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Sci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和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
Sci職稱論文發表技巧普及
論文閱讀分精讀與泛讀。與論文編寫或課題相關的論文要精讀,精讀也可分為多種,全文精讀、段落精讀等。泛讀就是有側重點的閱讀,抓主要信息。平時多讀文獻一方面可以增強語感,重要的是讀者可明確某一領域的研究進展。任何一篇論文在發表前一定要做好論文定位(便于投稿),而準確定位必須熟悉研究進展。倘若文章花了時間整理,卻早有十分類似報道,辛苦近乎白費!
閱讀文獻時,建議大家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積累常用的句子、短語或單詞。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寫論文出現表達停頓時翻一翻筆記。長此以往,寫論文也就不至于發愁,要知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啊!
現在國內很多同行動不動就把創新作為論文發表的首要條件。其實,很多精英都在做科研,短時間內創新談何容易!再者,創新需要工作傳承。要知道很多人的論文發表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對于剛想到要發表SCI論文的人來說,確保嚴謹的試驗設計才是王道!嚴謹的試驗設計下,得出了一些前人沒有報道過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就具有發表的意義。
設計試驗時多讀文獻研究別人的試驗方法,找出其優、缺點;多與同行進行交流(細節適當保密),集思廣益。交流中努力讓同行或同事給你指其中的紕漏,讓自己的想法更完善。
在試驗中不可能所有的結果都符合預期,試驗科學就是如此。遇到陰性結果不要覺得試驗就失敗了,有時候陰性結果也一樣能說明問題,關鍵是要善于分析,要“自圓其說”!很多高分雜志上也刊發了一些有意義的陰性結果,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在整理結果時一定要圖文并茂,同時避免表格或圖片內的信息在正文中重復出現。圖片的清晰度一定要高。如果圖片拍的不好,建議再做重復。一張清晰的圖片體現出一個人的科研素質。
在給客戶潤色或翻譯論文時,大家普遍暴露出的問題是討論深度不夠。絕大多數作者在分析數據時多限定在自己的結果范圍內,不能深入現象看到本質。很多人只是對一些數據的趨勢(如表達量高低)進行字面的陳述,而沒有挖掘其內在的深層意義。
討論是一篇文章主旨的升華,討論寫不好,論文的意義就不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撰寫討論時要善于將本研究與既往研究進行比較,以闡明本研究可以為同行研究提供哪些指導意義。
論文編寫一定要一鼓作氣,這樣可確保行文思路的完整性。撰寫論文時,建議“閉關”一段時間,寫出初稿后,不斷修正、潤色。或者找同行或同事看看其中編寫的不足。
如果實在寫不出來英文論文,那就寫好中文,再找專業翻譯或潤色人士。資深從業者要具備相當的論文發表經驗,還要有雄厚的翻譯經驗及學術背景。其對論文的審視不是逐字逐句的死板翻譯,而是對論文進行深度剖析,并對論文的結構及編寫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