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019 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已達到 834 萬,同比增長 13 萬,受多方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尤其是財會專業學生形勢嚴峻,因而提升個人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凸顯得尤為重要。多數企業在招聘條件中已明確表示了所需的職業證書或優先考慮某些職業證書的持有者。當前證書市場魚龍混雜, 其應用范圍和種類頗為繁多。本文基于此對現今考證現狀、企業需求等進行分析評價,提出解決完善方案,為財經類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增加就業競爭力。
財經類資格證書概述
當前所有的財經崗位都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以及綜合素質,需要其有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能力,而這些恰恰是大多數求職者所欠缺的。進入新世紀,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低端的財務工作已經完全被程序所取代,高端的工作又因缺乏資質、經驗而無法勝任。那么有沒有其他切實有效的辦法來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呢?就目前的就業形勢與大多數公司入職的要求來看,想要在求職中脫穎而出,最佳途徑就是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國家在這方面已基本建立完整的專業認證體系,大多數公司也將其納入招聘體系,對于財經類專業學生而言是一條最為直接的提升就業能力之路。
高校學生考證情況
通過收集整理目前主流財經專業證書考試科目、考試難度、參考要求以及通過率等要素的相關資料,我們將這些證書大致分為四類:基礎類、過渡類、中級類和高級類。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可知,大多數在校生已經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專業證書的相關考試,占比近 60%,剩余未參加的同學大多為大一年級新生,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但未來有參考意向,還有近 2/3 的同學準備在下年度參加相關考試。出乎意料的是,專業證書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影響力不可小覷,但在我們收回的有效問卷調查中僅有約 13.5% 的學生很了解專業相關證書的具體情況,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學幾乎不知道自己專業具體有哪些資格證書。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和證書認可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開設 ACCA 專項班、CPA 實驗班、CFA 專項班等。校內實驗班對證書的推廣有很大的作用,是鼓勵學生參與高級職業證書學習考試的有效途徑之一。
企業對證書的需求
隨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取消,企業在招聘及錄用財會人員時便把取得初級會計師職稱作為了錄取的最低門檻。但由于中級會計師職稱對于報考人員有工作年限上的限制,導致許多應屆畢業生無法報考, 只能先工作后考試,因此取得初級會計師職稱對所有財會從業人員而言都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對公司而言,考察應聘者專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也尤為重要,當應聘者擁有一些含金量較高的證書時,便可作為一個有力的加分項,盡管這些證書并不是應聘崗位所必須的但與其他未考取相關證書的人相比卻擁有了更大的競爭力。對于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證券業、基金業、銀行業,其從業人員被要求必須持證上崗, 對于高端的財務崗位,CPA、ACCA、CFA 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從公司的角度看,當前的競爭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多方面的、全球化的競爭,公司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與公司未來的發展潛能、盈利水平息息相關。只有展現出過硬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才能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財經類資格證書的作用
與存在的問題
普及職業資格證書帶來的作用
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通過政府或其授權機構的考核和鑒定獲得相應資格而取得的相應的證書,這是專業機構對求職者學識、技術和能力達到了某一基準的肯定, 是認定勞動者個人職業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激勵持證者繼續奮發向上的同時也為其獲得工作機會和工資福利提供了基礎,因此職業資格證書無論是對在校大學生還是已畢業的求職者都有極大的吸引力,激勵他們靠此在社會上、職場中謀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職業資格的多級劃分能促使學生們不斷努力,合理規劃在校時間,一步一步完成目標。若想要獲得更高的職業地位,獲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須不斷努力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是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
考證的目的也不僅僅是通過突擊學習獲得一張證書或一個職稱,而是在此過程中了解勝任一個崗位應當具備什么知識, 需要應對的問題有哪些,解決措施有哪些?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對于財經類專業的大學生而言,資格證書即意味著職業準入,沒有證書就沒有工作。據統計,很多企業一年能收到超過 10 萬份簡歷,而為了縮小范圍招聘到最優人員,公司往往會提高崗位的準入門檻即對證書等專業證明提出硬性要求。因為只有通過鑒定考核, 有真才實學、有技能的人才能獲此證明, 技能水平不足、能力不夠者則會遭遇淘汰。
普及職業資格證書存在的問題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國家對教育和勞動就業進行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教育體系和培訓就業體系各自發展的歷史產物,其在國家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但由于各種原因,當前我國的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尚存在不少問題。
職業資格證書認證標準滯后于技術改善,某些新興專業面臨無證可考的尷尬局面。同時,國內外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標準仍有較大差異,考核范圍也有所不同, 一定程度上難以適應全球化和高層次發展的需要。
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教育無法實現有效融通。學校教育重點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之間缺少有機聯系,學習是學習, 考證是考證,兩者未實現共通。當前高校教育偏向于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與社會發展的契合。同時本科階段所學知識較為淺薄,看似開設的課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使得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看起來什么都略懂一二但實際上專業知識仍很薄弱。
職業資格認證機構管理混亂,降低了證書含金量。由于職業資格證書認證機構很多,政府、社團機構甚至學校等機構都有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的資質,在此基礎上國家又缺乏統一、科學、權威的認證標準, 導致 “ 資格證書 ” 滿天飛。證書市場魚龍混雜,致使其含金量出現越來越低的趨勢。同時,各行業、各部門、各省份都有自己的認證體系,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和協商, 相互不予承認,進一步增加了社會的不信任感。
學生的精力投入。作為大學生,仍需以學習為主,考證可以作為一種提升自己的路徑但不可因此而忽略自身學業。另外,參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是完全自費的,沒有國家財政補貼,那么高昂的培訓費、考試費對沒有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結論與建議
大學生層面
對于大學生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了解各類職業證書考試的參考條件、考試時間、考試科目、考試難度等。網絡上此類信息繁多但真假參半,這需要他們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去進行深入了解和篩選。選擇考什么證書,第一要對自身能力有清晰認知,第二要對市場需求、市場缺口有所了解、第三要對未來職業方向有所規劃, 第四要根據自身實際經濟情況量力而行, 不要盲目追隨身邊人的步伐。若是財經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有意愿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進行長期學習,從基礎到高級逐步提升自我,形成專業的知識體系,就能在未來的職場上擁有強大競爭力。
學校層面
細化專業、因材施教。在原有的專業基礎上可以繼續進行詳細的劃分:如會計學專業可以細分為財務會計專業、管理會計專業、成本預算會計專業等,以此提升學生在某一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同時,高校還可采用校企合作、專項班等新型教學合作模式,與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加強專業證書在學生中的推廣,將考試科目融入到日常學習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獨具特色的專業型應用人才。
政府與國家層面
國家機關作為證書的發放機關,需要建立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確保證書的含金量與價值。利用國家力量,提升職業證書持有者在同行業中的地位,制定更加合適的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鼓勵財經類大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此外,要堅決打擊證書代考、證書掛靠等違法違規現象, 對相關機構、公司不定期實施審查抽查。另外,要加強市場監管,剔除無價值證書, 避免群眾上當受騙。最后證書的考核體系要更加健全,考核內容需更加貼近現實。逐步推廣建成證書教育一體化。
推薦閱讀:財經理論研究經濟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