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的滑坡地質災害會對人民生命安全和工程建設產生嚴重的后果。隨著有關部門對地質災害的防治愈加重視,相信會有更多先進、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與方式投入到地質災害的預防與處理工作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滑坡,地質災害,預防,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P6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9-0000-02
隨著人類活動對巖石圈地殼表層的長期影響,給原始、較為脆弱的地質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由此產生了很多的地質災害,危害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制約了各項工程的發展。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僅滑坡、坍塌等地質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到五十億人民幣以上,并且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因此,我們應正視人類與地質災害的關系,逐步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并積極的對預防與處理措施進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將針對較為常見的地質災害——滑坡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與探索。
一、滑坡概述
滑坡也稱“走山”“垮山”等,是指斜坡上的土層或者巖石層,受到雨水的沖刷,或者受到雨水的浸泡或者地下水、地震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整塊地面或者分散的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坡向下滑動的現象,對農業生產和居民安全都有著嚴重的威脅。在水利工程中,渠道滑坡是渠道工程危害最大、最常見的水毀形式。因此,科學的控制渠道滑坡的質量,對于搞好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作用。
自然科學推薦:《地學前緣》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地學前緣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地學前緣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地學前緣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二、滑坡的發生因素
滑坡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其中有一個或兩個因素發揮主要的作用。在渠道滑坡防治中,需要找出主要影響滑坡的因素已經其變化的幅度,并采取各種措施來穩定滑坡,并對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治理。具體來看,渠道滑坡產生的原因主要由兩個方面引起: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的影響;二是內外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
(一)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
1.巖土類型
巖石和土層是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通常來講,所有類型的巖土都有可能成為滑坡體,一些工程經過的地段地質和土壤的基礎條件較差,例如存在軟土層、風化土層、斷層等,大大增加了滑坡發生的概率
2.地質構造條件
有些土壤是兩種土壤的結合,如果新土與舊土的結合質量不夠好,就會引起結合層的滑動。一些地域的地質構造較為松散,因此容易出現裂隙、斷層的斜坡極易產生滑坡現象。
3.地貌條件
當山體的坡度在10度到45度之間,并且下部和上部較為陡峭,中部較為平緩、上部成環狀的坡形都是較容易產生滑坡現象的地貌,江、河、湖、海的斜坡,鐵路、公路、橋梁等的邊坡都是容易產生滑坡的地貌。
4.水文條件
由于滑坡大多在雨水沖刷的情況下產生,因此水文條件對滑坡的影響較大,主要起到對滑坡進行軟化和降低強度的作用。地下水在滑坡中起著最主要的作用,例如軟化巖、土,降低巖、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巖、土,增大巖、土容重,對透水巖層產生浮托力等。
(二)內外動力和人為作用
由于當前地殼運動和人類工程活動的日益頻繁,這些外界因素使得發生滑坡的基本環境變化,從而更容易誘發滑坡現象。內外動力主要包括地震、暴雨、暴雪、地表水沖刷、河流等對斜坡的沖刷等;人為外界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開挖坡腳、爆破、礦山開采等。除此之外,一些較大的自然災害也容易引起滑坡的發生,例如海嘯、風暴等。
三、滑坡地質災害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對滑坡現象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盡可能的提早發現滑坡的隱患,并及時的對情況進行勘察,根據情況來綜合治理,并根據實際滑坡形成的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提出合理、科學的防治措施,防止滑坡地質災害再度發生。
(一)減輕、消除水的危害
地表的排水方法主要從滑坡體以外和滑坡體以內兩個方面進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來消除和減輕水的危害。
(1)對于滑坡體以外的排水通常以攔截旁引為主,一般是在滑坡圍界五米以外的地方修筑環狀的截水溝,注意截水溝的深度和質量,最終目標是防止滑坡體外的水滲入滑坡體內。(2)對于滑坡體以內的排水主要采用防止下滲和引出的方法。第一步是要將滑坡體內的縫隙進行填補,防止地表水繼續下滲,然后利用滑坡范圍內的自然排水溝或新建的排水溝將地表水進行匯集,然后排出滑坡體外。(3)為了防止地表水下滲,可以在覆蓋層上鋪蓋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4)巖質邊坡可以采用噴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的方式來減少水因素對邊坡的影響,降低滑坡的發生幾率。
消除和減少水的危害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和當地地質特點、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進行合理的選擇。
(二)改善邊坡巖土力學強度
改善邊坡巖土力學強度也是預防滑坡地質災害的一種有力手段,主要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來對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進行改善,提高巖土體的抗滑能力,減小其滑動力。現階段主要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削坡減載和邊坡加固等,通過降低坡高和加固邊坡的方式來增強邊坡的穩定性,使邊坡的巖土力學強度發生改變。
具體來說,改變邊坡巖土力學強度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 通過修筑擋土墻、護墻等方式來支擋不穩定巖體,增強其穩定性,這種方式比較適合中小型滑坡,當下滑力不大時可以用擋土墻放置于滑動面一下的基巖上來達到改善邊坡巖土力學強度的作用。2 使用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抗滑樁適用于有明顯滑動面,滑動面以下為穩定結構的巖土層滑坡。在使用的過程中,要將抗滑樁埋到穩定的地層當中,依靠抗滑樁與周圍巖土的相互作用來承受土體的下滑力,使整體邊坡巖土力學強度得到改善。3 一些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巖質邊坡適合采用預應力錨桿或錨索加固的方式,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要在滑坡體上放置一定數量的錨桿或錨索,使其固定在滑動面以下的穩定地層中。錨索或錨桿加固的有點是施工較為簡單、工期較短、工程造價較低,可以用其來與其他方式進行配合,來輔助進行滑坡的治理。4 采用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來加強邊坡巖體或土體的強度,固結灌漿是為了改善節理裂隙發育或有破碎帶的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能而進行的灌漿工程。電化學加固法是在地基土中打入一定數量的金屬電極桿,通過電極導入直流電流,使水分從陰極排走,從而使土固結。5 采用SNS邊坡柔性防護網。SNS邊坡柔性防護網可分為主動防護系統和被動防護系統兩種:系統以鋼絲繩作為主要構成部分并以覆蓋和攔截兩大基本類型來防治各類斜坡坡面地質災害和雪崩、岸坡沖刷、爆破飛石、墜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護系統技術和產品。
參考文獻:
[1]柴立計,趙翔,李永學. 滑坡地質災害預防與處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0(19):129-130.
[2]鄧江平.滑坡地質災害預防及處理對策分析[J].科技傳播,2013(15):110+125.
[3]彭滿華,張海順,唐祥達. 滑坡地質災害風險分析方法[J]. 巖土工程技術,2001(4):235-240.
[4]楊長健,吳湘濱. 特長隧道施工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控制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2006(3):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