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以下內容將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防治措施進行簡要的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措施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基礎設施迎來了建設的高潮,道路橋梁、土木建筑、港口碼頭、水利水電等等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各種工程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給我國本來就比較脆弱的地質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比如泥石流、滑坡等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且隨著人們改造自然的不斷深入,地質災害的頻率呈現逐年增加、強度呈現逐年增強的趨勢,應引起廣大技術人員的注意。本文以下內容將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和防治措施進行簡要的分析,僅供參考。
2、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
根據作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第一,崩塌。其是從較陡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山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崩塌的誘因:①地震,地震引起坡體晃動,破壞坡體平衡,從而誘發坡體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會誘發大量崩塌。②融雪、降雨 特別是大暴雨,暴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使地表水滲入坡體,軟化巖土及其中軟弱面,產生孔隙水壓力等從而誘發崩塌。③地表沖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體不斷地沖刷邊腳,也能誘發崩塌。④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開挖坡腳,地下采空、水庫蓄水、泄水等改變坡體原始平衡狀態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崩塌活動。第二,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造成滑坡的誘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滑坡的活動規律:①同時性,有些滑坡受誘發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動。如強烈地震、暴雨、海嘯、風暴潮等發生時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開挖、爆破等,都會有大量的滑坡出現。②滯后性,有些滑坡發生時間稍晚于誘發作用因素的時間。如降雨、融雪、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之后。這種滯后性規律在降雨誘發型滑坡中表現最為明顯,該類滑坡多發生在暴雨、大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之后,滯后時間的長短與滑坡體的巖性、結構及降雨量的大小有關。一般講,滑坡體越松散、裂隙越發育、降雨量越大,則滯后時間越短。此外,人工開挖坡腳之后,堆載及水庫蓄、泄水之后發生的滑坡也屬于這類。由人為活動因素誘發的滑坡的滯后時間的長短與人類活動的強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穩定程度有關。人類活動強度越大、滑坡體的穩定程度越低,則滯后時間越短。第三,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和巨礫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 不合理開挖,不合理的棄土、棄渣、棄石,濫伐亂墾等是引起地質泥石流的誘因。第四,地面變形。地面變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與地裂縫。目前中國發生地面沉降活動的城鎮有70多個,明顯成災的有30余個,最大沉降量已將近3m。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連形成廣闊的地面沉降帶(區)。不合理地大量開采地下礦產資源引起的塌陷、表面巖溶活動引起的塌陷、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等是造成我國城鎮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3、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防治措施
根據作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要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做好防治,應采取如下幾種防治技術與防治措施:第一,防治崩塌的技術與措施。①鑲補溝縫。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隙、縫、洞的進一步發展。②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體風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術放緩邊坡。③護墻、護坡。在易風化剝落的邊坡地段,修建護墻,對緩坡進行水泥護坡等。一般邊坡均可采用。④攔截。對于僅在雨后才有墜石、剝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腳或半坡上設置攔截構筑物。如設置落石平臺和落石槽以停積崩塌物質,修建擋石墻以攔墜石;利用廢鋼軌、鋼釬及綱絲等編制鋼軌或鋼釬棚欄來欄截這些措施,也常用于鐵路工程。⑤遮擋。即遮擋斜坡上部的崩塌物。這種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邊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進行,在鐵路工程中較為常用。⑥支擋。在巖石突出或不穩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擋墻或用廢鋼軌支撐。第二,防治滑坡的技術與措施。①消除或減輕水的危害。一是防止河水、庫水對滑坡體坡腳的沖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體上游嚴重沖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對岸的"丁壩";在滑坡體前緣拋石、鋪設石籠、修筑鋼筋混凝土塊排管,以使坡腳的土體免受河水沖刷。二是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輔助措施,而且應是首先采取并長期運用的措施。三是排除地下水,對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溝用于攔截和旁引滑坡區外圍的地下水;支撐盲溝兼具排水和支撐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鉆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還有盲洞、滲管、垂直鉆孔等排除滑坡體內地下水的工程措施。②改變滑坡體外形,設置抗滑建筑物。一是修筑支擋工程,因失去支撐而滑動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動可能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擋工程的辦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條件,使滑體迅速恢復穩定。支擋建筑物種類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樁、抗滑擋墻等。二是改善滑動帶的土石性質,一般采用焙燒法、爆破灌漿法等物理化學方法對滑坡進行整治。三是削坡減重,常用于治理處于“頭重腳輕”狀態而在前方又沒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體,使滑體外形改善、重心降低,從而提高滑體穩定性。第三,防治泥石流的技術與措施。①穿過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從泥石流的下方通過,而讓泥石流從其上方排泄。這也是鐵路和公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②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橋梁、涵洞,從泥石流溝的上方跨越通過,讓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這是鐵道和公路交通部門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③欄擋工程。其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暴雨、洪水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少泥石流對下游建筑工程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攔擋措施有:欄渣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④排導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設計意圖順利排泄。排導工程,包括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⑤防護工程。指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區變遷型河流的沿河線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護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對主體建筑物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的危害。防護工程主要有:護坡、擋墻、順壩和丁壩等。第四,其它措施。對于我國來說,針對我國的基本國情,還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①加強災害地質學的研究和學科的建立,為提高地質災害的預報和防治水平提供理論基礎。②設立地質災害專項研究和防治經費。主要解決進行區域性、地區性和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或防治經費。而與工程建設項目或城市建設直接有關的或因工程建設而誘發的地質災害,其經費則由有關項目承擔。
4、結尾
本文以上內容首先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常見類型進行了簡要的介紹,隨后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和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并注重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為減少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胡茂焱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 《工程地質與地質工程》孫廣忠等,地質出版社
[3] 《地質災害防治》陳祥軍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