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國內刊號:11-2053/V
國際刊號:1000-1328
創刊時間:1980
投稿郵箱:yhxb@vip.163.com
期刊官網:https://www.yhxb.org.cn
出版地:北京市
綜合影響因子:1.732
復合影響因子:2.024
所屬分類:航空、航天
《宇航學報》(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宇航學會主辦,是國內影響最廣泛的航空航天類綜合性中文學術期刊,系Ei Compendex、北大中文核心、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目前為月刊。
《宇航學報》是在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先生、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奠基者之一任新民院士等幾位航天元老的倡導下于1980年創辦的,錢學森先生特為學報撰寫發刊詞,并由任新民院士親任創刊主編。隨后擔任主編的有莊逢甘、馬興瑞和杜善義,現任主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王巍。
《宇航學報》立足國內、面向世界,關注航空宇航學科前瞻性研究、理論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運用,重點刊載飛行器設計、飛行力學與動力學、制導導航與控制、空間科學與試驗、空間技術應用、空間推進和電源能源技術等方向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論文。創刊40多年來,學報刊登了一大批立足工程前沿、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文章,為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展示窗口,尤其為青年人才的成長提供了重要平臺。
飛行器設計 制導、導航與控制 綜述 空間推進、電源與能源技術 空間科學與試驗 空間技術應用
本刊宗旨鼓勵科技工作者平等開展學術討論和爭鳴,堅持維護科研誠信和弘揚優良學風,及時反映中國宇航界的最新科技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航空宇航學科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和創新人才培養服務。 “打造一流專業期刊,促進宇航科技發展”,孫家棟院士在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親筆題詞,對學報提出殷切期望。值此航天強國建設和期刊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宇航學報》愿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一道,“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恪守初心、賡續傳承,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世界頂尖宇航期刊。
2007, 2011, 2013, 2014, 2015, 2017, 2019, 2020, 2021年度“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2008, 2011, 2014, 2016, 2020, 2023年入選第一至六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獲資助情況:
2007, 2009, 2012, 2015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一至四期項目資助
2019至2023年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資助
學術道德規范與科技倫理要求
1. 作者及稿件應嚴格遵守《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杜絕學術不端行為。
2. 倡議作者及稿件遵循《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學術出版道德公約》及本刊《出版道德規范(試行)》。
3. 倡議作者關注《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不發表突破科技倫理的稿件。
稿件審理、發表與版權
1. 初審:編輯部將在14個工作日內通過站內信息或Email回復初審意見,決定是否進一步審理或退稿。
2. 外審及終審:審理周期通常為3個月。若3個月后未收到稿件刊用通知,作者有權自行處理,并請及時告知編輯部。
3. 錄用:編輯部將通過站內信息和Email通知作者錄用決定。如需書面錄用證明,請作者通過站內信息向編輯部提出申請。
4. 版權:投稿時,請上傳由全體作者簽名確認的“版權轉讓協議”。稿件一經錄用,作者即轉讓該論文的復制權、發行權、匯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財產權給《宇航學報》編輯部。編輯部有權以電子、多媒體、網絡等形式使用該文,并對文章進行適當的文字性修改。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稿酬將按相關標準一次性支付。投稿即視為同意上述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