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研究與教育
![]() |
期刊名稱: | 體育研究與教育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4-1366/G8 | |
國際標準刊號: | 2095-235X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山西省教育廳 | |
主辦單位: | 山西師范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體育研究與教育》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體育研究與教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體育研究與教育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體育研究與教育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體育研究與教育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體育研究與教育》曾用刊名: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出版地:山西省臨汾市主管單位:山西省教育廳主辦單位:山西師范大學主編:常乃軍出刊周期:雙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86年郵發代號:22-177國際標準刊號:2095-235X國內統一刊號:14-1366/G8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375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218萬方影響因子:0.457萬方總被引頻次:1036
• 期刊欄目:體育社會人文科學、體育教學與訓練、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 讀者對象:全國各級學校體育教師、體育工作者、體育科研人員等。
• 辦刊宗旨:《體育研究與教育》(原: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山西師大體育學院主辦。主要欄目有: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體育教學與訓練、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中小學體育教學、高校體育教學與評價等。其中,尤為注重山西地方民族體育的研究。
• 《體育研究與教育》雜志論文范文參考:
體育人文社會學
蘭州新區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優化策略探析………………………………………………司強;牛雪源1-3
有關公共體育設施項目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劉錕;許之屏4-6
城市濱水運動休閑空間研究——以廣州、蘇州、杭州為例…………………………………李婭暉;張斌7-10
南疆地區羽毛球運動項目開展現狀研究——以2013年阿克蘇地區“誰是球王”爭霸賽為視角…………………………………王東旭11-13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技擊注釋考…………………………………常婷婷;吳麗麗53-55
洪洞通背拳價值的探析………………………………… 呂艷瓊;張燕群56-58
體育教育研究
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理論A、B、C、E教學形式的SWOT分析…………………………………張朋;李寶國;楊麟67-69
對《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雍宗坡70-71
航海大學生元認知游泳教學模式實驗研究………………………………… 崔浩;韓文華72-75
運動訓練與競賽
400米跑一級運動員黃超賽前小周期訓練安排分析…………………………………李菊130-133
“三力合一”對提高青少年鉛球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影響…………………………………屈振榮;黃俊儒134-136
倫敦奧運會男子籃球運動員身高、體重、克托萊指數、年齡特征研究…………………………………張松;晏尤娟;于星;田江;田密137-141
運動人體科學
廣州市40—49歲白領體力活動與健康風險關系研究…………………………………何淑瓊;康艷姣168-170
其他
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劉書風175-176
《體育研究與教育》論文范文參考:看當今體育教學管理的新管理措施
摘要:體育本身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特定的事物形態,體育所蘊含的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支撐事物傳承、繁衍、發展的動力是該事物所具有的獨特文化。一所學校在體育上具有鮮明的特色,除了該校在競技體育方面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之外,最能彰顯的莫過于在體育的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和孕育出的體育文化。沒有體育文化的底蘊,就不可能更大程度的顯露出體育的活力與張力。體育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體育的發展沿襲著生存———生活———生命的軌跡,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與之相應的文化。高校是實施體育教育的重要場所,是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將體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從而更好的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體育,教學,管理
體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體育文化既有自身的優勢,也面臨著西方體育文化崇拜之風的危機和挑戰。必須通過社會體育文化與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強化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認同,尋找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新的定位,不斷實現傳統體育價值體系的自我更新,進而促進我國社會體育文化與校園體育文化更好的融合與發展。
隨著我國體育教育逐步走向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核心目標也由傳授知識、技能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方向過渡,向健康體育、快樂體育、終生體育轉變,高校體育也逐步與終身體育相接軌。體育文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以及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獨特的教育功能。所以,促進體育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提高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促進大學體育改革的發展,有利于推進高校體育改革的深入,促進體育文化教育在大學體育中的實施及在體育教學中、課余體育活動中的滲透,促進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符合學生的現實和未來發展的需求。
遵循客觀規律,協調好兩者地位與利益等關系,促進兩者的可持續發展。學校體育是競技體育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重要支撐,也為競技體育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儲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競技體育則是學校體育的高級表現形式,協調好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地位,有利于推動社會體育文化與學校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