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學報
![]() |
期刊名稱: | 物理化學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1892/06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0-6818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科協 | |
主辦單位: |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承辦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 期刊信息:《物理化學學報》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月刊)1985年創刊,是基礎學科類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學會和北京大學共同主辦、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物理化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月刊。主要刊載化學學科物理化學領域具有原創性實驗和基礎理論研究類文章。物理化學學報的辦刊宗旨是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以促進學術交流及本學科發展為已任,為發現和培養科技人才服務,提供一個總結、交流、宣傳科技成果的園地。《物理化學學報》主管單位:中國科協,主辦單位: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承辦,國內統一刊號:11-1892/06,國際標準刊號:1000-6818
• 期刊欄目:通訊、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綜述。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文摘雜志、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文摘與引文數據庫、科學引文索引、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及控制信息數據庫、皇家化學學會系統列文摘、化學文摘(網絡版)收錄
• 辦刊宗旨:《物理化學學報》面向的讀者群主要是化學及相關專業高年級大學生、研究生、教師和科研人員以及企業的研發人員。創刊以來,刊物得到了物理化學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肯定,現已成為展示中國物理化學領域科研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15;總被引頻次:343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617;綜合影響因子:1.119
•2016 年02期《物理化學學報》發表論文目錄表:
兩種量熱模式下物質熱分解的動力學補償效應 ……………………………………尹瑞麗;陳利平;陳網樺;吳珂;張彩星;李焓;于誠;
固態Photo-CIDNP效應(英文) …………………………………王孝杰;THAMARATH Smitha Surendran;ALIAA.;BODE Bela E.;MATYSIK J?rg;
拉曼光譜法研究Na~+,Mg~(2+)//SO_4~(2-),Cl~-,H_2O四元體系中SO_4~(2-)離子締合結構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閻波;周桓;李文軒;
瞬態吸收和共振拉曼光譜研究硝基對聯苯氮賓、氮賓離子反應活性的影響 …………………………………李亞芳;程博文;沈超;鄭旭明;薛佳丹;杜勇;湯文建;
2,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N-芳基芐胺衍生物的酸催化Smiles重排反應動力學………………………………… 張培志;葉美君;胡偉蓮;吳軍;
腺苷酸激酶催化循環后期Mg~(2+)轉移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英文) …………………………………崔大超;任衛同;李文飛;王煒;
分子動力學模擬別構抑制劑Efavirenz對HIV-1逆轉錄酶的作用 …………………………………孟現美;張少龍;張慶剛;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無機陽離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英文) …………………………………劉志宏;范成成;張田田;紀賢晶;陳生輝;孫霜青;胡松青;
1,3-丁二烯熱裂解的動力學計算與模型研究 …………………………………杜鳥鋒;甯紅波;李澤榮;張其翼;李象遠;
MoP(001)表面苯胺C―N鍵斷裂機理 …………………………………李邵仁;魯效慶;朱后禹;郭文躍;
不同磺酸摻雜聚苯胺的制備及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英文) …………………………………林有鋮;鐘新仙;黃寒星;王紅強;馮崎鵬;李慶余;
含磷活性炭作為雙電層電容器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王永芳;左宋林;
聚吡咯/硝酸活化碳氣凝膠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英文) …………………………………李亞捷;倪星元;沈軍;劉冬;劉念平;周小衛;
銀基陶瓷復合電極的電性能及其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余亮;于方永;苑莉莉;蔡位子;劉江;楊成浩;劉美林;
氣相法合成偏二氯乙烯的高穩定CsNO_3/SiO_2催化劑 …………………………………靳燕霞;湯岑;孟秀清;王小霞;謝冠群;羅孟飛;李小年;
高硅MFI分子篩膜的合成與低溫脫除膜內有機模板劑 …………………………………趙淑蘅;郎林;江俊飛;陰秀麗;吳創之;
范文:兩種量熱模式下物質熱分解的動力學補償效應
【摘要】:熱分析量熱儀主要包括動態、等溫、恒溫及絕熱四種操作模式。很多學者基于動態及等溫模式的測試結果,采用Arrhenius速率常數進行動力學計算,進而發現了所謂的"動力學補償效應"。為了解絕熱模式下是否也存在動力學補償效應,分別采用絕熱加速量熱法(ARC)及動態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研究了過氧化二異丙苯(DCP)、40%(質量分數,下同)DCP溶液、葡萄糖、45%葡萄糖溶液的熱分解特性,在此基礎上基于Arrhenius公式計算了對應的表觀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并對計算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絕熱模式下,不同質量的同種樣品及其溶液的最佳動力學參數,或者同一組數據采用不同的反應級數獲得的lnA和E之間均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此外,盡管由動態DSC數據計算獲得的E和lnA普遍小于絕熱模式的結果,但兩種模式下獲得的lnA和E之間仍然存在動力學補償效應。由此可以推斷,具有相同或類似反應機理的反應,雖然實驗模式不同,但其E和lnA之間存在明顯的動力學補償效應。
【關鍵詞】: 動力學補償效應 絕熱模式 動態模式 活化能 指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