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與進步,地理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教師通過應用有效策略,將地理知識與信息技術的巧妙融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成績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為了可以進一步幫助高中地理教師提高其教學成效,本文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融合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前言:
如何有效的學習高一地理是學生學好地理知識的基礎,教師只有讓學生對高一相關知識進行完整、全面、細致的掌握,才會幫助學生以后更好進行地理課程的學習。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巧妙加以利用,讓學生的探究欲和學習效率等得到明顯提高,從而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借助精彩視頻點燃學生探究欲
高中地理知識寬泛并且繁雜,教師直接講解,需要學生付出極大的努力才會完全掌握。加之一些學生對地理知識興趣不足,就會進一步削弱其學習地理知識,并深入探究的興趣。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生活中反映地理知識的現象,制作成生動、精彩、有震撼力的視頻課件,在課程導入環節引入視頻課件,以此快速去吸引學生的眼球。不僅可以讓學生內心受到震撼,還會讓他們的探究欲快速被點燃。同時,也會讓地理課堂的活力迅速提升,讓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氛圍。
如,《地質災害》這一課,不僅要讓學生對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對人類的影響有充分了解,還要讓其對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和分布地點有扎實的記憶。倘若教師在授課時過于偏重對知識點的講解,就會讓學生被動去接受地理知識,并且其積極性會明顯下降。對此,教師就可以立足這部分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現象,去制作視頻課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最近全國范圍內所發生的較大的地震,或是泥石流等新聞。在開始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同學們有沒有看到新聞呢?在某地發生了極大的地震,不僅有許多人遇難,還有無數的房屋、農田、工廠等被毀,醫院人滿為患。”。當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調動起來后,教師再播放相關的視頻課件,讓學生的意識得到更大程度的震撼。接下來,教師再與學生互動:“同學們是否想知道,為何在這一地區會發生如此大級別的地震嗎?”。順勢引入地質災害的知識,就會讓學生的探究欲十分濃厚,并積極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僅會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新的認識,還會有力轉變教學的枯燥感。同時,也會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其思維的敏捷性、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明顯提高。
二、構建逼真情境降低知識難度
地理知識中涉及到生活中各個方面,單純應用語言、插圖來展開教學活動,不僅學生較難完全想象到知識的具體內容,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深度。同時,也會讓學生的學習過程過于單一,非常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及提升綜合能力。而且還會提高知識難度。為此,教師可以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將復雜難懂的地理知識,轉化成有聲有色的視頻形式。讓學生在豐富視野的情況下,快速參透其中的內容、現象。與此同時,還會讓知識難度明顯降低,明顯提高教學效率。
如,《海水的運動》這部分知識,需要學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運動規律,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師需要讓學生專注、深度去分析問題,才會讓其對這部分知識有著扎實、全面的理解。因此,對于該部分知識學生所面臨的學習難度比較大。為了更好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前將海面波浪、潮水漲潮、落潮等視頻,加以剪輯和整理,制作成聲像并茂的視頻課件。在授課時,在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來共同授課。導入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同學們,大海的景色壯觀嗎?”。當其回答后,教師再說:“當海面掀起波浪時,是什么感受呢?”。并且,播放海浪的視頻。并且,引入海浪的概念:“海浪是海里的波浪,通常是由風力形成的,海浪越高,能量就會越大。”此后,再引入對海浪的成因、類型、影響等基礎知識,有利于讓學生快速的理解。而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由于視頻的引用,學生的思維始終建立在在理論、圖像二者之上,其分析、理解速度、反應能力等都會有十分明顯的提高。
三、借助微課提高學生預習效率
地理知識比較深奧而且零散,往往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不能讓學生完全掌握和記憶。對于相關的知識點,掌握得也會不夠透徹。而且,地理課程是高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科目,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務必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助其取得理想的地理成績。為了更好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進行課程預習。并且,教師還要詳細設計導學方案,并制作微課課件,來輔助學生進行預習,才會讓學生有更加高效的預習,從而在課前就打好學習基礎。當學生對地理知識已經有初步認知的情況下,教師再加以細致的講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就會顯著提高。
如,《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一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可以布置自學任務:“交通運輸布局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是什么?不同發展水平地區和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交通運輸的需求有哪些?舉例說明區域發展水平通過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對交通線、站點密度和質量的影響有哪些?”。并且,利用信息技術整理關于人類最早期的運輸方式、古代運輸方式、現代不同運輸方式的資料,及有關交通線網、場站等有關的交通布局資料,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微課件。在開始授課前,將其分享給學生,來輔助指導其開展預習。不僅會讓學生的預習效率明顯提高,還會讓其預習的難度明顯降低。教師在正式導入課程時,學生就會十分快速的理解和接受。同時,也會讓其對理解不準確之處,更加深刻的理解記憶,從而快速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如此,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會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總結:
高中地理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靈活應用到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探究欲被進一步點燃,還會讓其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度的學習和理解。而且,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輔助學生預習所要學習的地理課程,不僅會讓學生打好學習基礎,還會讓學生的理解、自學等能力明顯提高。同時,還可以豐富地理教學過程,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意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靜靜.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融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81.
[2]李月嬌,孫靜.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5(41):358-361.
推薦閱讀:現代信息技術對黃河基層單位檔案管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