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機
![]() |
期刊名稱: | 南方農機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6-1239/TH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2-3872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江西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 | |
主辦單位: | 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機化管理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南方農機》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南方農機》主管單位:江西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主辦單位: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機化管理局;江西省農業機械學會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出刊周期:雙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70年郵發代號:44-110國際標準刊號:1672-3872國內統一刊號:36-1239/TH萬方影響因子:0.065萬方總被引頻次:75
• 期刊欄目:新聞綜述、南方論壇、安全監理、雄姿英發、研究推廣、機具長廊、維修指南、國外動態
• 數據庫收錄情況:《南方農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南方農機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南方農機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南方農機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讀者對象:南方15省市各級農機工作者及廣大農林機手、拖拉機駕駛員。涵蓋面廣、發行量大,是貴單位宣傳企業形象、擴大知名度、特別是產品迅速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最佳媒體。
• 辦刊宗旨:《南方農機》(雙月刊)創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江西省農業機械學會主辦。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頗有南方特色的農機化技術刊物,以全面推介南方適用農業機械,大力普及實用農機科技為宗旨,謁誠為廣大農村機手、農機生產和銷售企業、基層農機工作者、農機科技人員服務。
• 2014年第 5期《南方農機》雜志論文投稿:
1 熱烈祝賀贛農農機產業基金暨贛農農機融資租賃揭牌…………………………………… 2
2 全省加快推進農機化工作會議在新余召開……………………… 李星;劉云; 3
3 江西對癥下藥破解農機“看病難” ………………………楊雪; 4-5
4 省農機局官少飛局長一行到江西南特豐收拖拉機有限公司調研 ………………………陳緒紅; 6
5 江西召開晚稻農用遙控飛行植保機作業現場演示會……………………… 劉云; 6
6 上饒市:召開加快推進農機化暨農機維修服務工作會議……………………… 劉偉華; 7
7 新建縣:農機維修組織獲省財政廳資金扶持 ………………………薛強; 7
8 靖安縣:“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安全知識下鄉”活動亮點紛呈……………………… 黃章義; 7
9 鄱陽縣:召開花生全程機械化收獲現場演示會……………………… 王國風; 7
10 中國農機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究 ………………………江紹龍;黃險峰; 8-10
《南方農機》論文范文下載:怎么樣發表論文北京山區農機化發展對策研究
論文導讀::完善山區購機補貼政策。促進山區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應適當擴大山區農民購機補貼的范圍,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比例。圍繞補貼政策,切實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依托政府購機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緊密結合服務北京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進一步加大山區適用新機具、新技術尤其是國內外先進農機具的推廣運用力度,促進農機化裝備水平持續提高,注重發展高、新、尖農業機械,以增量的調整帶動質量升級,提高主導農業產品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北京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對策研究,農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北京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北京山區位于北京市的北面和西面,由二大山系所組成,北面為燕山山脈,西部為西山,面積約10400平方公里,占整個北京市土地總面積的62%。地理位置正處于我國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向西北溫帶半干旱地區的過渡地帶,也是我國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轉換地域。
長期以來,山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受到地理條件、耕作制度、種植規模等因素的影響,生產依然是人、畜力為主,機械化水平與平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同時作業成本高,效率低也嚴重制約機械化水平提高。山區近80%的人口屬低收入群體,山區人均GDP不足平原地區的50%論文服務。與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相比農業論文,在山區推廣農業機械化面臨著諸多困難。種植模式、機具選型、配套設施等不合理、不適宜、不配套問題無不考驗著農機推廣部門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