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軟件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各國保持經濟穩定、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發達國家,軟件業已超過鋼鐵、汽車和石油等傳統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在中國信息產業中,軟件市場尚不及硬件的20%,軟件產業發展的滯后已經引起我國政府和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視。
為推動我國信息產業和集成電路的發展,增強信息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帶動傳統產業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國家實行“集成電路稅收優惠、軟件企業上市優先”的政策,國務院已于1999年7月印發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為打破幾十年來,國內“硬件不做CPU,軟件不做操作系統”的現象,中國國家高技術智能計算機系統專家組日前以國家的行為通過各種方式聯合攻關,這為新世紀的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大發展吹響了世紀的號角。
中國科技大學的金西老師,獲邀參加了中國國家高技術智能計算機系統(863-306)專家組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自由軟件發展戰略研討會,并作了演講。現在我們將其在會議演講文稿及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的發展動態綜述出來,答謝讀者多年來對我刊的支持與厚愛,同時衷心祝賀我國的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在新世紀蒸蒸日上。
1國家鼓勵的主要產業政策
國家鼓勵的有關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主要產業政策如下:
第十條支持開發重大共性軟件和基礎軟件。國家科技經費重點支持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和重大關鍵共性軟件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平臺、開發平臺、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統、大型應用軟件等基礎軟件和共性軟件。屬于國家支持的上述軟件研究開發項目,應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相結合,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定項目承擔者。
第十一條支持國內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與外國企業聯合設立研究與開發中心。
第四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按鼓勵外商對能源、交通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
(一)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
(二)集成電路線寬小于0.25μm的。
2軟件產業
2.1我國軟件業現狀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將滲透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軟件將會成為突出體現一個國家經濟優勢的產業。我國軟件業在1990年軟件的銷售額僅為2.2億元人民幣,1999年中國軟件市場總銷售額增加到176元億人民幣,增長79倍,每年的發展速度都在20%以上;2000年中國軟件市場的銷售額約225億元人民幣左右,較1999年增長27.8%。軟件產業做為支柱產業的形象越來越明顯。
2.2我國軟件業與印度軟件業的差距
我國軟件業的發展和國外軟件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獨立自主開發的軟件所占比例還很小。早在1998年的統計資料就表明軟件產品市場銷售額為138億元人民幣,約占當年世界軟件市場份額的1%;軟件產品出口約為6500萬美元,而同期印度的軟件出口額已達到26.5億美元,約是我國的40倍。2000年印度軟件產業銷售額達57億美元左右,出口達39億美元,這比我國2000年銷售總額要多40%左右。
2.3我國政府對軟件產業的態度
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談到,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發展令人目不暇接,國際信息產業結構正在進行戰略調整。由以硬件為主導向以軟件為主導過渡,軟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在軟件產業方面,正在發生著由銷售導向向服務導向轉變。以Linus為代表的共享軟件的出現,促使軟件由壟斷封閉型開發,向社會開放型的開發方向演化,這代表已在網絡上合作進行研發的新趨勢。這種趨勢迫切要求不甘落后的國家,必須盡快形成自己的軟件開發實力,壯大自己的軟件產業,在未來經濟和產業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軟件園在國家整個軟件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牽引作用和示范作用都已得到體現,軟件園的建設發展,已成為當地開拓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向,集中發展是實現軟件產業能夠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
軟件產業是以智力和人力為主要經營資源,以知識和信息為經營載體,以創新為主要經營特色的知識、智力密集型產業,是典型的知識產業,是知識經濟的核心。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指出,軟件產業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1)軟件產業以人才為本,高素質、高水平、穩定的軟件技術人才隊伍是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2)軟件產業以創新為主要發展動力,必須在技術、產品、市場和管理的不斷創新中取得發展。
曲副部長還指出:我國政府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為軟件產業營造良好的政策和經濟環境:
(1)盡快制定配套的軟件產業政策,推動我國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
(2)通過設立軟件專項基金等措施啟動市場,推動軟件產業發展。
(3)重視對軟件的產業化、軟件人才隊伍的穩定和培養。
(4)強化行業管理、嚴格質量控制。要在系統集成商與軟件開發商中大力推廣ISO9000和CMM認證及軟件企業的資質認證,以及對系統集成工程要實行工程監理制度。
(5)開展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
3CMM模型
3.1CMM的由來
軟件是知識產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軟件系統的復雜程度也是超乎想象,不同于一般的生產過程。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CMN/SE)受美國國防部的委托,開發了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為軟件工程過程管理和實施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CMM主要用于評估和改進軟件企業中的以軟件能力為標志的軟件活動。它能幫助軟件企業改進和優化管理,在提高軟件開發水平和效率的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實現軟件生產工程化。根據軟件生產的歷史和現狀,CMM框架用5個不斷進貨的層次來表達軟件組織活動的行為特征及相應問題,其中初始層是混沌的過程;可重復層是經過訓練的軟件過程;定義層是標準一致的軟件過程;管理層是可預測的軟件過程;優化層是能持續改善的軟件過程。在CMM框架的不同層次中,需要解決具有相應層次特征的軟件過程問題。因此,一個軟件組織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處于哪一個層次,然后才能針對該層次的行為特征解決相關問題。任何軟件組織致力于軟件過程改善時,只能是循序漸近地向相鄰的上一層進化;而且向更成熟層次進化時,原有層次中那些已具備的能力還應該保持和發揚。
3.2CMM的國際地位
CMM已得到了國際上普遍的認可,并對計算機軟件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可以通過對軟件組織軟件能力的評價、軟件過程的評估及改進,提高開發軟件產品的能力和質量,是我國軟件企業走向世界迅速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軟件業和印度相比出口額差別很大,其中原因很多,就企業自身管理而言,我們比印度差得更多。從行業本身角度來看,印度軟件行業導入CMM模型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已有72家企業通過了CMM4級和5級評估,其中印度就有24家,通過CMM模式的管理,印度大幅度提高了其軟件開發能力及軟件產品的質量,保證了向美國和歐洲軟件出口的高速增長。與此相比,我國軟件企業2000年前只有北京鼎新公司通過CMM2級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