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
![]() |
期刊名稱: | 冰雪運動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23-1223/G8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2-3488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國家體育總局 | |
主辦單位: | 中國滑冰協會;中國冰球協會;中國滑雪協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冰雪運動》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自1979年創刊以來,始終堅持以宣傳黨的體育工作方針,促進我國冬季體育科學學術交流,推動冰雪體育運動發展為辦刊宗旨,是廣大冰雪體育運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冰雪運動》以創新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為特點,是全國冰雪界廣大教練員、醫務人員、科研人員、各級管理人員、體育教師和體育院系學生開展國內外冰雪體育運動研究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冰雪運動》曾用刊名:體育科技資料;體育科技出版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管單位: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單位:中國滑冰協會;中國冰球協會;中國滑雪協會出刊周期:雙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79年國際標準刊號:1002-3488國內統一刊號:23-1223/G8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091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982萬方影響因子:1.159萬方總被引頻次:1719
《冰雪運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冰雪運動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冰雪運動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冰雪運動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期刊欄目:速度滑冰、便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滑雪、輪滑、冬奧會與大冬會論壇、理論探索、運動心理學、運動人體科學、追蹤前沿、冰雪體育教育、冰雪體育經濟、全民健身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
龍源期刊網、萬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傳播有關冰雪運動的科學知識,廣泛介紹國內外有關冰雪運動的先進理論、教學訓練和運動技術,報道最新研究成果,為專業隊教學和訓練服務,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增強人民體質服務。
• 2014 年《冰雪運動》雜志第6期優秀論文目錄:
花樣滑冰雙人滑新組合:……………………………………………………彭程/張昊
乳酸閾訓練法在速滑耐力素質訓練中的應用…………………………………賽娜
國際比賽背景下短道速滑網絡競賽一體化系統規劃研究…………………………………張克峰 單保海 王金煒
數字技術在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中的運用研究…………………………………王海峰 張巖
主場效應對冬奧會各比賽項目的影響…………………………………朱立斌 劉麗輝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下群眾冰雪體育對社會建設的促進…………………………………王忠波
音樂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佟勝志
北方體育院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跟蹤調查…………………………………顏彤丹
北方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劉萬鵬 張雷
高校滑冰普修課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影響研究…………………………………張博
摘要:促進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理念和專業建設呈多樣化。高等學校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分層次進行。必須堅持走多種模式、多種機制的專業發展道路。社會體育專業可采以用兩種發展模式來發展,一是單科院校發展模式,即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地方特色的來建立專業辦學體系;二是綜合院校發展模式,即借助綜合院校的師資力量和專業優勢,突出發展社會體育專業選修課程模塊體系,體現專業特點。
關鍵詞:體育教育,全民體育,社會體育
為學生多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社會體育專業屬于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這要求高校在培養過程中應重視與社會的全民健身運動緊密聯系。讓學生多組辦各種賽事、參與一些社會實習以及進社區指導等全民健身活動,將學校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接受社會檢驗,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各高校要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及時研究和處理新專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不相適應的問題。
全國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出來的相關社會體育應用人才對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不斷深入和蓬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當前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與全民健身的發展速度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應更新觀念,強化政府指導行為、加大投入、加大建設力度;加強高校社會專業教師培訓工作、優化高校教師資源配置、調整社會體育專業教師隊伍結構、適應學科發展趨勢、全面提高社會體育專業教師隊伍素質。
為了更好促進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發展,對已設置社會體育專業的院校,盡快形成合力,加強聯合,在指導思想、辦學方向、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培養等方面尋求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同時,也要根據地區的體育傳統,辦出具有地方特色社會體育專業。應根據各地區經濟、文化水平的高低,合理地分配招生數量,使社會體育專業教學適應各個地區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