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月刊
![]() |
期刊名稱: | 文史月刊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4-1285/K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1-0746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山西省政協 | |
主辦單位: | 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文史月刊》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
《文史月刊》是具有40年辦刊歷史,記述中國包括山西近百年來歷史大事的文史類雜志。
《文史月刊》辦刊宗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地反映歷史變遷,深刻揭示發展運作規律,積極而又生動具體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 期刊欄目:
新語絲、世紀回首、共和國腳步、人物與回憶、特殊年代、鄉俗民情、民國殘頁、考證與爭鳴、愛國者之歌、神州攬勝、崢嶸歲月、長卷連載、熱門考場、書刊擷英、文壇藝界、編讀之間、文史博覽
• 數據庫收錄情況: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這個警鐘敲得好 京紅
可愛的將士可恨的官僚 本刊編輯部
風雨人生 郭思俊
郭沫若地攤兒遇“虎符” 趙青新
潛規則 吳思
那個年代的領導真是可親可敬--易風老先生二三事 濟中
劉叉 王香
量小非君子 張雨
“牛”和“半” 劉紹義
致力反清復明終成一代宗師 王國華
中國放棄日本戰爭賠款的來龍去脈 梁文
彭德懷家的座上賓 賴晨
備受秦始皇器重的女商人婦清 伍弱文
民國持槍執照 劉英杰
明清兩軍的火炮競賽 歐陽軍
魏晉風度與現代時髦 宋殿儒
藏譜人 張百仟,王儒杰
皇帝為何愛用“紫”字 曉川
雜志范例:中世紀史學的人文演變
中世紀史學按照張廣智教授的著作《西方史學史》上面的界定,是指從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到14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漫長時間跨度中的史學。[1]公元二世紀羅馬帝國發展到最高峰,然而隨后便沒落了下去,不斷上演腐朽衰亡的危機,這樣羅馬帝國原信奉的諸神便不再具有顯赫的地位。基督教也便趁虛而入,通過基督教信徒的不斷努力,基督教最終為羅馬帝國所接受,并被定位國教。當羅馬帝國走向衰亡時,為了避免基督教因此而受牽連,被尊為四大拉丁教父之一的奧古斯丁編著了神學名著《上帝之城》來為基督教進行辯護。奧古斯丁用“預定論”來解釋歷史上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他認為,自人類始祖背叛上帝以來,就出現了相互對立的兩座城池:一座是上帝之城,一座是世俗之城。上帝之城注定與上帝永世存在,世俗之城注定與魔鬼同苦。奧古斯丁以純神學的方式解釋了羅馬城的衰落是羅馬人自身的罪孽造成的,還駁斥了異教徒的指責和種種不符合基督教原理的“異端學說”,從而為更多的人信仰基督教并為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中的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從此,便開始了美化上帝,為基督教尋找合理性的中世紀史學。
由此,可以得出中世紀史學的第一個特點:為了神而存在。許多中世紀史學著作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從史學上考證神的存在是合理的。這些著作也普遍出于自己對基督教的堅定信仰而認為人的存在是上帝的恩賜。這方面表現的最為有影響力的就是4世紀的奧古斯丁。奧古斯丁是基督教早期神學、哲學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為了美化上帝,寫出了兩部影響巨大的著作:《上帝之城》和《懺悔錄》。上帝之城的思想上面已經談過,也就是奧古斯丁認為世間存在兩種國度,一種是上帝之城,一種是世俗之城。“前者是光明和善良的象征;后者是黑暗和邪惡的象征。”[2]基于此,上帝之城具有懲罰和教導世俗之城的責任和權力。同時宣稱教會是上帝創立的,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因此,教會也有拯救人類的義務。奧古斯丁的這種論說不僅為西羅馬的滅亡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同時還為人們歸順基督教創造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