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大科學工程作為跨學科、跨領域、跨機構開展的大型科研項目,其檔案有獨特的價值和特點。筆者以“中國天眼”為例,通過分析比較,總結出大科學工程檔案的兩個核心特點——三跨性和雙融合性,梳理出大科學工程檔案追溯歷史、塑造形象等五方面價值,以期為后續大科學工程檔案科學化管理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大科學工程 大科學工程檔案 檔案價值
截至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設55個大科學工程項目,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1]。本文將以大科學工程檔案特點為切入口,從特點出發探索其管理規律。在此基礎上通過案例分析,探索大科學工程檔案的價值。
一、大科學工程檔案研究現狀
大科學工程是指通過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來完成,建成后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以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裝置,其科學技術目標必須面向國際科學技術前沿,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戰略性、基礎性和前瞻性貢獻[2]。大科學工程也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劃分為“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開工準備—建設實施”五個階段[3]。
目前,國內現有論文主要集中在大科學工程檔案管理實踐方面,很少有學者獨立研究其特點和價值,但這正是大科學工程檔案管理的必要性所在。所以筆者在本文中會詳細論述其特點,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其價值,以期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大科學工程檔案。
二、大科學工程檔案特點
(一)三跨性
大科學工程是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國際民生等諸方面跨學科、跨領域、跨機構的系統工程,其檔案管理也具有鮮明的三跨性。
跨學科性是大科學工程的一個顯著特征。例如,“激光聚變研究(ICF)是典型的大科學工程,涉及等離子體物理、流體物理、材料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光學工程、光電子科學、精密加工、精密制造等多門學科或專業。”[4]。國家大科學工程是集多方之智慧共同建造的項目,通常每個工程所涉及的學科領域有十幾項或幾十項,以中國天眼為例,項目涉及機械制造、巖土工程、土木工程、天體物理等基礎學科,體現了很強的多學科交叉性。由于專業跨度大,所以檔案類別豐富且復雜,數量十分龐大。
跨領域性是大科學工程的鮮明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跨領域合作成為科學研究的必然途徑。大科學工程作為面向國際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的科學工程,需要研究的內容必然是多領域融合的。同樣以中國天眼為例,項目涉及天線制造、微波電子、并聯機器人、大尺度結構工程、公高精度動態測量等眾多高科技領域。這種多領域融合的狀態是大科學工程建設的常態。由于涉及領域多,所以這類檔案亦呈現出內容豐富、載體多樣、海量數據、知識密集、檔案價值高等特點。
跨機構性是大科學工程面臨的普遍問題。以子午工程為例,它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信息產業部、中國地震局、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等6部門下屬的12家單位聯合共建[5]。“跨機構”涉及的主體包括主管單位、依托單位(負責單位)、參加單位,涉及的人員包括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項目(課題)參加人、業務管理人員、綜合管理人員(包括財務人員、設備采購人員、人事管理人員等),并且根據項目開展需要聘請院外甚至是國外知名專家或專家團隊[6]。跨機構參建單位眾多,造成項目檔案來源廣泛、形成主體多、人員變動快等問題。對于檔案管理來說,建立工作網絡、定期收集檔案、同步跟蹤檢查比較困難。由于參建單位的建設內容各不相同,所以歸檔范圍無法“一刀切”,需要逐一商討確定,檔案完整性較難保障。此外,由于參建各方管理水平、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千差萬別,檔案工作方法、檔案安全保管、檔案價值鑒定也需要酌情考慮。
從這個角度而言,三跨性是大科學工程檔案管理呈現出的顯著特點,是其區別于傳統科研檔案管理的顯著特點。
(二)科研性與工程性的有機融合
大科學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科技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系統。它在申請中最重要的特點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前瞻性科技問題。從其定義可以看到,大科學工程本身就具有科研性和工程性雙重屬性。其中,科研屬性決定了項目需要開展大量的研究試驗,通過研究試驗獲得優化的技術設計,滿足總體技術方案的需求。某“十三五”大科學工程中涉及46個分系統,其中許多關鍵技術在國內尚處于空白階段。在項目實施階段,既要開展常規工程的設備加工制造、系統集成工作,又要進行關鍵技術的科學研究、工藝攻關、建模仿真等[7]。在這個過程中,計劃調整和目標調整難以避免,具有較強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會產生很多科研檔案和非標設備檔案,包括技術方案的選擇試驗,特殊材料、器件的選型試驗,加工工藝試驗,初樣樣機試驗,批量加工的正樣樣機試驗等。這些都和與傳統意義上的科研檔案管理內容存在交叉和重合。
朱亞宗教授指出當今科學發展的三個方向,科學正朝著極大、極小和極復雜的方向發展[8]。為了保證科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必須借助工程的手段來實施。大科學工程開工前必須先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工作,需要有明確的質量、進度、經費和效益要求,并制定詳細的CPM計劃和工程基準。在具體實施時,由于方案可行、進度受控且目標明確,工程會嚴格按程序和規范,沿既定工程基準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常規的工程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和通用設備購置檔案。這些和傳統意義上的工程檔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建檔案管理內容也有交叉和重合。
從上述角度而言,大科學工程兼具科研性和工程性,但是其檔案管理卻不是“科研檔案+工程檔案”的簡單對應,而是需要將科研檔案和工程檔案有機融合。具體而言,科研屬性所形成的檔案包含分總體、系統、分系統及眾多接口形成的科研檔案;為了實現各系統、分系統的科學目標,需要借助特定的工程手段來實現。工程屬性所形成的檔案包含單項、單位、分部、分項、檢驗批等基建檔案。將科研檔案與基建檔案的歸檔范圍、分類標準、保管期限等進行融會貫通,在檔案里完美融合,形成檔案的一級、二級、三級類目,并按照文件的邏輯關系進行組卷,形成科研與基建雙融合的檔案。
推薦閱讀:寫檔案論文可參考文獻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