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 |
期刊名稱: |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5269/R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5-5916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衛生部 | |
主辦單位: | 衛生事業管理分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月刊)1981年創刊,本刊由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衛生事業管理分會承辦,是目前國內重點研究農村衛生事業管理的權威性刊物,為國家級綜合指導類的科技期刊。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保障農民健康、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辦刊宗旨,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針對不同時期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和依靠發動全國各級衛生主管部門醫學教育、科研部門和農村衛生工作先進、試點單位,聯合中華預防醫學會和初級衛生保健分會面向全國,每年組織多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活動,并以專集、專欄、專論等不同形式,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政策性、學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術研究論文,對我國衛生事業,尤其是農村衛生事業的政策調整和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主管單位:國家衛生部,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國內統一刊號:11-5269/R,國際標準刊號:1005-5916
• 期刊欄目:論壇、衛生改革與發展、健康保障制度、衛生人力、衛生經濟、初級衛生保健、社區衛生服務與全科醫學、醫院管理。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讀者對象:主管農村衛生工作的黨政領導,各級各類衛生管理干部,農村衛生工作者,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機構人員,鄉鎮衛生院院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人,鄉村醫生和家庭全科醫生,高中等院校教學科研人員。
• 辦刊宗旨:《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圍繞農村衛生工作主題,遵循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面向農村,服務基層,傳播管理理論,宣傳衛生政令,研討熱點問題,開展學術研究,交流工作經驗,探索改革實踐,為保障農民健康、促進農村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健康發展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429;總被引頻次:1531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331;綜合影響因子:0.256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志2015年第 4期成功收錄論文目錄:
個人自負比例對醫療利用的影響:基于跨省數據的面板分析………………………………楊曉勝 劉瑞明 任玙
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對策研究……………………………范素芳 于永娟
濮陽市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探索……………………………趙俊君 郭克喜 王文英 趙華杰 劉勇波
基層首診與分級醫療制度建設的思考……………………………徐穎 李志芳
基本醫療保險縣級經辦機構人力發展比較研究……………………………湯質如 朱明星
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與考核新模式的探索……………………………程民 沈干 胡世蓮
紹興市基層衛生隊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徐文英 王春輝
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李軍 辛勤 戴偉娟 齊汝霞
論文范例參考:個人自負比例對醫療利用的影響:基于跨省數據的面板分析
1引言社會醫療保險的實施提高了個體(家庭)承擔疾病風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社會共濟,被保險人(病人)在接受醫療服務的時候,需要自己負擔部分的醫療費用支出,而不是完全由第三方支付,這種成本分攤的個人自負比例制度被用來抑制被保險人的過度醫療使用,特別是醫療保險所誘發的道德風險問題。但是,個人負擔比例的提高會相對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水平,降低了低收入家庭醫療需求的支付能力,破壞了醫療的可及性與公平性,可能對病人的就醫行為和健康狀況產生不利影響。如何評估個人負擔的合適比例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文獻綜述一般認為引入醫療保險后,病人會低估醫療服務價格從而過度使用醫療服務,導致醫療資源配置的低效[1]。在RAND的HIE的隨機實驗中,比較了1974至1982年間,參與個人自付和沒有參與的兩類人群的醫療資源使用效應,與一般人群相比較,在不顯著影響身體健康狀況的條件下,個人自付的群體會減少25%~30%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