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了及時和有效預防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保護森林資源、鞏固造林成果,利用2年時間對昆明市海口林場進行了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結果發現有22種林業有害生物,其中有7種全國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13種屬于506種其他林業有害生物和2種未列入名單的林業有害生物。
關鍵詞:海口林場;林業有害生物種類;病蟲害
《林業與環境科學(原:廣東林業科技)》(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廣東省林學會;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
1 引言
林業有害生物調查工作是重要的林情調查,調查結果是確定今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點和開展科學防控的重要依據。通過普查能夠全面準確掌握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經濟損失以及主要天敵等基本情況,豐富和完善林業有害生物數據庫。
2 調查地概況
昆明市海口林場位于102°28'~102°38'E; 24°43’~24°56'N。最高海拔2400 m,最低海拔1800 m,平均坡度16°~25°。年均氣溫15.4℃,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類型,7~9月為雨季,全場有林地面積6683.8 hm2,森林覆蓋率為80.54%,植被類型單一,主要植被類型包括暖溫性針葉林(以云南松林、華山松琳、滇油杉林為主)、落葉闊葉林(以旱冬瓜林為主)、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以滇石櫟、高山栲為主)以及人工桉樹、圣誕樹、柏樹林。
3調查對象與范圍
3.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主要為對林木、種苗、林下栽培物種等林業植物及其產品造成危害的所有病蟲害及鼠、兔類等。
3.1 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的范圍涉及海口林場所轄區域的天然林、人工林及苗圃。
4調查方法
調查前依據林場歷年有害生物調查資料、林業檢疫對象調查資料、監測檔案、工作總結、調查報告等,并結合年度測報工作,對林場內有害生物現狀進行祥細整理,并制定相應的普查實施方案,依據普查技術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如期開展普查工作。在實施普查時,在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盛期或癥狀表現期,在訪問調查的基礎上,按照技術預設調查線路開展踏查。
5 內業整理
5.1 標本整理
對野外采集的對采集的標本進行分類,通過查閱資料、網絡和請教專家等形式進行鑒定整理,統一規范標本簽,做好記錄,包括采集地點、時間、寄主、采集人姓名等信息。
5.2影像整理
每次調查要求及時保存影像,并對影像進行命名。命名格式為:“有害生物名稱-寄主植物-采集省縣鄉-年月日- 拍攝人”。
6 調查結果
6.1 海口林場林業有害生物種類
根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海口林場有林地面積91278畝。此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范圍遍及全場四林區一公同一苗圃,全場共調查標準地41塊990畝,實際調查林地面積8051 6畝,普查覆蓋面積及覆蓋率為88.21%。共發現22種林業有害生物,具體種類詳見表1。
6.2 主要病蟲害種類和發生特點
此次調查林業有害生物名錄、發生面積及分布鄉鎮情況詳見表2。
通過設置41塊標準地對全場天然林、人工林和苗圃進行調查,全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2502畝,其中輕度危害2142畝,中度危害360畝,涉及云南松切梢小蠹、華山松球蚜、松褐天牛等22種重要林業有害生物。
7結論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主要是紫莖澤蘭,發生面積達6560畝之多。華山松球蚜在昆明市海口林場的危害歷史最為悠久,因其主要寄主華山松多分布在丘陵、崗地,由于人口密集,林分受人為十擾嚴重,生物鏈簡單,生態環境脆弱,同時天敵較少,植被覆蓋率低,濕度小,林分對華山松球蚜的自我抑制能力十分有限,一旦氣候適宜便暴發成災,此次調查發現林場華山松球蚜危害輕度以上面積達856畝之多,成災面積達300畝。集中分布在中寶林區、山沖林區和寬地壩林區,呈帶狀及點狀分布。
另外,由于火災、雪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松林內衰弱群體增多,以衰退弱木、枯死木為主要寄生對象的松墨天牛、各種小蠹蟲種群得以迅速增殖,其危害擴大至全場各主要松林區。
人工林主要病害以松樹爛皮病、桉樹角斑病、華山松赤枯病、枯梢病、樟樹葉斑病為主,林場場部公園種植的1400多株油橄欖由于樹齡較大,大多受到油橄欖蠟蚧和孔雀斑病菌危害。原生樹種槲櫟等殼斗科植物主要是受桑寄生等寄生植物的危害。
參考文獻:
[1]佚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2]100種常見林業有害生物圖鑒[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9.
[3]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4]宋玉雙,岳方正,董瀛謙.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動態分析Ⅵ.總論[J].中國森林病蟲,2019,38(3):25~28,.
[5]周瑾,羅書發.新時期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特點分析[J].現代園藝,2019(4):69~70.
[6]何宏飛.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地位及其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2):27,30.
[7]崔子慕,馬冬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調查及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J].遼寧林業科技,2017(6):43~44,65.
[8]喻錦秀,何振,胡滿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分析[J].湖南林業科技,2017,44(5):17~21,34.
[9]張小健.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8):185~186,191.
[10]齊聯.我國林業有害生物呈快速發展態勢[J].農藥市場信息,200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