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白蛾
1.1習性與危害
美國白蛾屬鱗翅目,燈蛾科。別名秋幕毛蟲、美國白燈蛾、秋幕蛾等。1979年在我國遼寧首次被發現,又蔓延至山東、陜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有一定蔓延嚴重的趨勢。
美國白蛾食性極雜,幼蟲吐絲結巢群居300多種植物。主要危害懸鈴木、白蠟、椿樹、泡桐、金銀木、山楂、桑樹等園林植物。
美國白蛾以幼蟲取食植物的葉片,1至2齡的幼蟲一般群居在吐絲結成的網幕中,在葉的背面嚙食葉肉,殘留葉片上表皮及細葉脈,被害葉呈紗窗狀,僅個別嫩葉被咬成小洞;3、齡蟲可將葉片咬透,葉小孔洞。
隨著蟲齡的增長,幼蟲不斷將網幕增大以護充食料。常見的網幕長1米左右,大的網幕可從樹梢向下拉到樹干的基部,長達3米以上。一棵樹上的網幕有幾個到十幾個,多的達200多個。網幕把樹葉及小枝條綴連在一起,內有大量蟲糞、幼蟲和幼蟲脫的皮殼,對樹木的生長發育影響極大。4齡后幼蟲分散成小群體蠶食葉片,5齡后幼蟲爬出網幕單獨活動、取食,直到植株葉片全部被吃光。同時幼蟲向附近的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雜草等植物上轉移危害。
1.2防治方法:
1.2.1人工防治:
(1)加強檢疫工作。對來自疫區的苗木、接穗、花卉、鮮花、果及包裝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須嚴格檢疫。
(2)做好蟲情監測。一旦發現害蟲,應盡快查清發生范圍,并進行封鎖和除治。幼蟲不要隨意亂丟棄,應就地有銷毀,以防蔓延。
(3)人工剪除網幕;圍草誘蛹;燈光誘殺;捕殺成蟲。
1.2.2生物防治:
釋放美國白蛾周氏嚙小蜂,在美國白蛾老熟幼蟲期,按1頭白蛾幼蟲釋放3至5頭周氏嚙小蜂的比例,將繭懸掛在離地面2米處的枝干上。
1.2.3、無公害防治:
對3至4齡前幼蟲噴施Bt乳劑,可施用含量為16000IU/毫克的Bt可濕性粉劑2000至3500倍液;或噴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
1.2.4化學防治:
對于低齡幼蟲,使用1.2%除蟲脲懸浮劑6000至8000倍液,滅幼脲類具有持效期長且抗雨水沖刷的特性,持效期達1個多月,噴后半小時遇小到中雨都無妨。在美國白蛾破網后噴此類藥防治效果差些,凡是吃到藥的蟲不能蛻皮或化蛹,對停止取食的老熟幼蟲無效。也可使用20%米滿膠懸劑1500至2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膠懸劑2000倍液等仿生農藥進行防治。
對于幼蟲發生危害嚴重的地段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混合后進行防治。
2、天 牛
2.1習性與危害
天牛屬鞘翅目、天???,主要是以幼蟲鉆蛀園林植物韌皮部和木質部,造成植株生長衰弱,嚴重時引起死亡。天牛種類較多,有的1年一代或2年一代,甚至3年一代,主要種類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桃紅頸天牛、刺角天牛等,它們大都在夏天羽化為成蟲,取食寄主嫩葉補充營養,然后交尾、產卵。夏季是殺滅成蟲的良好時機,也是防治天牛的關鍵時期。
2.2防治方法:
2.2.1加強檢疫,防止帶有蟲卵的苗木引入。
2.2.2加強養護措施,提高樹勢。如避免單純樹種連片,適時修剪、澆水和施肥等。
2.2.3、成蟲羽化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寄主樹干或大的(4厘米以上)枝條,噴施8%綠色微雷300至400倍液,可有效防治成蟲,對于較嚴重的區域可以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再噴一次。
2.2.4、對于已產卵的樹木,可人工殺滅卵。
2.2.5、保護天敵,如啄木鳥、花絨堅甲等。
3.天 蛾
3.1習性與危害
天蛾類害蟲屬鱗翅目、天蛾科,為大型蛾類。低齡幼蟲取食植物葉片表皮,多將葉片咬成孔洞或缺刻。高齡后的大幼蟲食量大增,可將葉片吃光僅殘留部分葉脈和葉柄,嚴重時常常食成光干,削弱樹勢。樹下常有大粒蟲糞落下,較易發現。天蛾種類較多。樹下常有大粒蟲糞落下,較易發現。天蛾種類較多,為害園林植物的天蛾害蟲主要有藍目天蛾、豆天蛾、葡萄天蛾、榆綠天蛾、霜天蛾等。
3.2防治方法:
3.2.1人工防治:
冬季翻土,蛹期可在樹木周圍耙土、鋤草或翻地,殺死越冬蟲蛹;利用幼蟲受驚易掉落的習性,在幼蟲發生時將其擊落,或根據地面和葉片上的蟲糞,人工捕殺樹上的幼蟲。
幼蟲入土后或成蟲羽化前,在寄主周圍地面噴施50%辛硫磷,以毒殺土中蟲蛹。
3.2.2物理防治:
利用天蛾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