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作者介紹了數目移植成活的機理,分析了存在的幾個誤區,提出了樹木移植的幾項技術,文章是國家級園林論文發表范文,發表在《農村新技術》上。
關鍵詞:園林綠化;樹木;移植技術
樹木移植是園林綠化施工中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根據栽種苗木的種類和特點,確定最佳的栽種方案,采取多種綜合的技術措施保證移栽栽種的質量和成活率。減少因技術原因造成的損失,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1 樹木移栽成活的機理
1.1 樹木移栽成活的主要因子
一是地下土壤因素。主要決定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酸堿度及土壤理化性能等方面。二是地上環境因子。主要決定大氣溫度、光照條件、年積溫條件、年最高溫、年最低溫等因子。創造適合樹木生活的土壤條件和溫、濕、氣熱條件是保證移栽成活的必備條件。三是科學的移栽技術。只有在正確的移栽技術指導下,才能獲得較好的成活率。
1.2 地上與地下的協調一致性
指樹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須保持相對協調。主要是地上樹冠大小與地下根系之間的協調一致性。在移栽起苗過程中,如果地上樹冠太大,地下根系太小,往往不容易成活。地下根系太大又不便于運輸。因此,必須考慮地上樹冠與地下根系的協調一致性。
1.3 樹體營養物質吸收與樹體消耗之間的平衡
樹木移栽成活的機理:樹木移栽后主要靠根系吸收水分和各種礦物質來維持樹體枝葉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當蒸騰作用消耗的水分大于水分的吸收量時,樹體往往表現為葉片萎蔫缺水狀態;當蒸騰作用消耗的水分小于水分的吸收量時樹體往往表現為葉片正常生長狀態并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碳素營養物質,滿足樹體生長,如此升級循環來實現樹體枝繁葉茂,直到地上樹冠與地下根系生長達到一個動態平衡。
2 樹木移栽中存在的幾個誤區
2.1“小根大頭”移栽。這種移栽方法由于根系小,樹冠大,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多而出現“假活”現象,直接影響移栽成活率。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原因:
2.1.1 地上不修剪或修剪較輕。
2.1.2 地下根系挖掘土球太小或根系修剪過重。
2.2 不能適樹適地。在移栽過程中,由于對定植穴沒有進行精細化土壤處理,回填土攙雜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導致生根慢或者不能正常產生新根,而使樹體恢復慢或者幾年后形成“小老樹”,嚴重者造成死樹現象。
2.3 運輸草率,嚴重失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 土球不固定,造成散球。
2.3.2 長途運輸不帶土球,采取裸根運輸的方式。
2.3.3 運輸途中不遮蓋。
2.4 栽植環節不科學,移植后重栽輕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4.1 不分樹體陰陽面,陽光太足時容易“日燒”。
2.4.2 栽植過深,樹體生長緩慢。由于栽植過深或撤土不實結果導致根系埋植太深,特別是早春,深層低溫低,結果導致“眍根”現象發生。
2.4.3 澆水不透,造成土壤空隙過大,導致根系在土壤中不密實。
2.4.4 支架不穩,導致樹體“東倒西歪”。
3 樹木移植中的關鍵技術
3.1 制定移栽技術規程
主要包括《場地清理平整技術規程》、《定植點放線及規格技術規程》、《苗木規格及運輸技術規程》、《苗木栽植及栽后管理技術規程》等方面的技術規程,努力實現規劃先行,按程辦事,分級管理,責任到人。
3.2 移植樹種的選擇
苗木選擇要依據相關技術資料和綠化要求進行。應盡量選擇經過多次移植成活率高的苗木,因鄉土樹種經過當地自然環境條件選擇,適應性強,成活率高,應予以優先考慮。在苗木的選擇上要努力做到“五看”:一看樹冠大小和芽子飽滿度。二看枝梢是否有無病蟲害。三是看樹冠和主干是否有無嚴重的機械傷。四是看根系是否有無病蟲害。五是看根系經修剪后是否太小。
3.3 土壤平整及定植穴處理技術
城市建設殘留較多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在土壤處理上必須嚴格按照《場地清理平整技術規程》操作進行,重點做好土地標高、垃圾科學處理、土壤灌水與撤實等工作;按《定植點放線及規格技術規程》設計要求確定定植點并做好定植穴處理工作。特別是土質差的定植穴要適當深點,并做好施用基肥和客土工作。定植穴一般以圓形為主,直徑要比土球稍大稍深,一般比土球大 30~40cm、深度比土球深 20~30cm 即可。
3.4移植時間的確定
一般來說,落葉樹種在春、秋兩季都可進行移植;至于常綠的樹木,在春季移植最好,成活率高。
3.5 樹木起苗技術
起苗分帶土球起苗和不帶土球起苗(裸根)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樹木移栽起苗常用的方式。優點是成活率高,缺點是不便于運輸。第二種方式優點是裝載苗量多,好運輸,缺點是成活率低。帶土球起苗的技術要求:土球半徑大小以樹干胸徑的8~10倍為宜,厚度一般按土球直徑的1/2~2/3進行保留,并用草繩等密密捆牢。不帶土球起苗的技術要求:樹木起苗后,把根系上的泥土全部摳除、露出根須,這種起苗法適宜植株矮小的樹木和落葉樹種中耐干旱且根系生根能力強的樹種。起苗后根系處理:首先按照技術規程要求剪去部分枝葉。其次對根部進行修剪,將病蟲根、機械傷根、劈裂根、過長根剪除,保持樹冠大小與根系協調一致。再次對土球和根系傷口進行消毒處理。
3.6 樹木運輸技術
苗木在裝車時應輕拿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人力搬不動的土球必須用吊車起吊。起吊時應在樹干綁縛處纏裹草繩或麻袋等,輕吊輕放。對于裸根苗木運輸,根部應蘸 0.5%尿素漿,保持根系濕潤,有條件的可以用大塑料袋將根系套上進行保濕運輸。無論是那種起苗方式,長途運輸都要求蓋蓬布綁扎結實運輸,一是環保的需要,二是提高成活率的需要。
3.7 樹木栽植技術
3.7.1 再次檢查與修剪
苗木運到后,栽植前必須檢查苗木,對發現的樹枝和根系的機械損傷的應及時修剪處理。
3.7.2 吊樹栽植
先將樹冠及土球上的綁扎物去除,以利根系和土壤結合生根;起吊樹木進入定植穴,調整樹木朝向和栽植深度,分層填土至 2/3 處立支撐,可用鋼管、木樁等作為支撐材料,以四角或三角支撐樣式穩定樹體,然后回土填滿,樹干基部多堆土,踏實,使土球穩固不動搖。對樹干的支撐部位要加以保護,以防被鐵絲或其他硬物擦傷樹皮。
3.8 樹木栽植后的管理技術
3.8.1灌水技術
新移栽樹木的水分管理是養護管理的最主要工作。第一次要澆透水。有利于根系與土壤的密切結合,同時根系吸足水分才能產生強大的根壓,促進枝葉生長和萌芽。以后隔 2~3 天后澆第 2 次水,隔 1 周后澆第 3 次水,以后澆水間隔期可適當延長,次數視天氣、土壤和樹種等情況而定,每次澆水都要培土、處理裂縫和做護圈。同時要樹冠噴水(包括滴灌)、遮蔭、包干以及使用蒸發抑制劑等減低水分散失工作。對地勢低洼地塊,要注意做好雨季的排水工作,避免水淹造成根系呼吸困難進而導致樹木死亡。
3.8.2 促發新根及去除多余萌蘗
及時快速促發新根是樹木移栽成活的關鍵環節。可以應用生根粉來促發新根。要依據根系多少、粗細選擇合理的濃度和藥劑量。要選擇長勢良好、方位合適作為樹冠骨干枝,其余的應盡早抹除。這樣即可以提高枝條生長勢又可以讓葉片及早具有光合作用提高成活率。
3.8.3 檢查成活與扶正
樹木移栽后要及時檢查成活狀態,對于死亡的樹木有條件要盡量及早進行補栽。同時要對因雨水下滲和其他原因導致樹體歪斜,應及時調整,覆土踏實。
3.8.4 土肥水管理技術
澆水及降雨后要及時中耕松土,破壞毛細現象,保水保墑。樹木保護圈內長出的雜草應及時除掉,以免消耗水分養分;一般情況下,樹木移植第 1年內不進行施肥,但此時可進行葉面追肥,等到樹木根系萌發后,則可進行土壤施肥。
4 結束語
在城市園林綠化和種植布局的調整過程中,樹木(一般是指胸徑在15cm以上的喬木樹種)移植日漸成為一項重要的施工工程。而樹木移植時,往往成活率低。如何采取科學的移栽技術并通過加強移栽后精細管理是樹體成活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楊德興.樹木移栽及栽后養護[J ].林業實用技術,2011.
[2] 劉志華,周莉.樹木移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