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我們學校地處郊區小鎮,學生原有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英語的習慣都較不行,這勢必大大影響了初中英語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整體素質,就是要讓全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育改革,連城初中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9-0000-02
一、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困難在于缺乏英語學習的氛圍導致學生學習被動;學英語觀念淡薄,學英語觀念淡薄導致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不濃,學習效率低,聽、說、讀、寫能力;每天在英語課和英語自習課之外花半小時時間學習英語和做英語作業;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升學考試而考上大學;英語最弱的方面是聽力與口語;農村孩子的父母為了生活而奔波在外。
孩子大多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所接觸的是黃土地金太陽綠莊稼,沒有人說嘰里呱啦的英語,等到上學年齡也不知道英語為何物,這種客觀現實帶給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只有壓力與無奈,教學質量搞不上去,而考試又和城市學校同等的要求,所以農村中學只能遠遠的落在后面;再加上隨著課改的深入,新課標的英語更加貼近生活,注重口語,同時,英語課本詞匯量大,原來就難勝任的老師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況學生;農村中學由于師資配置不合理、校舍不足等原因導致班級偏大,班級人數偏多。以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市鏡壩鎮連城初中為例。
今年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市鏡壩鎮連城初中有近600多名學生,14個教學班,每班的學生數都在四、五十人左右,加上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課堂教學任務繁重,而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要求多開展活動,多布置任務。班級偏大,班級人數偏多導致“任務型”教學很難開展,教師難以組織教學活動,這樣,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升較慢。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2.教師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
有愛心,是要愛護學生,把學生當作比自己親人還親的人。有耐心,是要耐心的教學生;不同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在吸收知識上會存在差異。
3.教師批改作業要認真
要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實際情況來評分,盡量少以一個“閱”字就帶過。教師可以多用諸如:good、excellent、so-so等來點評。必要時,評上幾句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話語。作業是學生自學、自我檢查的重要依據。老師在批改的過程中,發現錯誤要及時的糾正并做好登記。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它們拿出來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啟發他們積極的思考,以便檢驗教學的效果并及時鞏固,避免學生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以進一步促進教學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學。
4.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
學生英語口語的提高倚仗于多開口多訓練。語言的交際功能在交際中得以體現。因此,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英語角、英語學習興趣小組,組織多層次小范圍的英語活動,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是給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三、結論
筆者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教學規律,對如何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用心探索。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以及激發和保持學習動力,培養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優化課堂教學當成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景,指導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在學中用,在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