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人才資源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人才也已經成為了企業急缺的人才資源。高校作為人才輸送的供給端,必須針對企業所需的會計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加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基于此,本文以供給側改革背景為視角,重點研究和探析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供給側; 會計人才; 培養模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2015年習近平同志提出以來,已經滲透到各個層面中去,會計作為反映經濟情況的“晴雨表”,必須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形態相匹配,并利用其特有的功能,參與到企業的管理當中,發揮會計的職能,幫助企業打贏這場戰爭。
其中,會計人才的作用至關重大。民進中央副主席、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曾提出:“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事,也是教育領域的事,化解當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應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目前,我國會計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存在錯位,致使會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質量、效率方面的新問題不斷凸顯。我國現有的會計教育理論難以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提供會計人才的供給側——會計教育,尤其是高等會計教育理論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高校應變革會計人才培養,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供給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才能更好地順應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
一、明確人才供給定位,樹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供給側改革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勞動力素質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而教育是提高勞動力素質的最有效的途徑。教育出什么樣的人才,成為重中之中。高校應首先明確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增加高質量的人才數量帶動國家供給側改革目標的成型。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會計本科人才培養屬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綜合以上原因,可以將會計專業的人才目標定義為培養適應現代市場需求,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理論基礎,系統掌握會計核算、財務分析、成本計算、稅收管理等專業知識與技能,具備財務預測、規劃、決策、分析、控制的綜合管理能力,以及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以“會計”為基礎,以“財務”為核心,以“財務云”“管理會計”為新的結合點,培養適應生產、管理需要,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證券金融、中介機構和政府機關從事財務、會計工作集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為一體的高素質的人才。
二、增強供給針對性,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課程體系
供給測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知識、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等方面加強有效供給。作為人才輸出的高校應該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設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統籌課程的設置,要確保課程體系的設置有利于提高所供給的會計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及水平,能夠全面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一)課程設置需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的會計人才
會計專業人才應具備人文和科學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通過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制基礎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規范;設置體育課程,通過選修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體操等使得學生具有強壯的體魄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設置心理課程、舉辦演講、辯論賽使得學生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設置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職業規劃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
(二)課程設置需培養具備專業知識的會計人才
對于會計行業,企業需要會計人員運用財務工具和手段,從企業的研發、生產到供銷等各個環節進行預測、規劃、監控、分析、評價,從而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相應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以達到經營管理的目標。這就需要會計專業人才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
專業課程的設置一般區分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會計作為經濟管理類的專業,首先應設置關于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礎學科課程,使學生先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扎實的知識背景。一般設置6-8門,包括基礎會計、經濟學原理、經濟法基礎、管理學基礎、財政學、統計學、金融概論、財務管理。在具備學科基礎知識后,學生需要系統掌握包括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在內的會計專門知識。可設置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制度設計、稅法與稅務會計、中級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等,使得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服務于企業。
(三)課程設置需培養具有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會計人才
除了具備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能夠處理會計事項,擁有職業的判斷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對所有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和風險控制。這就需要在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設置實訓課程,通過模擬企業的真實環境真實業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開設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出納實訓、會計信息化——用友供應鏈、財務分析與決策技能實訓、納稅實務技能實訓、統計分析實訓、審計模擬實訓、ERP沙盤模擬實訓、云財務會計崗位綜合實訓。
在業財稅融合的今天,財務人員不應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圈子,對內應當加強與各部門的共同協作能力,對外,則需要與銀行、稅務、工商、審計、合作企業等發生業務往來,因此還應提升會計人才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強的語言與文字溝通能力,以此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梢栽谠O置選修課程時考慮這方面的能力。公共選修課可設置創新創業、辦公自動化、商務談判、經濟應用文寫作、社交禮儀、文獻檢索與論文協作課程,專業選修課可設置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政府會計學、銀行會計學、證券投資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理財等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推薦閱讀:《財務與會計》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正式創刊或復刊的第一本財政、財會類刊物。是財政部主管、中國財政雜志社編輯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財會專業期刊。雜志植根于繁復深邃的財會沃土之中,信持潤物無聲的辦刊理念,追求實務兼學術的世紀名刊之目標;力求做到政策和思想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