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引言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使產業集群演化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認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并指出“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復雜系統原理的基礎上來分析產業集群的演化問題,希望對處于轉型中的中國產業集群演化與產業協調發展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2 復雜系統的構成與特征
(1) 復雜系統的構成
復雜系統的構成主要可以從系統環境與系統元素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系統環境。所謂系統環境就是一個系統之外的一切與它相關聯的事物構成的集合。任何系統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出來的,又在一定的環境中運行、延續和演化,因此研究系統必須研究它的環境以及它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任何一個系統都是有一定的系統元素或系統單元組成,各元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個系統。
(2) 復雜系統的特征
復雜系統主要具有整體涌現性、共生性、層次結構性、動態演化性、開放性。整體涌現性指若干部分按照某種方式整合成一個系統,就會產生出整體具有而部分或部分的總和所沒有的東西;動態演化性指系統的結構、狀態、特征、行為、功能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生變化,其有進化與退化兩種類型;開放性指系統與其他系統、環境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不斷的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3) 產業集群的復雜系統特征
產業集群是相關企業和機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群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具有復雜系統所具備的一般特征:(1)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和機構之間相互作用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2)產業集群由個體組成,但是它不等于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復雜的有機統一體;(3)產業集群與集群環境是相互作用的;(4)產業集群具有一定的動態特征,集群內部的企業和機構都是處于不斷的動態變化之中的,不適應的被淘汰,新不斷的加入,集群在動態的發展中不斷強化其競爭優勢;(5)互惠共生性。
從上述分析可見,產業集群受到廣泛因素的影響,而且系統中各單元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比各單元本身更為重要,系統整體會具有比所有單個單元所沒有的屬性、特征、行為和功能。所以我們在分析產業集群的演進時,只有將其看成是一個復雜系統,并用復雜系統的方法來進行研究,才能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3 產業集群的演化模型
系統的結構、狀態、行為和功能等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也即系統具有演化性。只要在足夠大的時間尺度上看,任何系統都是處于快或慢的演化之中。三個頂點連線的總數為6,出現了1+1+1>3的關系式。同樣,當產業集群的單元為4個(n=4)時,各單元之間的連線總數將變成12條;用下式表示:
g(n)=n(n-1) (1)
系統相互作用的功能為:f(n)= g(n)-n (2)
綜合(1)式和(2)式可得
f(n)= g(n)-n= n(n-1)-n
當n≥1時,f(n) 得值是傾向于遞增的,也即隨著產業集群內單元的增加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功能。
另外我們根據式(1),我們可以得到:
f(n-1)= f(n)(n-2)/n (4)
f(n+1)= f(n)(n+1)/(n-1) (5)
從(4)和(5)式可以看出,當n較小時候,f(n+1)、f(n)、f(n-1)之間的差距比較大,也就是說,n的增加會對系統的功能帶來比較顯著的影響,當n達到一定的數量是,影響會變得緩慢,甚至會出現停止和衰退。
4結論
根據上述演化模型,可以將產業集群的演進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形成期在初期形成階段企業的數量相對較少,集群內企業數量開始增加,企業開始出現相對集中的狀態,并進行專業化分工合作。但是此時集群的生存能力還比較弱,集聚效益尚不明顯。
(2)快速集聚期根據上文(3)式可知,當企業數量增加時,系統功能是處于遞增的。在集聚效益的作用下,進入了一個具有自我強化特征的快速集聚階段。
(3) 穩定發展期企業數量與產業規模開始趨于穩定,地方生產網絡開始不斷向外拓展;創新能力得到增強;集群內部的各種配套設施已經相當完善;企業間在價值鏈上的分工不斷優化,形成了一個網絡性的整體優勢,出現區域品牌效應。
(4) 穩定發展后的兩種演化路徑根據上文的從(4)和(5) 式可知,當集群中的企業數較少時,隨著更多的企業進入集群,集群的功能提升比較快,而隨著集群的進一步發展,集群內部企業達到一定數量時,集群的提升就非常慢甚至有可能出現停滯、衰退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集群將發展成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一是實現更新升級,二是走向衰退。
參考文獻
[1]許國志.系統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0.
[2]朱永華.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與創新[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3]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仇保興.中小企業集群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5]寧鐘,劉學應.產業集群演進的系統動力學分析[J].預測,2004(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