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的技術水平都在不斷上升。在世界先進紡織界來說,我國紡織新技術、新工藝日新月異,處于世界前段水平。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現代紡織技術方向論文分享(兩篇),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天津紡織科技投稿需要多少錢
現代紡織技術方向論文分享一:現代紡織技術與經紗上漿
為了提高經紗承受反復多次拉伸和摩擦作用的能力,提高其織造性,有效的辦法便是對經紗施加粘著性材料為主體的漿液,作用于經紗表面以至一定深度,烘干后形成漿與紗線一體的漿紗結構。即對經紗上漿。
當今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紡織技術也在紡紗新技術、絡筒新技術、織造新技術、紗線染色新技術等多方面有很大發展。
1. 現代紡紗技術與經紗上漿
目前,可提高紗線強力,減少紗線毛羽的新型紡紗技術有賽絡紡、雙組分紡、纜型紡和卡摩紡等四種。這四種新的紡紗技術紡制的紗線,紗線結構緊密,纖維抱合力增大,強力提高,毛羽減少,有較高的耐磨性。
在同工藝條件下,經對采用傳統紡紗和新型紡紗紡制的同公支毛單紗的質量對比,除了雙組分紗因采用了錦綸長絲其強力明顯增加(約94%),纜型紡可增加強力約33%,賽絡紡可增加強力約17.7%,卡摩紡可增加強力約10.1%。
卡摩紡的優勢在于細節、毛羽的減少,被稱為“無毛羽紡紗”。纜型紡著重于毛羽的減少和耐摩擦性能的提高,而有關資料顯示纜型紡其耐摩擦性能一般要比同工藝條件下的傳統單紗提高50%~100%,被稱為“可織造單紗”。賽絡紡著重于粗節、毛羽的減少而雙組分則在于減少粗細節和毛羽的減少。
由于四種新型紡紗技術的共同點是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紗線的強力和減少了毛羽等紗疵,故采用這些新型紡紗技術紡制的紗線作經紗,其上漿的目的不再是增強和貼伏毛羽,而是適當提高紗線的耐磨性。因此,上述四種紗線的上漿,應適當降低漿液含固率和粘度,增加漿液滲透性,并適當降低上漿率。
另一新型紡紗技術為渦流紡紗和噴氣紡紗。這類新型紡紗技術紡制的紗線,雖然紗線的強力沒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但紗線表面3mm及以上的毛羽有很大程度的減少,紗線的耐磨性有所提高。
噴氣紡紗一直以其輸出速度高、可紡紗支細的特性而被人們所看好。噴氣紡紗(MJS)有以下特點:
(1)因噴氣紗的紗線強力和強伸主要依靠表面纖維的緊密排列和對中心纖維的擠壓紗線組成,故噴氣紗的單紗強力和伸長率較低,一般噴氣紗強力比相應環錠紗低(一般低10-25%左右),但強力不勻率則大大優于環錠紗。斷裂伸長也是如此。在紡純棉紗時,強力低得很多。
(2)噴氣紗條于不勻率比相應環錠紗低,細節和棉結有時還不如環錠紗好,但粗節及紗疵優于環錠紗。即低強區少且與弱強區間隔很遠,使漿紗誤差和織機停臺相應減少。
(3)由于中心部分纖維取向度高,卷曲少,因此,噴氣紗的長毛羽比環錠紗少很多,3mm以上毛羽比環錠紗少80~90%。但值得注意的現象是0.2mm左右毛羽(即短毛羽),噴氣紗特別多,近乎多40%。
(4)同等紗號,噴氣紗的實際直徑要比環錠紗粗約4~5%,說明噴氣紗較蓬松,噴氣紗耐磨性差。
(5)但是純棉噴氣單紗的強力雖低,但其加工成股線后強力會有較大的提高。
雖然噴氣紗平均強力低于環錠紗,但噴氣紗的強力不勻率明顯比環錠紗均勻,是漿紗及織造最主要的有利因素。因此,噴氣紡紗線上漿就要求表面漿膜能夠很好地覆蓋紗線,漿膜完整。對于噴氣紗上漿的漿液就要適當提高漿液粘度,保證漿膜完整性。
渦流紡紗和轉杯紡紗有相似的紗線結構,所以它們的紗線特性也比較接近。渦流紗的特點:
(1)斷裂強度和伸長率與轉杯紗相仿,約為環錠紗的60%~90%,但是織造斷頭并不多,而且股線強力也不低于同特同類的環錠股線。渦流紗強力較低的原因在于:
A、渦流紡主要靠氣流控制纖維,不及機械作用可靠有力,因而紗條中纖維的平行伸直度較差,大部分呈彎鉤或曲折的。
B、紗線結構不同。渦流紗內外層纖維的捻回角不一致,呈包芯的結構,拉伸時纖維受力不均勻。
C、渦流紗有短片段的條干不勻。
(2)渦流紗的短片段不勻率略比轉杯紗高,其片段較短,在黑板上較明顯,而烏斯特條干不勻率值與轉杯紗及環錠紗的值相仿,其波譜曲線也沒有規律性不勻。渦流紗的粗細節、棉結比轉杯紗和環錠紗都多,其原因主要是在輸送纖維過程中,纖維伸直度差,輸送纖維流不均勻。
(3)渦流紗的紗線結構比較蓬松,因此染色性、吸漿性、透氣性都比較好。紗線的抗起球性和耐磨性能及彈性也比較好。
因此,渦流紗的上漿在保證紗線表面漿膜覆蓋的前提下,漿液需要適當多滲透進紗線內部,且要提高烘燥溫度,降低漿液粘度。同時,由于紗線結構比較蓬松,吸漿性能好,故應適當降低漿液含固率,以防止上漿率偏大。
2. 現代絡筒技術與經紗上漿
使用自動絡筒機的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現代絡筒技術向著高速、機電一體化、控制智能化方向發展,在新一代的自動絡茼機上采用了不少新的技術,特別是絡筒毛羽減少裝置在生產上的使用,從根本上解決了絡筒毛羽增加的問題,使紗線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絡筒是產生毛羽的主要工序。根據測定,紗線經絡筒工序加工后,紗線的毛羽數量是原紗毛羽的3.5~5.0倍左右。減少絡紗毛制已成紡織工藝中普遍關注的村題。雖熟通過對保持絡筒機良好的設備狀態、控制車問溫濕度和優化絡筒工藝等,可降低絡紗毛羽的產生,但無法從根本上控制紗線毛羽的增加,紗線毛羽的增加也就不可避免,也是影響經紗上漿質量的關鍵因素。圖1所示為村田自動絡筒機研制的噴氣式毛羽減少裝置(Perla―A)的結構示意圖。
圖1 噴氣式毛羽減少裝置
1一紗線2一下導紗器3一噴嘴4一上導紗器5一筒子
噴氣式(Perla―A)毛羽減少裝置是利用紗線的假捻原理。當壓縮空氣從噴嘴3中吹入時,使紗線旋轉進行加捻,紗線表面的毛羽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包纏到紗巾,使紗線結構更緊密,外表光潔、平滑有光澤,從而達到減少紗線毛羽的目的。
在絡簡工藝過程中,使用和不使用毛羽減少裝置的紗線,它們的強力測試結果比較如表1所示。
注:文中的“普通紗”為不使用毛羽減少裝置絡制的紗線;Perla-A紗為使用毛羽減少裝置絡制的紗線。
由表1所示可知,Perla-A紗和普通紗相比,Perla-A紗的平均強力有所增加,但增幅較小,增幅最大的JC7.3Tex紗也只有2.97%。而紗線的最低強力增幅明顯,增幅最大的是JC5.8Tex紗,晶低強力增加了17.87%:增幅最小的JC7.3Tex紗也達到了2.26%的增幅。單紗強力CV值平均下降約4.48%,降幅最人的是JC5.8Tex紗,單紗強力CV值下降約5.97%,降幅蛀小的C29Tex紗也達到2.53%的降幅。因此,使用毛羽減少裝置后,紗線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阻利于織造生產的頓利進行。
使用了毛羽減少裝置,不僅使紗線的毛利減少,筒紗的退繞張力變小且穩定,而且使紗線弱環處的強力得到改善,紗線的最低強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高速整經過程中,紗線退繞時的脫圈和斷頭減少,整經張力均勻。
由于經軸質量、紗線弱環處強力的提高和紗線毛羽少,使得經紗上漿后漿紗表面形成的漿膜平整圓滑,上漿均勻,漿紗質量進一步提高。因此,Perla紗的上漿目的應以增強和耐磨為主,浸透與披覆兼顧,并適當降低上漿率。根據試驗測定經紗上漿率降低約30%,仍能達到相同的織造效果。
3、結語?,F代絡筒技術和織造技術的多方面、高速化發展,對經紗上漿工藝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應研究和了解現代紡織技術的發展特點,在漿紗工藝、設備及漿料應用上加以調整來適應現代紡織技術發展對漿紗的要求,并積極探索、研究新的上漿工藝和上漿方法,提高紗線的可織性,實現織物生產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產量、高質量。
參考資料
[1]朱蘇康,高衛東.機織學.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79~80.
[2]李麗君,崔鴻鈞.村田NO.21C型自動絡筒機減少紗線毛羽技術探析.絲綢,2006.3.
現代紡織技術方向論文分享二:紡織工程技術與相關現狀
1. 紡織工程技術的重要性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中衣占首位, 這足以說明紡織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隨著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 裝飾織物及其配套產品涉及的范圍也日趨廣泛, 地毯、窗簾、名人字畫、床罩、被套等等都以系列化、配套化、整體化展示著它的獨特風格。就連客車、客機、客輪的內部裝飾也為開拓裝飾配套產品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大都市文化娛樂設施的興起, 更期待紡織裝飾品為它們精心裝扮。
紡織技術在產業方面也是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航天技術、原子能工程, 以及一切動態領域中均有應用, 如: 運載火箭、宇航器材、原子能工程的防輻射遮蔽物、防輻射工作服、各種交通工具的輔助、裝飾材料等; 用于水利工程、采礦、農業、林業等技術的增強材料或遮蔽物; 用于土木建筑、設備安裝及使用工程, 如: 吸音、隔音、傳音、節能等材料及各種休息、娛樂場所的有關設施; 用于機械、電氣、電子及復合材料工程; 用于醫療、醫藥、保健及公共衛生設施, 紡織品的潛在發展勢頭難以估量, 紡織專業的前景更是一片藍天。
2紡織工程技術的發展
紡織業的發展在如今看來是一發不可收拾。它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用途。這還要追蹤到20世紀的那兩次改革。是它們把紡織產業制造技術徹底改變了。.前20 世紀40年代的產業革命給紡織送來了新材料和材料科學, 這一高新技術使紡織品的產品體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那時候起, 研究人員學會了怎樣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制造最適用的纖維和產品。
而在20世紀70年代, 則給紡織送來了基于智能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現代制造技術, 使紡織制造業的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過去, 開發一個新的提花布, 從設計到生產大約需時15天-20 天, 而現在由于數碼紡織技術的介入, 只要15m in -20m in就可以完成; 過去, 生產一種新印花布, 從花型設計到制版印花至少要數天或數十天, 而且還要多道工序予以配合, 但現在由于使用了基于數字化技術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也只要十多分鐘就能完成。
目前, 這些新技術、新產品雖還處在不斷取代、完善及豐富的過程中, 但普及不會超過10 年-20年。現在企業界感到最急于解決的倒是怎樣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創新技術的專業人員的問題, 除了其質量還要數量。
3紡織工程存在的問題
3.1廢水
紡織廢水主要包括印染廢水、化纖生產廢水、洗毛廢水、麻脫膠廢水和化纖漿粕廢水五種。印染廢水是紡織工業的主要污染源。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印染企業每天排放廢水量約300~400萬t,印染廠每加工100 m織物,將產生廢水量3~5 t。排放的廢水中含有纖維原料本身的夾帶物,以及加工過程中所用的漿料、油劑、染料和化學助劑等,具有以下特點:(1)COD變化大,高時可達2000~3000 mg/L,BOD也高達2000~3000 mg/L。(2)pH高,如硫化染料和還原染料廢水pH可達10以上。(3)色度大,有機物含量高,含有大量的染料、助劑及漿料,廢水粘性大。(4)水溫水量變化大,由于加工品種、產量的變化,可導致水溫一般在40 ℃以上,從而影響了廢水的處理效果。
3.2 廢氣
紡織行業的廢氣主要來自行業內的約兩萬臺鍋爐,這些鍋爐總蒸汽容量約為6萬t,其中煙塵排放達標的鍋爐約占總數的85%。這些鍋爐絕大多數以煤(包括一部分原煤)為燃料,這些煤含有一定量的硫,在燃燒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燃燒廢氣、二氧化硫和煙塵,嚴重污染了環境。
紡織廢氣的另一主要排放源來自紡織生產工藝過程。紡織工業生產工藝排放的廢氣主要來自于化學纖維尤其是粘膠纖維的生產過程?;w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二硫化碳和硫化氫為合成原料,由于工藝原因和過程控制的不徹底,直接導致了一部分廢氣的排放。
3.3 噪聲
噪聲污染是紡織行業尤其是棉紡織行業目前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之一,棉紡織廠由于大量使用有梭織機,廠內噪聲達90~106 dB(A),而人耳對噪聲的最大允許值僅為85 dB(A)。紡織車間的環境噪聲平均在100~105 dB(A),超過了人耳對噪聲的容許極限,故對工人聽力損害特別嚴重,聽力損傷可由聽力下降逐漸發展為噪聲性耳聾。此外噪聲還可引發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生殖系統等多種癥狀。有報告顯示,噪聲對紡織工人健康影響主要臨床表現為耳鳴、頭痛、頭昏、失眠、記憶力衰退、聽力下降、心電圖異常等癥狀,嚴重威脅妊娠期的女工及其子代的健康安全。在強噪聲環境下還會出現行為功能損害、視覺反應時間延長、閱讀能力下降、思維受影響等癥狀,這些癥狀將隨時間變化愈加明顯。
4應采取的對策
4.1建立健全相關的環境法規法律體系,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很不完善,中國加入WTO,紡織和服裝產品的環境質量標準與國外相差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紡織和服裝產品的出口。為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才能為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建立綠色通道。同時,還應加強政府管理職能,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紡織企業的偷排超排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對污染問題嚴重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對小型企業實行“關、停、并、轉”的措施,對一味發展經濟不顧環境的地方保護行為進行打擊,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和企業大力扶持,鼓勵和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綠色消費。
4.2采取多種措施推進環保。國家應發揮自己的政策指導、宏觀調控職能,運用經濟手段對推行環保產品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資金上的支持,對弱勢環保企業予以扶持,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運用政策手段來調整紡織產業的布局,對存在污染問題的“三資企業”和生產設備與技術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環境影響評價,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堅決不能引進。合理征收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加大環境治理資金的投入,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淘汰落后工藝和落后設備,引進先進技術,開發高效低耗的節能環保設備,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燃煤鍋爐的比重。在稅收方面對環境產品和企業進行適當的減稅甚至免稅。
5紡織業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改革開放20年來, 紡織業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 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從1978年的300萬噸發展到目前的近1000萬噸, 居世界第一位, 紡織品曾多年居全國出口商品之首。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 全國現有中等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2萬余家, 2001年紡織工業總產值(不變價) 8895億元, 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 5%;紡織品服裝出口533億美元以上, 占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201% ; 實現利潤268億元, 占全國工業利潤的58%。
我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和貿易國, 是影響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的重要力量, 僅1999 年,紡織品出口創匯達480億美元, 是僅次于機電出口產品的第二大宗出口商品?,F在, 我國進入WTO無疑將給紡織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已有專家做過預測, 中國加入WTO 以后, 紡織品出口將大幅度增加, 紡織業將是我國得益最大的工業, 其就業需求將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6%以上。
6結語
總之,從改革開放至今, 紡織雖然在中國的出口產品中已降到次要地位, 但中國卻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 全世界有1 /3以上的人穿的都是中國制造的服裝。這幾年, 中央采取棉紡壓錠的措施, 許多入都誤以為這是一個產業不景氣的信號, 但實際的情況是從壓錠以來, 通過新建和改制后重建形成的紡織制造能力已遠遠超過了原有的紡織能力, 甚至是成倍地增長, 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許多新興的紡織工業區(城), 簡直可以說是星羅棋布, 一片興旺發達的景象。我國紡織工業正處在非常好的發展時期, 內、外兩個市場為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要努力提高我國紡織品質量水平,迅速建立我國紡織品標準體系,同時也要加強生態紡織品標準化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葉汝求,曹鳳中,夏友富,等.環境與貿易.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2.施禹之.WTO與中國紡織工業.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