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目前有關農業環境污染的新管理方式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促進現在農業科技的新發展制度呢?同時現在農業環境治理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呢?本篇就是關于農業環境管理的論文。
摘要:積極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在廣大農村推銷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模式,普及和推廣沼氣池建設,利用人畜糞便和作物秸桿等廢棄物資源,生產沼氣燃料和沼液沼渣等高效的有機肥料,帶動養殖業和綠色、無公害種植業的發展。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拓展生物能的開發渠道,積極實施秸桿顆粒燃料、秸桿氣化等工程,延伸農業產業鏈,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農業環境管理,環境建設論文,投稿論文
1當前農業環境污染來源
1.1化肥污染
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結構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結,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隨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現在化肥中的氮元素等進人大氣后,增加了“溫室氣體”,導致溫度升高;其次是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水草繁生,許多水塘、水庫、湖泊因此變臭;再者表現在破壞了土壤的內在平衡。
論文網推薦:《農業環境科學學報》,《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列入中國自然科學期刊顯示度排名前100位;入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2006年本刊入選《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科技精品期刊庫》。稿件錄用率為17.4%,重大基金論文比為96%。
1.2農藥污染
當前,農藥在環境及農副產品中的殘留現象日益嚴重。一方面在施藥時藥劑的揮發或農藥廠生產時排出的廢氣,對大氣的污染是顯而易見的;其次一些農藥又通過各種途徑污染水源、水生物,甚至直接威脅到人類的飲用水源。另外,農藥也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和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再者,一些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農藥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使農產品所含的各類有害物超標,直接對人體和生命安全構成危害。
1.3農作物秸稈對環境的污染
作物收獲后產生大量秸稈,尤其是城區周邊的農村,收獲季節大面積、大范圍焚燒以玉米、水稻、小麥秸稈尤為嚴重。焚燒秸稈后產生的煙霧遇到障礙便會滯留在空氣中久久不散,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微塵增加,嚴重影響周邊城市環境及空氣質量。
1.4塑料農膜污染
就我們南譙區而言,我區每年農地膜使用量在282.5t,地膜覆蓋面積在4133.33hm2。每年能夠回收的141.25t,還有50%的農地膜殘留于土壤農田中。農用塑料薄膜主要有用做地膜的聚乙烯膜和用于溫室及塑料大棚的聚氯乙烯膜,無論那種聚烯烴類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極為難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年。
1.5畜禽類便的污染
諸如據統計南譙區2012年畜禽養殖業生豬出欄達13、8萬頭以上,家禽400萬只、其他畜牧業(如:牛、羊等)養殖量也具有相當規模,畜禽養殖收入占全區農業生產總值30%。在大力推進畜禽養殖的過程中,由于規劃布局,科學指導、污染防治方面仍然存在嚴重不足,衍生出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顯現。一方面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進入土壤后,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另一方面,患病或隱性帶病的畜禽會排出多種致病菌和寄生蟲卵,影響人類和畜禽健康。再者,當前畜牧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各種微量元素添加劑和生長激素,如畜禽糞便未經無害化處理,對植物生態及人畜都會造成傷害。
2農業環境污染防治
2.1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和環保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農業環保意識環保部門和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季節情況,送科技下鄉,大力推廣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及農業的合理使用。一方面要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作為當前的一項主要任務來抓,積極組織土肥專家和技術人員深人田間地頭,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內容,開展現場土壤養分快速測試,讓農民真正掌握科學施肥的技術。其次各級農技部門應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工作,及時向農民發布當地農作物病蟲害發生信息,指導農民及時有效的施藥,建立統防統治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使用農業進行預防,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殘留的農藥,減少農藥使用對環境的危害。
2.2加強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實施農業“白色回收工程”,制定相關回收獎勵制度,做好廢棄膜的清除、回收工作,同時逐步開展易降解膜和各種專用膜的示范推廣,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其次是禁止焚燒秸稈,大力推廣秸稈還田、過腹還田、秸稈氣化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及沼氣池的建設推廣利用,減少隨意焚燒所造成大氣污染,以實現產品綠色化、廢棄物資源化、收人持久化。
2.3加強農業投入品行政執法力度農業行政有關執法部門認真抓好肥料、農藥市場及其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規范農業投入品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嚴查未取得登記證、無登記證或假冒登記證的肥料以及質量不合格的肥料、農藥,突破對農資質量案件查處的瓶頸,加大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對較大規模的批發商進行重點監控。
大力發展農業“三品”生產基地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的建立,規范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各項措施的落實,實現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農業污染。
呼吁各級部門的重視和支持農業生產環境治理是一項基礎性、公益性、群眾性和服務性很強的工作,事關大局,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在決策上加強各地部門的重視,在資金上要加強各行業的支持,爭取政府拿一點、鄉鎮拿一點,農民集一點,只有全民總動員,才能把工作做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