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圍堰防滲處理
本工程的施工導流方式為非汛期分期圍堰導流方案,采用土石圍堰分期導流,圍堰及基礎采用高壓擺噴樁進行防滲處理。高壓擺噴樁采用單排布孔,孔距為1.2m,形成封閉防滲體系。
2、施工布置
2.1布置原則
2.1.1在不影響和干擾工程施工的前提下,盡可能少占用空地。各種施工材料、機械設備均應布置在便于施工而不影響通行位置。合理占用道路以免影響交通安全。
2.2施工布置
本工程我部擬投入1套高噴設備,1個施工隊進場同時施工,并在高噴墻外20米處分別設置一個水泥臨時存放庫和制漿站,用磚石砼砌筑底座防止水泥受潮而凝結.制漿站位于高噴墻外20米處。制漿站的一側。
2.2.1施工用水
在水庫內設置潛水泵QY25-32-4兩臺,制漿站各設2t水罐一個,可滿足供水需要。
2.2.2施工用電
利用管理局低壓電接入口接入,架設低壓供電線路至各施工點。
3、施工方法
3.1高噴灌漿工程
漿液采用水泥漿,水灰比為1 :1,漿液比重1.45-1.60,根據需要可摻入適量的外加劑,施工采用兩序孔施工,先按2.4m孔距做一序孔,采用擺噴灌漿方式,形成“板墻”,再做中間的兩序孔,將孔距加密到1.2m,形成一個完整的防滲帷幕結構。
3.1.1 施工準備
⑴主要人員進場前認真熟悉圖紙,組織技術人員學習有關施工規程,并遵照要領組織施工。
⑵開工前對工程具體情況進行詳細交底,包括工期、工作量、勞動組合、操作方法、質量檢查標準、關鍵部位、施工方案等。
⑶由專職測量人員準確放定高噴軸線,經監理驗收合格后將各轉點及控制點引出作業面并妥善保護。
⑷配備足夠數量的合格原材及施工設備
3.1.2灌漿試驗
灌漿施工前先在施工部位做一試驗段,以確定灌漿壓力、提升速度、漿液配比、旋噴速度等技術參數。
⑴灌漿試驗的目的
論證灌漿方案的可行性,了解地基的可灌性和灌漿對地基的改善程度。選取合適的施工程序和灌漿工藝,良好的灌漿材料、最優的漿液配合比。
⑵灌漿壓力的確定
灌漿試驗的初期,先基本按照計算的壓力和憑經驗預估的壓力進行灌漿,然后根地層的吸漿情況及對地表觀察,視有無冒漿情況或地表抬動,再做試驗的壓力調整。
高噴灌漿工藝技術參數
項 目 |
二管法 |
水 |
壓力(MPa) |
25~30 |
水量(L/min) |
60~80 |
壓縮
空氣 |
壓力(MPa) |
0.5~0.7 |
氣量(m3/min) |
0.7~1 |
灌漿 |
壓力(MPa) |
32-34 |
漿量(L/min) |
60~80 |
提升速度V (cm/min) |
cm/min |
10~15 |
旋(擺)速度 |
擺角(°) |
20°~30°. |
噴嘴直徑 |
mm |
1.9~2.2 |
氣嘴直徑 |
mm |
9 |
水泥漿比重 |
|
1.35-1.5 |
3.1.3 施工工藝流程
鉆機就位
↓
鉆 孔
↓
下噴射管 ← 制 漿
↓
試 噴
↓
擺噴、提升
↓
成樁
↓ ↓
沖 洗 ← 充填灌漿
二管法高壓噴射灌漿設備圖
3.1.4施工方法及質量要點
⑴高噴孔定位:在施工軸線上按設計要求進行放線定位,各孔采用統一編號,孔位樁打入地面下0.1m,妥善保護。
⑵下噴射管:首先將臺車移至孔位,將噴頭各部位做檢查后妥善保護(如個別部位無法確認,可孔口試噴),將噴管下至設計深度,同時將井口擺動裝置調整好方向,并與其他工序互相配合,做好灌漿前的準備工作。
⑶灌漿:噴射管下到設計深度后,開始時先送水,再送水泥漿和壓縮空氣(在一般情況下,壓縮空氣可遲送30s)。之后原地靜噴1~3min,待達到預定的噴射壓力和噴漿量,且孔口冒出漿液后,再按預先定好的提升、旋轉或擺動速度,自下而上進行噴射作業,直到設計高度方可停送氣、漿,提出噴射管。噴射過程中時刻注意檢查漿液的流量、壓力、氣量以及提升速度等參數是否符合要求,并隨時做好記錄。保證漿液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啟動高壓水泵、空壓機、攪拌機、泥漿泵等配套設備,將各項工藝參加調整到設計要求,開始噴射,待孔口返漿后按設計要求速度開始提升。在灌漿過程中,隨時檢查漿液比重,隨時注意孔口冒漿現象,如孔中出現不返漿,說明堤基、堤身中有大空隙或集中漏水通道,此時停止提升,采取充砂或摻加速凝劑等措施,保證返漿以確保防滲墻的連續性。噴射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設備運行狀況,做好各環節配合,避免中斷,如中斷應視中斷時間長短具體采取補救措施。
⑷采用高壓擺噴射灌漿,通過試驗落實各項施工參數。I序孔、II序孔灌漿間隔時間不小于3天,遇特殊情況,及時進行處理,確保柱墻連續完整性。
⑸回漿利用:從孔口冒出的部分漿液,除了被切割的地層顆粒外,大部分為水泥漿,將冒漿流入沉淀池,使地層中粗顆粒沉淀,并盡快將沉淀后的水泥漿泵送回攪拌機回收利用,這樣既節約水泥、節省投資,又保護了環境。
⑹回灌:待噴射管提到設計高程后,噴射灌漿結束,然后向孔內不斷灌入合格質量要求的水泥漿,直到漿液不再下沉為止。
⑺因停電、機械故障造成停噴時間達24小時以上,繼續噴射時,則應將噴頭下插50cm開噴,確保板墻在高度上的連續性。
⑻封孔:采用回漿回灌封孔
⑼棄漿排放:舍棄的漿液排放至指定點。
⑽柱墻質量檢測采有國內廣泛采用的注水試驗法。
3.1.5特殊情況處理
⑴噴射灌漿由下而上連續進行。接、卸換管時,動作要迅速,防止坍孔和堵塞噴嘴;接、卸換管后,下管位置須比原停噴高度下落20~50cm,進行復噴搭接,以使墻(樁)的上下連貫。
⑵在插入旋噴管前先檢查高壓水與空氣噴射情況,各部位密封圈是否封閉,插入后先作高壓水射水試驗,合格后方可噴射漿液。如因塌孔插入困難時,可用低壓(0.1~2MPa)水沖孔噴下。
⑶噴射過程中發生故障時,停止提升和擺噴,以防樁體或板墻中斷,同時進行檢查,排除故障;如發現有漿液噴射不足,影響樁體的設計直徑時,須進行復噴。
⑷當處理既有建筑地基時,采取速凝漿液或大間隔孔距旋噴和冒漿回灌等措施,以防旋噴過程中地基產生附加變形和地基與基礎間出現脫空現象,影響被加固建筑及鄰近建筑。
⑸大量漏漿和冒漿處理。在擺噴過程中,往往有一定數量的土粒,隨著一部分漿液沿著噴射管管壁冒出地面。通過對冒漿的觀察,可以及時了解土層狀況、擺噴的效果和擺噴參數的合理性等。
4、 施工總進度與工期保證措施
4.1施工進度控制原則
4.1.1嚴格按照監理及業主要求的工期進行施工組織和進度計劃安排,在經濟合理滿足施工要求的條件下,盡量提前工期。
4.1.2合理劃分工段,各施工區平行作業,明確關鍵,確保關鍵線路施工,并協調好各單位進度,減少干擾,使整個工期協調有序進行。
4.1.3優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施工設備,從技術上和施工設備上提供可靠的保證,使安全、質量和進度同時滿足條件,力求做到均衡生產,保證資源合理利用。
4.2施工進度計劃安排
根據工程的施工特點和現場的條件,在確保工程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財力。
4.3施工進度保證措施
4.3.1組織保證措施
選派施工經驗豐富,和業務精、技術熟練、誠實敬業的技術人員進駐現場。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安排,分輕重緩急,對勞動力,施工機械設備實行統一的內部調配,保證重點和難點,兼顧一般,保證整體工程的順利和實施。
4.3.2技術保證
優化施工工藝過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使各工序之間嚴密緊湊,銜接合理。
認真做好室內試驗和現場生產性試驗,確保鉆孔灌漿施工的順利進行。
4.3.3材料、設備的保證
配備足夠數量的合格原材及施工設備,對于施工設備則準備充足的備件。在制漿站,采用2臺ZJ-400型高速制漿攪拌機,并備用一臺ZJ-400型制漿機,以保證制漿站工作的正常運轉。輸漿管路及送漿中轉站每班有專人管理,保證管路暢通。
5、質量保證措施
5.1灌漿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5.1.1對原材料要求有合格證、出廠檢驗證,并定期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1.2漿液的質量直接影響灌漿效果。每班測試不少于2組,所有數據必須知實記錄。
5.1.3在開工前對技術人員及工人作詳細的技術交底工作。
5.1.4安排專業測量人員進行放線工作。
5.1.5定期對灌漿泵、水平尺等進行校驗,保證設備能正常工作,確保測試精度和計量準確。對灌漿設備經常保養、檢修,使期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5.3工序質量保證體系
5.3.1提高現場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
5.3.2正確配置施工機械,做好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使機械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狀況。
5.3.3使用合格的材料。
5.3.4正確合理的確定施工方法、工藝流程安排、工序間的銜接,保證工藝流程的先進性,經濟合理性,預防質量事故的發生。
6、安全保證及保證措施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規、標準、規定、規程。
6.1安全管理目標
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標:確保無重大安全事故,建成安全達標工地。
6.2安全保證體系和安全保證措施
6.2.1安全保證體系
⑴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指揮保證體系,實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項目經理對安全生產負第一位責任。當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優先為安全“開綠燈”,切實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任。
⑵建立以項目總工為首的技術安全保證體系,研究、制定和落實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安全知識的教育和安全技術知識培訓工作。
⑶建立以安全科長為首的專業安全檢查保證體系,要堅持經常檢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普通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的安全檢查制度。查出事故隱患,并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6.2.2安全保證措施
⑴建立健全各級安全責任制,施工前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操作規程,向職工進行安全交底,使責任落實到人。
⑵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和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具,嚴禁穿高跟鞋、拖鞋工作。
⑶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⑷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查出隱患必須及時整改。
⑸重視天氣預報,一旦發現可能危及人身及工作安全的災害的預報時,立即采購有效的防災措施,防范于未然。
⑹施工用電中照明、配電箱、開關箱、架空線、接地接零等部分嚴格按規程操作、布置,電工必須持證上崗,編制用電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定期檢查制度。
⑺大型機械的保險、限位、防護、指示器等齊全可靠,駕駛、指揮人員持有效證件上崗,按規程要求進行操作。
⑻支架、腳手架搭設規范,建立現場巡視值班制度,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6.2.3施工用電安全
⑴現場照明:照明電線絕緣固定,導線不得隨地拖拉或綁在腳手架上,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接零,室外照明燈具距地面不低于3米,室內距地面不低于2.4米。
⑵配電箱、開關箱:使用BD型標準電箱,電箱內開關電器完整無損,接線正確,電箱設置漏電保護器,選用合理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進行分級匹配。配電箱設總溶絲、分開關,動力和照明分別設置,金屬外殼電箱應作接線或接零保護。開關箱與用電設備實行一機一閘保險,同一移動電箱嚴禁有380伏和220伏兩種電壓等級。
⑶架空線:架空線設在專用電桿(水泥桿、木桿)上,嚴禁架設在樹木或腳手架上,架空線裝設橫擔和絕緣子,架空線離地4米以上,機動車道為6米以上。
⑷接地接零:接地采用角鋼、圓鋼或鋼管,其截面不小于48平方毫米,一組兩根接地之間不小于2.5米,入土深度不小于2.5米,接地電阻符合規定,電桿轉角桿、終端桿及總箱,分配電箱必須有重復接地。
⑸用電管理:安裝、維修或拆降臨時用電工程,必須由電工完成,電工必須持證上崗,實行定期檢查制度,并做好檢查記錄。
6.2.4機械設備安全
⑴攪拌機、電焊機、切割機的保險、限位裝置必須安全有效。
⑵操作、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操作員應做好例保和記錄。
⑶各類安全(包括制動)裝置的防護罩、蓋安全可靠。
⑷機械與輸電線路(垂直、水平方向)接規定保持距離。
⑸作業時,機械停放盡可能隱固,臂桿幅度指示器應靈敏可靠。
⑹電纜線絕緣良好,不得有接頭,不得亂拖亂拉。
⑺各類機械應持技術性能牌和上崗操作牌。
⑻必須嚴格執行定期保養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設備清潔潤滑、堅固、高速和防滑工作,嚴禁機械設備超負荷使用,帶病運轉和在作業運轉中進行維修。
⑼機械設備夜間作業必須有充足的照明。
6.2.5防火安全
⑴建立項目部、工區、班組三級防火責任制,明確職責。
⑵重點部位如倉庫、木工間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一般部位如宿舍、食堂等處常設消防器材。
⑶施工現場用電,應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加強電源管理,防止發生電氣火災。
⑷焊、割作業與氧氣瓶、乙炔氣瓶等效物品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與易燃易爆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30米。
6.2.6施工通道及場所安全
⑴施工通道保持暢通,施工地質設立標志,施工人員注意過往車輛。
⑵夜間施工要有足夠地照明。
⑶施工現場要建立健全巡視值班制度,發現隱患立即改正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