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本篇建筑安全論文研究影響建筑工地現場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對策,為了保障建筑工地現場安全管理的順利開展,必須從人員、環境、制度等方面出發去進行安全管理。加強對建筑工地現場的監督,控制不安全因素,盡量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即使事故發生也要立即采取措施使企業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建筑安全》(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主管,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安全分會和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是我國建筑安全領域唯一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類期刊.其主要職能是傳達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政策、法規、標準和規范;交流安全生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探索建筑業安全生產的規律和措施;研究建筑安全理論;推動施工安全技術及先進安全防護產品、設施的應用;剖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傳遞國內、外建設信息等。
工地現場安全管理在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大作用,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建筑企業的工地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工作經驗的總結和反思,為了更好地促進建筑企業的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展開,就應對建筑企業的工地現場安全管理影響因素有個基本的認識,這樣才能針對性的提出相關措施予以預防和完善,最終才能促進此項工作有效開展。
1 影響建筑工地現場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缺乏安全意識
首先建筑企業的領導高層缺乏安全意識,對建筑工地的現場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一味的重視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并不明白只有安全得到保障,建筑施工才能更好地開展。其他的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同樣缺乏安全意識,沒有經過針對安全施工的教育培訓,并且施工人員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的農民工,缺乏高素質的安全技術人員,無法在施工中重視安全問題,而且當有事故發生,也缺乏應變能力、自我保護能力,也沒有接觸建筑工地現場安全的相關制度和法規。缺乏安全意識這一因素是造成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安全基礎因素
經濟的發展不僅推動建筑企業的發展,而且對建筑企業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技術使得建筑企業需要更新換代,用高科技來武裝自己,對建筑外觀、質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歐美在這一領域有了較大的突破,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由于沒有強大的經濟、技術支撐而發展緩慢,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另外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政府對建筑行業發展有很大的支持,但我國在這一方面支持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1.3環境因素
進行建筑施工時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因為每一棟建筑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規模,并且每一棟建筑所處的位置的情況都需要考慮,位置的地理地域情況、氣候、土壤狀況還有季節因素都是需要考慮進來的。同時因為不同的地域環境,對它們進行構造時需要不同的技術、施工方法、建筑原材料、施工人員,不同的建筑所處的地理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是不同的。在建筑過程中,因為環境的限制使得建造時的難度有所升級,并且隨著建造的進度加快,周邊的環境也會跟著發生變化,這就意味著建筑現場的不安全因素也有所變化,就必須利用高科技技術、逐漸完善的安全管理水平去應對這種變化帶來的安全挑戰。建筑過程中,施工人員不可避免的受施工現場的高強度工作量、建筑危險性、施工噪音、建筑垃圾、建筑產生的環境污染、甚至還有有毒氣體的不良影響,還受到惡劣氣候的摧殘,則容易導致自己的身體出現不良反應,造成自己視力受損、精神失常甚至身體器官受損等問題,這樣就不能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問題,容易在施工中造成人員傷亡現象[1]。例如在新華網中報道的蘇州某建筑施工現場發生的塌方事故,主要是因為施工現場的環境惡劣所導致。
2 加強建筑工地現場安全管理措施
2.1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建筑企業整體安全水平
首先要對建筑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素質,采取靈活新穎的培訓方式,讓重視建筑工地現場的安全問題,企業的培訓部門應時常對各層領導干部、各部門技術負責人進行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安全制度規范的培訓,讓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讓從因安全管理疏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中吸取經驗教訓;接著就是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在上崗前,除開施工方面的培訓,還要對安全意識、技能方面進行培訓,使施工人員具有安全技術,能一定程度使在施工過程中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即使出現了安全隱患,也能防微杜漸,減少損失,施工人員經過培訓之后通過考核才能上崗,上崗后也需要定期進行考核[2]。
2.2 健全安全責任制度,加強對現場安全監督
讓企業的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重視建筑的現場安全檢查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讓明確安全的保障是經濟效益獲得的前提。可以以以往的一些建筑現場發生的安全事故為例,讓各層各級的工作人員知道因為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有多大的損失,這樣就可以使各層級人員、各部門重視施工現場的安全問題,這樣建筑現場的安全管理問題就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同時以此來健全安全責任制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工作人員,讓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盡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發生。日常工作中,要定時定期的對現場安全管理部門進行監督和考核,對稱職的優秀人員進行表揚,對不稱職的人員進行處罰和人事調動。加強對現場的安全監督,健全監督機制,開展自我監督,相互監督,監督時應注意緊扣施工現場的每一環節,保障施工環節的有序進行。
2.3加強對危險源的控制管理
建筑企業應緊跟科技進步的步伐,不斷更新高科技施工設備,引進高科技技術和管理制度,提高建筑現場的施工安全系數。針對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和人員傷亡問題,采取防微杜漸的方法,施工之前就應該根據實地考察來進行分析,盡可能的降低環境污染,盡可能的避免人員的傷亡,以及職業病的出現。并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實時監控,提前準備應急措施與設備,這樣危險源才能得到控制,以保障施工現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3]。如下圖為某企業在建筑施工現場的風險源管理中就對風險管理對象進行了明確,有效的確保了風險源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