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建筑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了灰空間的概念以及特征,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灰空間的概念是我國當前建筑設計中受到關注的空間設計手法,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建設向現代化發展,論文介紹了灰空間的概念,探討了其特征,并介紹了灰空間在建筑藝術中的作用。
關鍵詞:建筑工程師職稱論文,灰空間,建筑藝術設計,應用研究
引言
灰空間是當前建筑設計十分關注的一種藝術設計手法,其主要有協調性的特點,改變了傳統建筑設計存在的內外空間隔閡,給用戶帶來一種整體的藝術、與和諧視覺體驗。尤其是當前社會環境使得人們的工作壓力極大,生活節奏較快,通過在居住、工作的建筑空間中,憑借建筑空間外部之景,隨著季節的變換,改變單一、乏味的建筑內部空間環境,能夠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產生一定的調節作用,有利于用戶身心健康發展。灰空間設計手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用戶的生活,更強調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始終“以人為本”,并逐步形成建筑、自然與人之間的三位一體建筑整體性,符合現代建筑設計需求與理念。
一、灰空間的概念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為多種因素使得建筑存在一定的尖銳性以及絕對性,使得建筑內外部存在一定的矛盾,讓建筑設計過于單一、固化[1]。但是在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均有著中性因素的存在,這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效調建筑存在的尖銳性以及矛盾性,能夠使得建筑內外部達到一定的和諧、統一。這種因素并不屬于建筑外部、也不屬于建筑內部,它是存在于這兩者之間,起著空間過渡、空間媒介以及連接空間的作用,能夠將建筑物的內外空間產生一定的連續性,使得私有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產生連續、建筑內部空間以及建筑外部空間產生連續以及建筑與自然產生連續,這個中性因素就稱之為灰空間[2]。
灰空間作為建筑藝術設計理論,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大師黑川紀章提出的[3]。首先從灰空間的“灰”字進行簡單闡述,灰作為一種色彩,主要是通過將不同的顏色進行混合,產生的新顏色無法分清具體的色彩傾向,則稱之為“灰色”,這種灰色并不具有任何顏色傾向,主要呈現出一種中性色彩,能夠與其他顏色產生較為明顯的協調感。在這里,我們將建筑空間視為一種色彩,其中建筑物內部空間為黑色,建筑物外部空間為白色,而過渡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一種空間則可以視為灰色,即為灰空間。其次在共存觀念下,建筑物內部空間與其外部空間之間,會有一種空間為二者相互連接、交融以及并重的空間,這種空間既屬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同時,也屬于建筑物外部空間,稱之為灰空間。
二、灰空間的特征
(一)多義性
灰空間具有著多義性的特征,也就是說這個既屬于內部空間,也屬于外部空間的第三種空間,有著多種意義。首先,由于灰空間概念自身具備著多種含義,因此,在界定灰空間的過程中,無法清晰地辨別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灰空間并不僅僅是一種具有連接性質以及過渡性質的空間,還包括有過渡性質的物體,以及同樣有過渡性質的過渡線,甚至于在人們視覺范圍內的過渡空間等,也就是說灰空間無處不在。其次,灰空間的多義性特征也體現在建筑空間的多種屬性上,當人們對空間的視覺聯系、應時布置,因為時間、溫度以及視覺亮度的變化而變化,就會產生不同的灰空間情境[4]。
(二)協調性
協調性是灰空間最為主要的一種特征,在應用灰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處理建筑內外空間之間的不同關系,形成并營造出更加優越的空間環境,從而實現空間意境,帶給用戶的體驗則更加豐滿。作為一個有著過渡作用以及中介作用的空間,灰空間更像是一個協調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劑,能夠將室外的自然環境傳遞給室內居住的用戶,同時又能夠將室內的居住視覺向室外連接。我國在應用灰空間的過程中,實際上是有著一定歷史的,江南民居建筑物中的廊棚就是十分明顯的一種灰空間設計手法。
三、灰空間的主要載體
在建筑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對灰空間設計手法的應用,往往會因為載體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事實上,灰空間載體十分豐富,這需要建筑藝術設計工作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灰空間的基本概念,并通過合理應用,使得灰空間得以更加具象地展現。首先,植被以及水體是常見的灰空間載體,植被作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景觀,其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創造出一種具有活力以及生機的空間,當建筑藝術設計工作人員在應用植被灰空間載體的過程中,合理搭配不同色彩組合,并重視不同植被之間的組合形式,帶給用戶一種視覺以及聽覺上的刺激,在隨著季節變化,這些以植被、水體為主要載體的灰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完成了形式以及色彩上的轉變,使得灰空間更加豐富。其次,廊道也是建筑藝術設計應用灰空間的主要一種載體(如圖1)。作為一種具備著交通性質的廊道,在作為過渡空間載體的過程中,其往往會因為不同高低落差的地面,與不同高低差以及轉換角度的廊道結合,形成一個有著極佳藝術魅力的空間造型,使得建筑灰空間更富有韻律感。最后,玄關是大多數居住建筑藝術設計首選的一種灰空間載體,在居民住宅建筑中,玄關與用戶的關系更加密切,雖然有時會與客廳、餐廳等產生一定的空間界定模糊,但是在模糊空間界定的過程中,也緩沖了居住空間視覺體驗,起到了一定的畫龍點睛作用[5]。
四、灰空間在建筑藝術中的作用
(一)彌補建筑機能的不足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自身隱私的關注度非常高,尤其是與人們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建筑物,對其空間私密性以及空間領域性的要求較高,圍合以及限定使得空間產生,并且不同程度地圍合,或者是不同程度限定,都能夠決定建筑空間的私密性以及領域性,這雖然滿足著部分人們對居住生活、工作空間的隱私保護要求,但是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空間交流的關系。多數情況下,建筑物內部空間是由封閉式圍合組成的,那么采用敞開式圍合,或者是半敞開式圍合,就能夠形成更加豐富的建筑物內外部空間,為過渡空間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可能性。在彌補建筑物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機能以及跨度不足的過程中,將現代建筑物的某一部分元素,合理地向外部延伸,形成具有特點的灰空間,不但可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還能夠彌補人們心理上的不足。
(二)促進內外空間融合
正如筆者在本文前面反復所述,經濟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的現代人,對居住、生活空間的需求出現了更高的層次要求,而不斷發展的建筑空間多樣性,使得社會群眾與建筑空間之間的矛盾更多,且存在一定的多樣性,同時二者在相互碰撞的過程中,又在不停相互作用,使得空間信息在相互互動的過程中,更在不斷傳播。首先,灰空間能夠使得過渡形式更加豐富,能夠增加近距離的過渡形式,在建筑物內外部空間中,選擇近處的多種景觀進行融合,實現過渡作用;同時也能夠增加遠處過渡形式,選擇半封閉式的建筑物空間中,利用樓閣,向遠處較為開闊的水面、植被等進行眺望;并且也可以選擇應時過渡,對氣象景觀、天文以及植被景觀進行融合[6]。其次,灰空間的應用能夠充實介入內容,使得建筑物內外部空間更加豐滿,在建筑物室內,利用建筑物室外的植物、水面以及其他建筑等景觀,逐步充實室內景觀,同時也可以借助氣象景觀,像是日出日落、春風、雪景等(如圖2)。
(三)豐富建筑空間層次
在設計建筑藝術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對建筑物進行層級界定,一般情況下我國會將建筑物分成室內外空間以及灰空間三個主要層級[7]。灰空間概念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不再僅僅作為建筑物的一種個體層級,而是逐步向著建筑物族群層級以及地域層級方向發展。另外,現代建筑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灰空間設計手法的應用更加寬泛,其作用不容小覷,已經能作為建筑物獨有的特性進行充分展示,能夠表達該建筑物的獨特藝術風格,有著一定的裝飾性。灰空間在作用到建筑設計藝術的過程中,其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層級向豐富與多樣性轉變,并且協調性極佳,使得建筑物的整個空間中使用,或者是體現出的色調更加和諧。
(四)烘托建筑空間的意境
我國傳統藝術文化中,對“意境”的認可度非常高,無論是在詩歌、繪畫作品創作中,還是在舞蹈藝術等表演過程中,“意境”作為一種藝術的直觀體現,其一直受到古今中外藝術家們的推崇。現代建筑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意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意境”在建筑藝術設計中的體現也越來越認可,并且與建筑物周邊的自然景觀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區別于其他藝術“意境”,建筑空間“意境”并不僅僅是自然景觀所呈現出的美感,而是在通過灰空間作用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遠近透視等實際效果,給用戶營造出一種撥動心弦的“意境”。在應用灰空間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為泅暈以及推遞兩種方法,在應用色彩、光線等資源的過程中,將灰空間的層次感積極顯示出來,使得灰空間能獲得更加平穩且自然的過渡,縱深推遞,讓用戶逐步感染到建筑物整個空間的延續[8]。
五、灰空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一)合理處理視覺環境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節能環保使得視覺處理成為當前灰空間應用的有效途徑之一,半封閉性的建筑空間,使得視覺互借成為一種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建筑物室內外空間之間的聯系,并不再單一局限到自然光的需求中,而是逐步向著與自然景觀結合的過程中轉變。在應用灰空間的過程里,建筑藝術設計更應該重視景觀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要盡量在實際設計視覺環境的過程中,將灰空間的視覺注意點進行適量且合理增加,彌補灰空間的單調感,并調和建筑物室內外空間的實際過渡形式[9]。另外,建筑藝術設計工作人員要注重灰空間視覺信息以及知覺模式之間存在統一性,能夠給用戶提供一定的定向幫助。例如利用不用的光線、色彩,將不同空間進行區分,建立空間秩序的同時,幫助用戶更加全面地認識以及理解建筑空間系統[10]。
(二)重視地形地貌的作用
在建筑藝術設計應用灰空間的過程中,設計工作人員必須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合理把控建筑物所受到的環境制約與限制,從而設計出一個符合當地地形、地貌,且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建筑形式。首先設計工作人員必須要對該建筑物所在地區進行充分的地形地貌考察,要避免對建筑形式的盲目追求,降低對地表肌理的不必要破壞,要盡可能因地制宜,順應地勢進行合理設計規劃。其次,要檢查改建筑物所在地區的土壤屬性以及特征,要盡可能降低建筑地基對該地原有生態形態的破壞,降低建筑物與自然產生的矛盾,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降低自然環境對建筑物造成的制約影響[11]。
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現代建筑的主要發展內容,灰空間的作用對建筑藝術設計的意義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灰空間的概念以及作用,才能夠有效地應用灰空間設計手法,對建筑設計的藝術體現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有效推動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少杰.建筑藝術設計中的灰空間應用探討[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2(01):65-66.
[2]郭蕾.論灰空間在住宅建筑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7,(01):81.
[3]惠郭群.現代居住建筑灰空間設計[J].居業,2016,(06):53-54.
[4]楊小軍.建筑景觀環境中空間形態的“圖底關系”理論應用初探[J].設計,2012(2):106-107.
[5]李卓,趙越.淺析在小型獨立空間建筑中的“灰空間”設計[J].大眾文藝,2014,(10):95.
[6]劉夢昕.“灰空間”在文化建筑綜合體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7]王清怡.淺析咸寧劉家橋古名居景觀建筑特征[J].設計,2013(9):166-168.
[8]余國棟.現代建筑設計中灰空間的意義[J].安徽建筑,2012,19(06):16+99.
[9]段曉黎.淺談現代集合住宅的灰空間設計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10]紀薇.“光”在建筑空間中運用之美的解讀[J].設計,2017(1):144-145.
[11]肖志高.灰空間在現代公共建筑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作者:汪華麗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推薦閱讀:《21世紀建筑材料》是由山東省濟南市出版的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