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建筑職稱論文發表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的關聯性,重點分析了建筑文化的內涵以及建筑設計風格之間的相關性。第二篇論文介紹了提升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方案,要從建筑結構的設計開始提高建筑質量,促進我國建筑結構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展。
《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的關聯性》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推進,建筑工程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城市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給建筑設計不斷帶來了新的理念,建筑功能、裝修材料更新換代周期也明顯縮短。基于此,本文重點對建筑文化內涵進行分析,探究建筑文化和建設設計風格之間的關聯性。
關鍵詞:建筑文化;建筑風格;關聯性;協調發展
建筑設計作為實現建筑功能、美觀外形的重要渠道。在開展建筑設計過程中,除了要能夠考慮建筑藝術給人們帶來的舒適居住生活,同樣也要考慮人們對建筑設計內在文化的需求。這就需要加強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的解讀,加強二者的聯系,提高設計質量,從而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觀、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
1.建筑文化概述
建筑文化作為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地區文化的折射和反映。建筑文化可以劃分為外部文化和內部文化。當今我國處于信息時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充滿各類信息,從而導致建筑文化在長時間的發展中不斷融入新文化、新理念。其中,內在文化是自身的變革,在長期發展中文化會不斷的變化、更新、迭代,這種內在變動往往是有章可循的,也可以理解為主動發展;外部文化是通過不斷融合,在長期發展中,內部文化會不斷受到外部文化的影響,從而不斷融合和吸收,讓建筑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長期的發展中,內在文化和外在文化融合有利于不斷更新建筑設計風格,從而給人們帶來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國建筑文化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沉淀,內部文化理念根深蒂固,能夠給人們一種非常強大的獨立性和排斥性,這就需要考慮如何在此背景下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這也是當代建筑設計人員應追尋的最終目標。
2.建筑文化和建設設計風格的關聯性分析
當代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多元化和多層次,并且可以將現代建筑文化劃分為表面、中間、深層三種形態和層次,通過分析這三個層次即可找出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風格之間的關聯性。
2.1表面形態
主要是指物質形態,在建筑領域中主要表現在建筑材料選擇,這也是建筑設計風格中所考慮的首要因素,并且材料與建筑文化有著直接關系。如當今建筑工程都是采用混凝土,而鋼筋混凝土能夠彰顯出建筑文化的“凝重”因素,而日本建筑都是以“輕盈”為主,因此在建筑設計中材料都會選擇木、鋼、混凝土等復合材料,特別是木制材料更是建筑的主體,從而營造出更加輕盈的文化特征。
2.2中間形態
主要是指物質和精神上的融合,在建筑領域中主要是指建筑理論、規范、用途等內容。如我國摩梭人房屋都是以四棟二層樓房以及四合院、花樓、門樓構成,這種建筑設計風格和家庭組織結構有著直接關系,也就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建筑的功能,而建筑功能往往與地域家庭文化有著直接關系。
2.3深層形態
主要是指建筑所表現出的深層精神形態,在建筑設計當中主要考慮建筑室內擺設、裝飾、內部構造等內容。從實質層面上分析,越是深層設計的建筑文化對建筑風格影響就越大,無聲無形的建筑精神文化才能夠進一步滿足人們對建筑的訴求。
3.推動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風格協調發展的策略
在人類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當今科學技術發展尤為迅速,建筑文化也在不斷更新,與之相適應的建筑設計風格也在不斷變化,這就需要保證二者協調性,才能夠推動建筑領域進一步發展。本文認為,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3.1建筑文化特征需要適應科學技術發展
第一,由于當今建筑材料生產技術不斷發展,一些新型建筑材料也不斷進入到人們眼簾,再加上建筑機械技術不斷發展,先進的建筑設備源源不斷問世,這樣就為建筑文化更新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建筑師在選擇建筑材料過程中,可以有更廣泛的選擇空間,在保障建筑質量的同時,可以提高建筑設計的美感和藝術感。
第二,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尤為迅速,各種建筑設計軟件層出不窮,如CAD等,建筑設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建筑軟件進行輔助設計,同時可以利用當今更為先進的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從而實現建筑設計的最優理念。第三,科學技術創新發展往往會讓人們的審美觀、道德觀出現轉變,這種深層文化因素會不斷推動建設設計理論和標準出現改變,最終讓建筑設計變得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建筑文化也會更加突出。
3.2豐富建筑設計理論
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程度愈加深入,建筑文化論壇、建筑討論會等為建筑思想、建筑文化交融提供了溝通平臺,建筑文化在不斷的交流中創新發展,新型建筑文化也在不斷的影響著建筑人員的思想方式,新型建筑風格和設計文化在建筑師腦海中不斷重現。再者,近些年來,工程學、美術學、心理學等理論在建筑設計領域應用極為廣泛,建筑設計師在開展建筑設計過程中會考慮人們的精神訴求,在此背景下,建筑心理學、環境學等理論學科飛速發展,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更加合理、規范的要求,幫助設計師可以設計出更加符合人們精神需求、更具觀賞性與藝術性的現代化建筑。
參考文獻:
[1]仲勇.壯族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建筑知識
[2]侯健,曹文濤.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7,10:215-216.
[3]楊潔潘俊峰.傳統在當代的復興———建筑大師貝聿銘對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的啟示[J]藝術科技
作者:李祎涵 單位:石家莊第一中學高三六班
《提升建筑結構設計質量》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地提高,人們對于居住的環境狀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為適應當今的發展趨勢,建筑設計理念需要與時俱進。建筑結構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建筑的總體質量,就要從建筑的結構設計開始。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時首先要端正設計態度,提高設計質量,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了解掌握先進的設計技術,提高設計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建筑結構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策略
1建筑結構的類型
就我國國內的建筑結構而言,在類型的劃分上主要是根據建筑的用處、應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設計結構分類的。在用途上有民用、商用和工業用,按照建筑的總體層數又分為單層、底層、低層和高層;從建筑使用的材料上又分為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和木結構等等;最后從結構形式上劃分為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和筒體結構。
2設計內容
2.1整體設計
建筑結構整體設計上最主要的就是對主體的設計和基礎方面的設計。建筑在進行結構設計之前,要對建筑項目的施工地點的狀況做到詳細的了解,如地基的地質狀況、水文狀況、土質特征等等,針對于建筑地基的具體狀況設計、確定選用什么樣的主體結構,之后分析建筑的受力狀況來確定建筑結構的選用,所有對于建筑結構會產生影響的因素都要考慮周全,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從而保證建筑結構的質量和穩定性。
2.2部件設計
對建筑的整體結構設計完成之后,在對各個環節進行細節上的設計,如房梁、板、柱子、墻體等等各個建筑部件。建筑的受力狀況,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都要做詳細的設計工作。
3影響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因素
3.1內在因素
影響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內在因素是設計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對于設計質量上的意識,設計主管負責人對設計質量意識淡薄,其工作人員設計出的建筑結構質量相對較低,如果運用其做出的設計在實際的施工中會出現很多的安全隱患問題。但是若是過分的注重對技術的開發和一味的過于追求經濟效益的創收,就必然要壓縮工期,最總導致的就是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達不到標準。其次,從事建筑結構設計的企業單位,其質量保證體系做的不完善,思想狹隘,意識不夠,設計方案過于老舊和不全面,也會影響到建筑設計的質量。最后在從事設計工作的設計者方面來看,很多的設計者專業設計能力較低,人才缺乏,很多設計單位中的人才結構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配置情況,這些都是導致建筑結構設計落后,設計行業得不到發展的重要的內在原因。
3.2外在因素
影響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外在因素在于國家對建筑設計單位的監管制度,國家對建筑設計上沒有出臺更加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對于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分包、借用行為管理力度不到位,也不十分規范,所以很多的建筑基礎設施在審查方面有很多的不合格情況。建筑結構市場也是一片混亂,惡性競爭現象嚴重。一些建筑單位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再設計上面根本不予以重視,變相出賣、出租資質,設計費用精簡到最低程度,還有不少的違規分包,使得建筑結構設計市場魚龍混雜,一片混亂。設計質量很難達到最佳效果。
4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有效策略
4.1全面搜集工程資料
在對建筑進行結構設計之前,設計者必須要了解建筑工地的具體情況,地理位置和地質狀況直接決定著建筑結構設計的各項參數。不同地區、不同地域地質特征、水文特征、以及板塊構造、氣候情況等等都影響著建筑結構參數的制定,設計建筑結構時這些因素缺一不可。這對于具有特殊性質的建筑結構,必要時候還需要進行結構設計實驗工作,相關的專家要參與討論,結合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最終來確定建筑結構各項參數。建筑工程資料一定要達到全面性、科學性、規范性、精準性。從根本上避免因為結構設計參數的正確、不合理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
4.2優化地基基礎設計和結構計算
建筑結構設計上使用的各項數據參數必須要準確、合理,它決定了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設計,所以在建筑項目工程的實際施工狀況做好地基基礎設計和參數數據計算方面的優化工作。對于一些不符合建筑結構實際要求的數據,應當進行仔細的分析、計算,最終一定要確定出最正確、最合理的結果。工程項目建設施工開始對于地基的設計是決定整個建筑質量好壞的關鍵。地基設計不合理最后建設出來的建筑整體質量必然達不到標準,也會影響施工的順利進行。所以設計者對于我國建筑結構方面的一系列相關的設計標準也必須要做到全面的掌握。設計者需要經常進行知識的提升、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地進行學習,結合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做出更好更合理的設計。從而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安全性、穩固性。
4.3做好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建筑結構設計者在對建筑的采用的框架類型進行設計的時候,都是要結合當地的地質、板塊構造狀況來考慮的。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設計人員更多的重視的是建筑框架的橫向設計,他們忽視了縱向框架的受力作用,事實上,縱向框架的結構才是決定整體建筑結構穩定性和抗震性的因素。所以所對建筑框架的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設計者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到縱向框架的作用不容忽視,它的作用同橫向框架一樣的重要。建筑結構在抗震方面的設計上一定要精確的計算出水平地震的作用強度,橫向框架和縱向框架必須要遵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的抗震設計原理,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
5結論
綜上所述得出,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看似簡單,事實上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復雜工作,設計內容范圍廣,需要考慮的問題和因素很多,同時還要了解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建筑地基的各個因素狀況,做出全方面細致的考慮,最后進行設計。設計的結構還要符合各項國家現行規范要求,制定出的各項參數不能有誤差,設計者要采用科學的設計方法,合理設計建筑結構,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高質量,一定要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胡耀輝.淺談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性的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16(9):260.
[2]周益禾.建筑結構設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建筑知識,2016(1):40.
[3]惠秋景,邵偉,朱小溪.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5(6):144.
作者:尹義文
推薦閱讀:《工程建設與檔案》是由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協會 安徽省城建檔案學會主辦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