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使館作為一種異國辦公的建筑類型,在國際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使館建筑由于建設量之大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建筑類型,使館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使館所承擔的安全功能之重要。在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日益猖狂以及高科技竊聽和偵查手段發展的背景下,使館所遭受到的外部威脅日益增加。在新聞中我們看到使館常常當成國際糾紛的出氣筒,遭受到游行示威的沖擊。與此同時,使館常作為國家首腦和高級官員到訪的下榻之地,其所承擔的安全功能足以說明使館建筑的重要。使館,這種神秘的建筑類型,可大可小,可簡可繁,型無定制。無論各種規模和風格的使館,其所扮演的角色決定著它是一種特殊且重要的建筑類型,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使館所承擔的政治功能之重要。使館作為派遣國政府的代言人,扮演的政治角色非常重要,使館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和地位。使館也在國與國之間利益權衡、糾紛化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使館所承擔的文化功能之重要。現如今國際交往中越來越注重文化軟實力,使館建筑作為國家和民族文化的代言人,承擔著對外傳播文化的角色,增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此同時,使館建筑本身也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輸出的重要形式,向駐在國民眾展現派遣國的建筑文化和建筑精神。
在史上著名的“布拉格拋窗事件”中,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提亞斯派至波希米亞的教會特使 1618 年被拋出窗外,這次事件直接釀成了改變歐洲格局的“三十年戰爭”33使節,是由一國政府派遣至他國的外交官員,有常駐使節和特使之分,特使無固定住所。常駐使節的任務是保護國家及其人民的海外利益,管理相關外交事務。依照《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外交使節可分為大使、公使和代辦三個級別。。使節代表著整個國家,侵犯使節相當于侵犯這個國家,現如今的外交公約亦即如此。使館和使節一樣作為國家主權的代表,具有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建筑所處的地段直接關系到建筑的品質,對于使館來說,更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尊嚴、地位和形象,即國家的“身段”。在使館區規劃和建設中,一些大國、盟國和重量級國家的使館往往被安排在重要的地段或區域,以此來凸顯使館背后的國家地位和同盟關系。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使館區中,我們看到重要的使館都靠近聯邦政治中心、坐落在最好的地段。中美建交以來,雙邊關系提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層面上,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美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基于政治、外交的因素,中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館被安排在華盛頓特區使館區的小山坡上,緊靠著美國聯邦辦公大樓,離聯邦政治中心僅一步之遙,使館背后就是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主入口對著華盛頓使館區的國際路,使館前面就是中央花園。我駐美大使館的核心地段彰顯了中美兩國同屬于大國的地位,也凸顯了中美雙邊關系的新局面。
日益增多的外事活動直接促使了使館建設量的猛增,然而由于中國駐外使館遠離中國本土,原本作為中國文化海外代表的使館建筑遠離了國人和輿論的視線。同時,使館具有政治的嚴肅性和安全的敏感性,國內的審查機制比較嚴格,以上因素也造成了關于使館建筑設計的系統研究相對于其他建筑類型來說稍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使館建筑的良性發展,這就更加凸顯了使館建筑設計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真正意義上的使館是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國際間交往加強,在建筑實踐中產生的建筑類型,至今并無成熟的設計理論。我國建筑界對于使館建筑的“系統研究”相對于其他建筑類型來說稍顯不足,一直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一方面表現為對使館建筑策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和建筑評論等多方面“系統理論研究”不夠;另一方面表現為對國外優秀使館案例、建設經驗和管理制度等的借鑒不夠。新世紀我國駐外使館在建筑品質和數量上都迅猛發展,我們應該加快對于使館建筑的系統研究,探索出使館建筑設計的內在規律,設計出優秀的使館建筑作品,為更好地傳遞我國大國形象和中華文化服務。關于使館建筑的系統研究充滿挑戰,包含有主觀和客觀因素,但此課題的深入研究勢在必行,然后這種緊迫性也反襯出使館建筑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們三者互相支撐、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