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住宅,是國計民生的主要載體之一,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住宅要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革,適應居民的生活品位和文化素養的提高。這種對住宅的更高更新要求雖然體現在諸多方面,但是最為普遍的是體現在要求住宅方便舒適、節能環保、經濟性、安全性、環境優化和盡量節省投入等方面。
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以人為本是現代住宅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其中一員,此理念也必然貫穿于住宅設計的各個環節。在現代住宅建筑設計中,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表現這一理念的重要性。設計者在設計的同時應本著建筑為自己使用原則,合理安排起居廳、餐廳、廚房、公共衛生間功能關系,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良好空間居住環境。
二、與時俱進,建筑設計要將美觀大方和經濟適用進行有效結合,凸顯時代氣息
1、注重住宅外觀打造,做到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住宅建筑應該從總體大局出發,考慮外觀設計與周圍建筑環境相協調,彼此協調且能容入周邊的環境,避免只考慮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圍環境的因素。從單體效果上,應該注重和諧,在造型上、色彩上、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題的元素符號,突出造型、色彩、材質的特點,豐富住宅建筑的主題表現力,體現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對色彩加以提煉,體現色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塑造建筑風格。
2、平面方案合理分區,確保設計的功能質量。
首先要注意黑分區,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書房、健身房要合理布局,在滿足居戶居住舒適性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采光的因素。其次注意平面方案的質量功能,首先是采光,不同地區應該按所在氣候分區滿足日照要求,避免無直接采光住宅的戶型,在北方寒冷和嚴寒地區猶為重要。其次是通風,盡量采用自然通風的住宅戶型,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風不暢。按規范設計通風道,其中衛生間盡量做到自然通風。
3、完善公共設備系統,以便充分發揮建筑各部的功能。
現代化的新型住宅必須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系統,從而最大限度的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如變電所、水泵加壓房、交換站、消防控制室、燃氣調壓站等,還應該考慮數據交換站、保安監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另外物業服務、垃圾處理方面應給與足夠重視。
三、以人為本,綜合考慮住戶因素,滿足住戶需求,體現人文關懷
1、充分考慮居住者生活習慣,盡可能讓居住者方便舒適
住宅設計平面布局的合理性體現在戶型面積標準規定下的配套合理性。又如住宅單元設計以寬敞明亮的起居室作為家庭活動中心,將大大方便家庭成員的學習、家務和進行情感溝通交流。從居民生活習慣考慮,住宅單元設計應通過注重細節設計來滿足居住者的方便與實用。
2、充分利用室內空間,盡可能減少居住者購房費用
進行住宅設計時,應對住宅室內的現有空間加以充分利用,在滿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時,還可不過多增加造房費用,減少購房者的購房支出。在住宅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儲藏空間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內置壁柜,從而節省空間。此外還可對大空間進行靈活分隔,這樣既有利于空間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間的重新布置,又有利于人口變化和房間的調整。
3、充分重視生態環保,盡可能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室內外環境和空間
進行住宅設計時應注意要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以滿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適和健康要求,進而使人和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和諧狀態。做到建筑環境舒適,日照及通風良好,有效控制室內各種化學污染,其中建筑廢料排放要做到盡量無害,并能采用生態技術實施廢水、廢物的凈化和再利用。
4、注重人文設施建設,細節之處體現人文關懷。
體現人文關懷就是要盡量考慮到居住者的基本居住需求,進行符合人性化的設計。小區內可進行完全無障礙通道和完全遮雨通道的設計。設計人員應該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感受,并盡量考慮到老弱病殘和嬰幼兒,這樣才能設計出更為人性化的住宅區。
四、積極運用新興科技,設計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1、整體設計要做到與時俱進,具備適當超前意識。
智能住宅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涵蓋了各個專業,只有做到與時俱進,將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設計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設還應當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設計必須要看到未來發展的趨勢。
2、綜合考慮設備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設計。
在住宅設計的全過程要注重和各個設備專業的溝通協調,做好智能化配套設計。在住宅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各種類型信息設備的正常使用和管線埋設、結構化綜合布線的要求,留出足夠的管道井和設備空間。總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僅能滿足家庭通訊和電腦上網,還應為信息家電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創造條件。
3、充分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創造新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為了滿足住宅的節能環保和舒適性,在住宅建筑設計中,要盡量采用新型的結構、墻體材料和構造技術,建筑節能環保的“綠色住宅”。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風、隔熱、防潮、采暖、照明、空調、供水等各個方面,都應適當高于目前實行的標準。
五、節能降耗,建筑設計要走可持續發發展之路
1、因地制宜,合理設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
住宅區的規劃布局應根據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使建筑群的規劃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風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積,增加植被綠化形成小區微氣候。建筑物的單體設計應控制其體型系數,將體型系數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以減少其外圍護結構的傳熱損失,降低建筑能耗。
2、注重使用節能的綠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溫隔熱功能。
注重實用新型的墻體材料和有利于環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響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的優劣,我國現有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普遍較低,直接影響了室內熱舒適度。因此,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是建筑節能的最有效手段。
3、充分采用新型節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
注意推廣節能新技術的應用,實現建筑節能,一方面通過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種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陽能等自然資源,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在我國中西部的廣大地區,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相對落后,另一方面卻是各種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這就要求在住宅設計中,充分利用太陽能、風力、沼氣、地熱和有機廢棄物的再生資源,從而在不影響住宅功能的同時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六、結束語
總之, 住宅的建筑設計應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積極運用新科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人們對住宅建設必將會有更高的要求,設計者們必須要時刻注意時刊發展的防線,同時要具備一定創新性和超前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住戶對住房的需求,從而設計出滿足住戶需求,適應時刊發展的新型房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