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前,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現行規范無法解決人們的安全問題,強烈的地震不僅會直接破壞各種建筑物,而且還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本文從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體系的選擇入手,分析了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布置以及提出了加強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的抗震性能措施。
關鍵詞: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xisting norms of seismic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concrete buildings can not solve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people, a strong earthquake will not only direct damage to the kinds of buildings, but also affect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choice of high-rise concrete building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 analyzes the high-rise concrete building seismic structural arrangement, and strengthen the seismic structure of high-rise concrete building seismic performance measures.
Key words: Senior; concret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中圖分類號: TU3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體系的選擇
影響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的因素各種各樣,主要有抗震設防類型、抗震設防烈度、房屋高度和寬度比、結構材料、地基情況、施工技術以及場地類別。只有結合多種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選擇出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通常以剪力墻、框架、框架- 剪力墻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剪力墻結構其優點是當受到水平力的作用時,側向變形較小,抗側力剛度大,空間整體性優良。在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通常會沿橫、縱方向進行多軸線斜交布置或者是進行正交布置,其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全部由鋼筋砼墻體直接承擔,是一種以彎曲變形為主體的剛性結構。唯一不足的是,剪力墻結構自重較大,在進行高層混凝土建筑的平面布置時易受到約束,很難使建筑內部具備大空間的要求得到滿足。因此,剪力墻結構多被廣泛運用到墻體布置中以及所要求的房間面積不大的情況下,這種既能使非承重隔墻的數量得到減少,又能使外露梁柱無法在室內出現,增強整體表面的美觀性。
(2)框架結構其優點在于能為建筑提供靈活布置的室內空間。一般情況下,當建筑物層數較少時,水平荷載作用對其結構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時適合運用采用框架結構體系,這是由于框架結構一種極具柔性的結構,容易剪切變形,而且使用高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建筑層數少以及非抗震設計的建筑中被普遍采用。
(3)框架—剪力墻結構主要由框架以及若干單片剪力墻組合而成,是一種剛柔并重的結構體系。實際上,它是在框架結構適當部位的基礎上增加適量的剪力墻,其優點在于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間,提高各部位的協調性??蚣?mdash;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水平承載力主要由框架和剪力墻共同承擔,然而,由于兩者一個是柔性,一個是剛性,其剛度相差懸殊,變形形狀各不相同,因而必須各層樓板的配合才能達到變形的一致性,促進框架和剪力墻共同協作。從受力方面來說,框架是以剪切變形為主體,剪力墻是以彎曲變形為主,當兩者變形相協調時,在頂部的框架能夠有效協助剪力墻抗震,而同時在底部的剪力墻也能協助框架抗震,大大提高了結構的抗震性,這種結構體系對任何高層建筑物都適用。
二、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布置
(1)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是指在平面圖上將抗震結構的位置布置出來。從抗震方面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促使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平面的質量中心能夠與剛度中心相互靠近,降低結構的扭轉反應。這主要在于引起地震的慣性作力用通常在建筑物平面的質量中心,而樓層平面的抗震力則作用于結構的剛度中心,若這兩者的作用線得不到有效地重合,往往容易發扭轉現象。因此,在進行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的平面布置時,應使平面存在足夠大的截面面積,合理的剛度,從而增強結構的承載能力。
(2)豎向布置
在進行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的豎向布置時,應盡量地保持穩定、均勻,使結構剛度在豎向位置時是均勻無變化的,若需變化,應保持均勻變化,這樣有利于防止豎向剛度出現突變。在防震縫分開的結構中,應使同一建筑層在標準高度內,切勿有局部加層及錯層的情況發生。此外,應注意結構的寬度與高度之間的比值應限制在規定的范圍內,確保結構整體剛度的完好性,對結構的薄弱部位應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處理,最好設置有多道抗震防線,防止部分結構受到破壞而造成整個結構體系降低承受重力、地震作用以及風荷載作用的能力。
三、加強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發生區進行高層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結構設計時,應考慮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在合理抗震結構設計的基礎上,能夠使高層建筑物達到小震不壞、中震能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具體措施有:
第一,在進行框架結構的設計時,盡量保持節點的完整性,分散使梁、柱端的塑性鉸,發揮高層混凝地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能力。為使鋼筋砼結構在地震作用下能夠存在較強的延性和承載力,應盡可能根據結構的設計要求,如“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底層柱”、“強節點弱構件”的原則,同時注意柱截面尺寸的合理性,使柱的軸壓比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盡量設置多道抗震防線。通常在強烈地震發生后會存在多次的余震,如只設一道防線,則會加劇建筑物的破壞度,甚至造成高層建筑坍塌??拐鸾Y構體系應具備最大數量的內部、外部冗余度以及各種分布的屈服區,同時,其結構構件具有較強的延性和較高的剛度,能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增強結構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對高層建筑物的破壞程度。
第三,加強短柱的受壓承載力,這樣有利于減小柱截面面積、增大剪跨比,從而使整個結構的抗震性能得到明顯提高。加強短柱的受壓承載力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增強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也就是通過高強度的混凝土來使柱子的受壓承載力得以加強,從而使軸壓比得以降低。但由于高強度混凝土材料自身延性低的緣故,在采用時最好能與其他措施加以配合。
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 —8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薛表鋅,趙均,高向宇.建筑抗震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