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先進的建筑學理論中,生態建筑理論逐漸成為主流。在該建筑理念指導下,能夠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降低能源消耗。當代建筑設計人員基于人們對建筑不斷提高要求的背景下,應積極地對生態建筑理論進行研究和應用,并將生物學、物理學和生態學充分結合在一起,以顯著改善建筑內外部環境,彰顯建筑的生態效益。基于此,本文對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觀的應用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建筑,設計,整體生態建筑觀
推薦閱讀:城市建筑發表什么論文
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建筑行業的有效發展和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同時也提升了對建筑的要求,在這種趨勢下,生態建筑理論的有效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建筑的環保性。生態理論也在我國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發展和實行,生態建筑理論在其法律、規范基礎上進行把關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質量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生態建筑觀念內涵
生態建筑是建筑中的一種生態系統,在建筑設計中,通過合理以及科學的設計手段促使建筑物內外各方面因素得到協調,進而保障建筑物人員、物質等各方面因素實現良好有序循環與轉換,進而獲得良好環境,實現環境高效化、無污染、無廢物、低耗能以及生態平衡。生態建筑在節約資源、資金以及人員的基礎上實現人、生態環境、建筑物的和諧。生態建筑雖具備生態化的特點,但如果生態建筑不能夠有效提高經濟效益以及縮減成本則建筑無法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特點,同時難以保障生態化建筑得到廣泛普及。
二、生態建筑理論的主要特點
生態建筑理論主要以人為本思想出發,要求相關建筑需符合大眾的使用要求,并更好的滿足大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這也是當前在自然環境發展下的主要設計理念。生態建筑理論絕不是對傳統設計的否認,而是對傳統理論進行有效優化和傳承,能夠更好的滿足當前大眾的生活需求和長遠利益,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將自然資源利用到最大化。生態建筑理念其中強調的不是對自然的一味索取,而是在生態建筑理論范圍內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生態建筑理論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發展,這不但是以人為本的主要體現,也更好的將建筑設計趨勢進行了展示。現代生態建筑主要是建立在當前地理環境基礎上進行的,現代生態建筑需要和建筑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現實情況和自然資源對其進行生態建筑設計。其一需要基于地域氣候特征和地理位置進行建筑設計,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其二可以從地域文化出發對生態建筑進行考慮,以生態建筑為基礎對民族特點進行有效的反映。最后生態建筑主要是對自然資源的深層次研究,同時也要對生態建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引起重視。
三、分析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一)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匱乏
當前我國還處于生態建筑的起步階段,在建筑設計中,缺乏與生態建筑理論相關的專業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時對于生態建筑方面的技術了解不夠深刻和系統,無法充分發揮出生態建筑的價值。比如:雖然現今我國對于通風技術、太陽能技術、外墻保溫技術有了一定的探究,但是怎么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和應用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的計劃,但是如果單純的強調某一方面技術的應用,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充分體現出生態建筑理論的概念。
(二)對生態建筑設計概念認識不清
在實際的生態建筑設計中,針對不同地域的不同環境,合理安排建筑物周圍的環境,充分考慮環境中的特殊因素,比如氣候因素,氣候條件的變化會影響建筑物防風防潮性能,進而會影響整個建筑物的環境和能耗性能。雖然在現階段,我國城市的生態建筑設計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基本上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還是有很多生態建筑設計者對基本生態概念的理解不夠全面,簡單地將生態建筑設計的任務設置成增加建筑物周圍的綠化面積,而忽視生態建筑與居民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使得所建設的生態建筑無法發揮其應用的作用。
四、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觀的應用分析
(一)建筑生態系統設計
針對建筑進行設計過程當中需要具備生態建筑觀,要將節能觀念和環境保護觀念貫徹落實下去,在建筑生態系統設計過程當中要充分地使用環保材料以及智能技術,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資源以及能源過多消耗。另外,對于建筑生態系統開展設計過程當中,相關人士還應當加強生態建設高度重視,要從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術幾個方面入手,要使用清潔能源,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同時可以對于環境保護起到重要作用。還應該加強新型環保材料以及可再生材料廣泛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生態建筑環保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二)日照、遮陽與采光設計
通過生態建筑設計,能夠實現對傳統建筑耗能的顯著降低。新型環保的建筑形式能夠改善傳統的空調和照明系統,在形成更加優化的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則能夠實現有效節能。首先從日照這一要素出發,在進行設計時,要確保建筑具有充足的日照時間,同時要通過合理的外圍護結構設計,增添合適的外遮陽設備,可以實現有效的夏季遮陽。而對于夏熱冬冷地區,則要將平板遮陽或活動遮陽裝置合理地設置在外門窗部位,從而實現夏季的有效遮陽。在冬季,則可以借助外圍護結構搭建保溫層,從而減少建筑熱傳遞。并結合合理的朝向設計,增加日照,補充熱能,從而減少全年耗冷和采暖量,降低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水平。而在采光設計方面,則要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在各功能房間設置外窗,以此來獲得更多的自然采光,從而滿足建筑的光照需求。
(三)生態建筑觀在園林型生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科學的園林景觀設計,不但可以在園林環境中更好地融合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等的要素,促進園林環境向著美學欣賞價值的目標前進,而且在保證其日常功能的完善情況下,還可以促進園林環境的可持續化發展。因此,在針對不同地域的園林景觀設計時,就需要正確認識到不同植物的不同特點、適應能力以及是否符合生態環境可持續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具體來說,在選擇植物時,需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氣候等自然特點選擇合適的植物,最終達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化發展目標。
(四)控制好建筑附近的噪聲和空氣污染
在建筑范圍內如果出現噪聲和空氣污染都會給人門帶來健康方面的損害,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四周的環境、噪聲以及空氣質量,讓建筑能夠與交通線等嘈雜的環境間隔一定距離,對于臨街區一定要做好綠化,降低噪音和空氣污染給建筑帶來的影響。如果噪聲超標的話,那么在建筑物附近需要安裝隔音板隔離噪聲,而空氣污染方面需要做好通風設計改善這一情況,必要時也可以安裝空氣除塵凈化設備,提升建筑附近的空氣質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生態建筑觀已成為目前建筑領域推行的綠色理念之一。通過建立整體生態建筑觀,從而使得建筑物的發展日益趨近生態化,也更適應于社會的發展,對于減輕我國環境壓力,做到人與自認和諧發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在生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從實際出發,基于整體生態建筑觀來進行不同類型建筑物的設計工作,進而幫助不同類型的建筑物找到最適合的生態模式,最終實現生態建筑設計的生態化目標。
參考文獻:
[1]沈太會.關于建筑工程設計中生態建筑觀的幾點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4):76.
[2]許靜.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建筑設計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3):19-20.
[3]陸松延.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觀的應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1):185-186.
[4]瞿靖東.生態建筑設計需要建立整體生態建筑觀[J].居舍,20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