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全社會都在追求綠色環保,使得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傳統的建筑結構中,沒有關注環保和節能,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及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加重了社會環境的負擔,因此,建設新型生態建筑對社會的發展能夠起到好的作用。本文選自《建筑學研究前沿》,是2013年職稱論文發表范文,文章介紹了生態環保的內容,生態建筑的特點,以及怎樣建設生態建筑,供建筑工程師職稱評審參考。
關鍵字:生態建筑;特點;建設
1前言
當前社會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大主題,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社會以及整個地球才能繼續正常運轉,人們才能不用擔心地球接近末日,人類不用擔心后代的問題,由于社會各個行業都宣傳環保可持續發展,建筑行業無疑也會受到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建筑已經步入環保行列,深受人們的歡迎與社會的贊揚。傳統的建筑給社會帶來污染,破壞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在生態環保的影響下,科學家及相關專業人士積極研究生態環保材料,使得建筑行業利用這些材料為社會建設綠色生態建筑。生態建筑指的是高效、健康、環保、節能的建筑環境,用科學的生態方法指導建筑,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利于循環并且統一的目的。綠色建筑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
2綠色思想的起源
綠色生態的思想是人們意識到自然已經遭到了破壞,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威脅,這才讓人們開始反思自己,開始為以后做打算。生態思想已經擺脫原始的一切從人出發的觀念,而是從整個社會的整體考慮,包括動物,只要滿足和諧發展,按正常的生態規律發展,保證生態平衡,就是生態環保的,就對大家都好。
綠色建筑基于系統的良性循環,內涵為綠色社會,只成為綠色技術。考慮發展時,綜合考慮人、自然和人造物,使得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均得以持續發展;在研究自然的規律時,深刻認識自然、人和建筑之間的關系;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要追隨自然,不違背自然就能使建筑很好地融入社會;在實際建設中,應用不污染環境、節能、高效、節水和促進循環的技術,生態建筑構成的是一個可調節的、智能的系統。
3生態建筑特點
3.1健康
綠色即意味著健康,意味著接近自然,綠色小區的自然能源的利用、房屋構造、總體布局、以及生活設施都以提高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目標。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只要對人們居住有好處,就可以采用,例如,在安排小區花卉這個公共環境的時候,注意各種植物顏色的配合,當人們在休閑時,可以在視覺上得到放松,愉悅身心,還要注意季節植物的合理種植,可以讓人們在一年四季都有植物可以欣賞。更深層次的安排就是在小區中,裝置具有防噪音、防塵、殺菌等作用的設備,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至于建筑內部,可以建筑不同格局的居室,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甚至在進行建筑之前,聽取想要購買者的建議,根據其需要進行針對建設。
3.2節能環保
現在的建筑追求的是節能環保,這樣不僅給國家給世界帶來巨大利益,同時居民也會感受到它帶來的好處,在建筑施工時,使用能夠節約能源的材料,并且使用對人體無害的建筑材料,保證其質量,針對前幾年建筑的缺點,努力研究方法克服,讓人們更加喜歡新型建筑,有時,會不惜價格的上升去購買此類建筑,如果能夠擺脫傳統能源,利用免費能源例如光能、風能,使家庭能夠自給自足,這就會是非常完美了,綠色必須針對的是整個生命周期,對整個社會而言,不能只對居民好而給社會造成負擔,應該建立全面考慮意識。
3.3與氣候協調
我國各個地方的房屋建設結構會出現一些差異,有些地方的屋頂是平的,有些地方的屋頂是三角形的,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氣候的差異,三角形屋頂冬暖夏涼,對氣候起到調節作用,現在的建筑應該借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啟發,研究各種建筑結構,建筑外形,以達到各個不同的地方都有其特色建筑,這樣還可以讓我國的建筑文化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視覺豐富,在建設時還要考慮到美觀,美的事物能讓人心情愉快。建筑專家應根據氣候特點研究相應的物理建筑原理,找到合適的方案,如果做得好,空調就可以退出人們的生活,減少用電量,達到節能的效果,合理運用其它設施,各方因素綜合能夠達到完美的程度,人們的生活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利用好氣候與建筑相結合的例子可以給人們增加信心,例如,陜北的窯洞,在室外溫度很低的情況下,室內因為被大地包圍,仍然保持在一個舒適的溫度;西雙版納干闌住宅抵制高溫,室內陰涼。在綠色建筑中,大自然作為能源,但是其他必要設施還是需要的,在建筑過程中,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可以給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若再結合一些高科技,綠色建筑將會是最受歡迎的。
4建設優秀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的最終目的是自然環境和人類雙方就像合作者,互相幫助,互相利用,最后雙贏。人類贏在舒適的生活上,環境贏在能夠可持續發展,減少破壞。
4.1設計時要以人為本
在綠色生態建設中,結合建筑學、生態規律和高科技,綜合考慮,使建筑與環境成為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設計時為了居住環境的美好,注意當地的風向來確定住宅的朝向,還可以專為擋風建設建筑物,如阻風道;對小區進行綠化的時候,需要考慮植物對陽光的阻擋問題,盡量避免住宅受綠化的陰影影響;若小區周圍存在河流,可以借助免費水引進小區,形成流水,活水在小區中能夠展現生命力,使小區活起來,增加人們的生活動力,活躍思維,當活水進入,就和小區里的各種植物、動物另加人類形成一個循環系統,為好的循環奠定了基礎,以人為本就是建設時以滿足人們舒適為目標。
4.2讓綠色帶有立體感
城市建筑物越來越多,白天建筑物把陽光遮擋,夜晚把月亮遮住,抬頭已經不是一片天,而是片片大樓,可見,大樓已經占據了地表的大片面積,當然植被就相應地減少了,放眼望去,幾乎都是水泥地,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面對這種情況,為了增加綠化面積,可以讓綠化進入住宅內部,比如,屋頂放置仿綠化物品,室內各角落放置花盆,地面,若是種上真正的植被,會有一種人在自然中郊游的感覺,常接觸自然,人的心情會變好,更加健康,而且會養出一種天然的氣質,賞心悅目,植被在夏季還可以降溫,成為天然空調,降低耗能,根據自己的喜愛和環境需要,選擇合適的植物,植物的選擇非常重要,否則,會使情況變壞,還可以建設空中花園,在樓房之間種植植物,更甚至可以引入池水,空中花園的成本較高,但是如果仔細研究,相信一定能夠找到省錢的建設方法,人的力量是偉大的,智慧是無窮的,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5結束語
人們的環保意識已經深入思想深處了,從老人到小孩都知道不隨便使用塑料袋,社會各行業經常宣傳環保,介紹自己的環保物品,環保措施,努力做到與國家的方針政策相符。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綠色食品,生態,是社會的熱點,有些公民會自發地組織環保,學生的實踐活動也缺少不了環保,建筑行業中的綠色環保也是一種新興趨勢,而且越加受人們歡迎,建筑環保仍需不斷努力,盡量降低成本,這樣此行業一些環保材料就會被廣泛使用,環保應用領域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劉銘芳.我國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
[2]嚴小輝.淺談綠色生態建筑設計[J].中華民居,2011(5).
[3]郟雪霞,吳春華.關于對我國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探討[J].世界家苑,2011(1).
[4]黃少云.淺談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J].山西建筑,2008(26).
2013年職稱論文發表期刊簡介:《建筑學研究前沿》(英文))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協辦,國家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東南大學主辦的建筑學綜合性國家級科技建筑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0529-1079 國內統一刊號CN 10-1024/TU 郵發代號79-266。該刊為月刊,大16開本,每月25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