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
![]() |
期刊名稱: | 外語教學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61-1023/H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0-5544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陜西省教育廳 | |
主辦單位: | 西安外國語學院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外語教學》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外語教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外語教學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外語教學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外語教學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外語教學》(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陜西省教育廳主管、西安外國語學院主辦的外語學術期刊。本刊以繁榮學術、促進中國的外語教學與研究為己任。本刊也是中國常用外國語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外語教學》主管單位:陜西省教育廳主辦單位:西安外國語學院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陜西省西安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79年郵發代號:52-170國際標準刊號:1000-5544國內統一刊號:61-1023/H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624知網綜合影響因子:1.138萬方影響因子:1.594萬方總被引頻次:3660
• 期刊欄目:語言與語言學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評論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
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萬方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外語教學》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 《外語教學》雜志成功收錄論文查稿:
1 紀念吳宓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李偉民; 2
2 明示性面子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社會—文化—認知視角 …………………………周凌;張紹杰; 1-5
3 修辭批評再認知:內涵與外延………………………… 李克;王湘云; 5-10
4 關于大型漢英辭書修訂的嘗試與思考——《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修訂之后………………………… 趙剛;姜亞軍; 11-14
5 本刊鄭重聲明 …………………………14
6 特征分析下非賓格結構的生成機制研究………………………… 王永利;韓景泉; 15-19
7 與until有關的兩個句法構式研究 …………………………張國華; 20-26
8 兼語式語義建構過程中的識解特征分析——以事件域認知模型為視角 …………………………劉云飛; 27-31
9 幻想展現的認知文體學分析——以《夢想家彼得》為例 …………………………榮榕;武建國; 31-35
10 動結式復合動詞組合機制研究………………………… 張翼; 36-39
《外語教學》論文發表:淺析認知語言學對外語教學啟示
對圖式的研究是從對閱讀理論的研究發展而來的。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閱讀理論將閱讀看作是語言解碼和從字、詞、句中構造意義的過程。隨著認知研究的發展,人們開始注意到非語言因素即已有的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的作用。
1. 引言
認知語言學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認知科學與語言學相結合而形成的新興邊緣學科。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認知語言學在中國蓬勃發展,其理論及相關概念對第二語言習得和教學等諸多領域產生深遠理想。本文將進一步來探討認知語言學理論為英語教學提供的新方法及其一些教學啟示。
2.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理論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非客觀主義的經驗主義哲學。認知語言學所提出的主要概念和研究對象有:語言范疇的形成、隱喻認知結構、象似行等。認知語言學學派認為,語義的形成是一個過程,而不僅僅包括該詞語在頭腦中產生的情景。描寫語義不僅需要語言知識,而且需要非語言的百科知識,因為語言能力是人認知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認知語言學派的三大基本假設:(1)語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認知能力的一部分,所以語言并不是一個自足的認知系統,對語言的描寫也必須參照人的一般認知規律。(2)句法并不是自足的形式系統,在本質上是一個象征系統,所以句法分析不能脫離語義。(3)語義描寫必須參照開放的、無限度的知識系統,不能只用基于真值條件的形式邏輯來描寫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