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我國中小河流眾多,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小水電站開發存在建設早、數量多,對流域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較少,流域環境影響回顧性調查分析是流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基礎性工作。本文以甘龍河為例,調查分析流域內已建水電工程建設對水環境、陸生生態、水生生態的影響,提出了已建工程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的不足。根據甘龍河流域規劃的水利水電工程,結合全流域的生態環境現狀,提出了存在主要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案,并提出了環境影響減緩和補救措施,為流域水電工程后續開發提供多方面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水電工程;甘龍河;回顧性評價;水環境;流域開發
引言
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規范和加強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和管理,實現在保護生態和農民利益前提下,加快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水利部從2012年起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工作。
通過回顧性環境影響評價發現原環評的不足或其他不可預見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1][2],可為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3]。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以水電[2018]312號《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見》要求“限期退出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規水電站,全面整改審批手續不全、影響生態環境的水電站,完善建管制度和監管體系,有效解決長江經濟帶小水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促進小水電科學有序可持續發展”。為規范甘龍河流域水電站群科學有序實施,進一步落實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要求,切實減緩甘龍河干支流水能資源開發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重慶市開展了《重慶市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報告》的修編工作,甘龍河是納入重慶市中小河流水能規劃的28條流域之一。流域環境影響回顧性調查分析是流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基礎性工作[4]。流域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是通過流域已建工程對流域水環境、陸生生態、水生生態等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與評價,識別規劃實施的主要資源、生態、環境制約因素,預測與評價規劃實施對流域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產生的影響,以改善環境質量和保障生態安全為目標,論證規劃方案的生態環境合理性和環境效益,提出規劃優化調整建議,明確不良生態環境影響的減緩措施,提出生態環境保護建議和管控要求,為規劃決策和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環境管理提供依據[5]。本文以甘龍河流域為例,研究河流水電工程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工作。
1 甘龍河流域概況
甘龍河為烏江下游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貴州省松桃縣甘龍鎮水田坳,自源地向北流,依次流經甘龍鎮、大王江,于朝花口進入重慶市酉陽縣境,再經天山、營盤嶺、泉溪、小河村,至金家壩納右岸支流橋子洞河后折向西北,在小河鎮再納右岸的小河后轉向西南,于雙河口五堆(驢子口)再入貴州境內,流至沙子場附近再折向西北,在沿河縣黑獺堡匯入烏江,甘龍河流域較大支流主要有酉陽河、小河壩河。甘龍河河流全長118km,河道天然落差804m,全流域面積2032km2。本次規劃范圍為甘龍河流域重慶境內部分,河長44.2km,落差212m,流域面積1558km2。甘龍河流域水能資源蘊藏量較豐富,據統計,甘龍河流域已建水電站17座,總裝機容量95.47MW,年發電量27166.3萬kW·h,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率22.95%。裝機容量2.5MW及以上的僅有金家壩水電站(75MW)、兩匯電站(3.2MW)和銅西電站(2.5MW)。
裝機容量在2.5MW以下的有14座。已建水利水電工程調節能力大多為無調節或日調節,唯一年調節性能的中型水電站為位于甘龍河上的金家壩水電站。目前,甘龍河流域內已建最大電站是位于甘龍河干流的金家壩水電站,具年調節性能。根據《重慶市甘龍河流域水能資源開發規劃(修編)報告》,甘龍河干支流共規劃了2座電站,其中1座為混合式電站,調節性能為年調節,1座為壩后式電站,調節性能為日調節;甘龍河支流董河規劃了1座引水式電站,調節性能為無調節。隨著水電工程開發活動的逐步推動實施,除了開發單個工程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外,還存在對流域生態系統的潛在累積影響。
2 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已有研究[6][7],結合現狀調查結果及環保目標,針對甘龍河流域水電開發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評價指標體系為水環境、水生生態和陸生生態。
3 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
3.1 水環境
(1)對水文情勢的影響。甘龍河流域電站及相應水庫建成后,與水電開發前的天然河流狀況相比,設置引水式電站河段形成了一定的減(脫)水河段,使該河段水資源重新分配,壩址上下游的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態改變,水文情勢也都隨之發生了改變。①對庫區河段水文情勢的影響。甘龍河干流目前已建成天臺、金家壩2個梯級電站,均具有調節性能,其中金家壩電站為年調節性能,天臺電站為日調節性能,調節能力有限。電站水庫蓄水引起水庫回水區范圍內的河道水位升高,從庫尾至壩前水深逐漸增大,到壩前水深達到最大,流速從庫尾至壩前逐漸減小,到壩前流速最小。水庫庫尾區域則接近原天然河流狀態,變化較小,具有河流水文水動力學特征,水文情勢變化較小。②對壩下減水河段水文情勢的影響。甘龍河干流2座梯級電站中金家壩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天臺電站為壩后式電站。各梯級電站正常運行后,天臺電站發電尾水立即回歸河道,其下游減水河段水流量與上游來水基本平衡,并常年保持有水流存在,基本無斷流現象發生,壩下河流流量變化情況與電站運行調度密切相關;金家壩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引水式水電站的運行方式為上游來水通過引水渠或引水隧洞引到下游較遠處進行發電,導致攔河壩至發電廠房之間河段出現減水現象,對這一區間內的水文情勢影響較大。與水能開發前的天然狀況相比,引水式水電站的開發使水庫下游河道內水量大幅減小,水深變淺,水面變窄,累積形成減水河段。甘龍河各支流已建電站中雷打洞電站、雄獅泉電站為壩式電站,其余均為引水式電站。引水式電站運行使水庫下游河道內水量大幅減小,水深變淺,水面變窄,累積形成減水河段。其余支流上已建水電站較少,由于電站引水,壩址到電站廠房段水量減少。
推薦閱讀:水電安裝職稱晉升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