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有關現在環境資源審計的新條例方案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解決現在資源環境審計中所以遇到的問題呢,有關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對審計管理建設的新應用呢?文章選自:《審計研究》,《審計研究》以推動中國的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為己任,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百家爭鳴的方針和為審計事業發展服務的辦刊宗旨,在積極探索審計基礎理論的同時,大力倡導審計應用理論研究,密切關注審計實踐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反映、介紹國內外審計理論與實務及相關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發展趨勢,是審計理論研究人員探討審計理論、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
摘要:數據化審計對于節約審計資源,擴大審計抽查面以及與審計相關單位建立數據聯網進行相關指標驗證具有重要意義,大力推廣數據化審計不僅可以提高審計質量而且可以縮短審計時間,節約審計資源。對于資源環境審計工作來說,常規審計方法很難對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數據和企業的廢氣、廢水排放情況進行核實。運用數據化審計可以實現利用資源、環境主管部門對有關指標的監測數據與企業廢氣、廢水排放監控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比對,實現對重點行業環境監測系統的聯網審計,加強對環境污染的監測,促使企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環境影響相關政策。
關鍵詞: 環境審計,審計制度,審計師論文
一、當前我國資源環境審計工作面臨的困局
(1)資源環境會計制度、報表不健全
資源環境會計作為資源環境審計的重要基礎,對資源環境審計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關于資源環境會計的研究和嘗試尚未形成一個科學的、成熟的體系。目前,我國相關會計制度、規章等都沒有對資源環境會計作任何規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等最基礎的會計報表遲遲沒有確定。審計機關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會計制度、報表的缺失無法對自然資源的會計價值進行判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源環境審計的推進。
(2)缺乏資源環境審計的評價標準和審計方法
目前,我國資源環境審計的理論發展尚不成熟,資源環境審計的理論研究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審計機關在開展資源環境審計的過程中缺少一套用以規范審計操作的準則和評價標準,缺少能使資源環境審計的結果真正可以量化的、便于操作的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與此同時,審計人員在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時,還是采取老一套的審計方法。僅僅通過查賬、查憑證等停留在表面的審計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資源環境審計的需求。
(3)運用數據化分析技術進行資源環境審計的能力不夠強
數據化審計是目前各級審計機關大力發展的新興審計領域,數據化審計不僅可以對大量數據進行篩查、比對,還可以與資源環境監測系統實現連接,適時監測運行情況和運行結果,避免通過作弊使監測系統運行受人為操縱,導致超排放標準的污染物排入大氣、河流等。目前由于數據化審計所需軟件和審計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都還存在差距,運用數據化審計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進展不是很理想,很多專業數據的采集工作都還未展開,目前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審計機關運用數據化分析技術資源環境審計的能力。
(4)缺乏具有資源環境相關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
一個完整的資源環境審計組成員不僅需要財務相關專業的審計人員,還需要有資源、環境保護等專業的審計人員,目前我國各級審計機關配備審計人員仍以常規的會計、審計專業為主,嚴重缺乏資源環境專業方面的審計人才,在審計過程中遇到資源環境專業性強的技術問題多是采取聘請資源環境專家參加審計組解決技術難題的辦法來解決,但由于專家的認識和理解有時與審計目標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風險。
二、破解資源環境審計困局的對策
(1)從國家層面加快推進資源環境會計制度、報表的建立
應從國家層面整合發改、財政、稅務、國土、林業、審計等部門,商討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源環境會計制度、報表。只有建立了統一的會計制度、報表,才能對資源環境進行價值度量,并對資源環境價值、資源環境成本、資源環境效益等的變動情況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而為有效掌控資源環境提供可依賴的信息。審計機關在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時,按照資源環境會計制度、報表對相關政府部門、企業的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審核,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的意見和建議。
(2)善用行業評價標準,轉變思路拓展審計方法
創新資源環境審計方法,利用資源環境主管部門在線監測系統提取數據參照行業評價標準進行分析,建立資源環境信息數據庫,結合管理流程開展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等多渠道收集數據比對,發現數據間的關聯關系,探索適應新形勢下的資源環境審計方法。要大膽實踐運用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恢復防護費用法、影子工程法、調查評估法、人力資本法等技術方法推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開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促進資源環境審計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資源環境審計對各級審計機關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其對審計人員的要求高于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適當的招收資源、環境專業的人員以充實壯大資源環境審計隊伍,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為開展有效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提供前提保障。同時對現有審計人員定時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專業培訓工作,促進其加快吸收資源環境審計基礎知識、政策法規和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在工作中與財務、經濟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支合格的資源環境審計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