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統一規劃全省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現有的運輸資源進行整合,建設并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省內公路建設的覆蓋面,提高公路建設的等級及進市道路的建設,甚至是與港口的連接,這樣通過同一運輸方式的內部整合和不同運輸方式的整合,形成一個統一協調的運輸整體。創建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結點網絡,使其充分發揮物流輻射作用。
關鍵詞:現代物流,經濟貿易,區域經濟,經濟論文
首先,有關部門要聯合制定鼓勵和促進全省物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其次,要組織研究和編制完整、合理、科學的標準體系表,實現物流標準化。協調各領域、各部門,將公路、航運、鐵路、航空及相關領域如倉儲、包裝等的物流標準逐步整合為統一標準。
高校與企業間要加強合作,形成產、學、研結合的良性循環,提高物流人才的培養效率;充分發揮區內現有的物流人才優勢,加大物流知識、物流技術和物流標準等的宣傳培訓;采取多種方式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在職培訓,如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進行講學,舉行各種物流研討會等。同時,鼓勵企業依靠自身優勢積極引進物流人才,吸引海外學子加入到物流的發展和建設中來。
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大對現代物流管理的宣傳,培育企業“第三利潤源”的理念,對現代物流進行重新學習與認識,逐步使企業把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的焦點從生產領域轉向非生產領域,同時,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物流管理,依法辦事,維護區域物流的良好運行秩序,使物流企業能夠有序、按標準進行運營,提高區域物流輻射力。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家之間、區域之間、城市之間、企業之間的合作日益加強,物資與信息的交換和轉移也更加頻繁。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及用戶之間通過供應鏈形成的網狀結構日趨復雜化,區域物流的建設將有助于這個結構更加順暢。
我國加入WTO后,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使我國許多地區都把物流產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來發展,以鞏固各自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中心地位。上海四大物流基地、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廣州物流園區、天津 “北方最大貿易窗口”的建設為全國區域物流建設樹立了榜樣。遼寧省作為東北重要的工業基地、制造業中心更需要暢通的物流運轉。
二、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
(一)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
區域物流是指在區域范圍內的一切物流活動,包括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傳遞等功能實體性的流動以及物流過程中各環節的物品運動。
區域經濟是按照自然環境、經濟聯系、民族、文化傳統以及社會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經濟聯合體,是社會經濟活動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在空間上的反映。
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區域物流是區域經濟的主要構成要素,是區域經濟系統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它對提高經濟效益,提高區域市場競爭能力,改變生產企業的布局和生產方式都發揮著積極的能動作用;相反,區域經濟活動的趨勢與發展需求也決定了區域物流活動的規模、內容與形式。
(二)區域物流的基本特點
1空間資源分布的差異性
空間資源分布的差異性是形成區域物流的經濟基礎。空間資源包括土地、山脈、河流等自然資源及勞動力、資金、科技教育等社會資源。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空間資源分布都不可能完全等量、均質,因而區域物流就表現出了巨大的差異性。
2物流發展程度的差異性
物流發展程度的差異性是劃分物流區域的重要標準。空間資源分布的差異性決定了物流發展程度的差異性。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物流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充足的社會資源則是提高物流發展程度的經濟基礎。
3物流利益的相對獨立性
區域物流的形成與物流水平的提高是區域或地區經濟利益的反映。區域或地區之間的物流存在著競爭,這表現出區域物流的獨立性。但區域物流也需要接受國家宏觀調控,實現區域經濟的共同、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因而區域物流的獨立性又表現出相對性。
4物流系統的完整性
區域物流實質上是由區域內各種物流活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結構和功能特色的物流系統。在區域內,各種物流活動結構上要合理組合,功能上要互補配套,對區域內外資源進行調劑余缺、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區域整體物流的增長與發展。
三、遼寧省區域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遼寧省區域物流發展現狀
近年來,遼寧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較快,物流業增加值已占全省 GDP的20%左右。交通運輸設施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海港、空港、鐵路、公路、管道相互配合的、五位一體的運輸網絡和比較發達的集疏運體系。市場流通體系日趨完善,新型商貿業態快速發展,全省連鎖企業數量已達4000余家,建成鋼材、機電等17個專業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場流通體系。物流信息化建設初具規模,通訊干線網傳輸實現100%光纜化和數字化,電子數據交換(EDI)、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圍繞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術廣泛應用。具有現代物流理念的中外物流企業迅速成長,以遼寧郵政物流局、沈陽儲運公司和大商集團配送中心等為代表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以百科集團、北方物流公司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以丹麥馬士基物流集團、美國 APL 公司、海爾物流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海內外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在激烈的物流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使遼寧省現代物流業呈現出國有、民營、外資企業百花齊放,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
(二)遼寧省區域物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
首先,在建設范圍上,覆蓋面仍需進一步擴大,東西部山區、貧困地區投入不足。沿海港口建設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的擴充和完善。其次,在建設質量上,農村、縣、鄉公路存在技術等級低、通行能力差、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等問題;港口基礎設施的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另外,省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尚無高標準、現代化的客貨集散設施,無法發揮區域中心的作用。
2物流業管理政策、法規不健全,標準化程度低
目前針對物流業管理方面的法規政策較少,現有政策也僅是某一物流環節的管理法規及一些綱要,涉及物流系統運作的整套法規還是空白,系統法規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區域物流的效率,同時也會造成物流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影響了統一物流大市場的形成。另外對國家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夠,標準化程度低。
3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短缺
遼寧省物流產業的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直接影響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雖然一些交通運輸、商品流通等部門和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也加大了資金投入,但是這種培養與提高所針對的僅僅是各自領域的員工。加之省內設置物流專業的高校數量有限,正規教育對人才的培養又具有周期較長的特點,因此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尤其是既懂物流技術,又具有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4物流經營及管理理念滯后
要想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政府決策部門對其持有什么樣的觀念和認知非常重要。目前遼寧省內一些地方對其認識明顯不足,只有個別部門或企業開展了針對自身的物流發展研究和規劃,與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深圳等省市相比遼寧省明顯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