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混凝土材料是一種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質上是一種非均勻的多孔材料,在二氧化碳、水、氯離子、硫酸鹽等的介質的侵蝕作用下,不可避免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而腐蝕,混凝土會加速破壞,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文章發表在《山西冶金》上,是水利工程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混凝土按照表觀密度的大小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這三種混凝土不同之處就是骨料的不同。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質量問題,影響工程的質量和結構的安全,分析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十分必要[1-2]。
1常見質量通病原因分析
1.1裂縫
(1)塑性收縮裂縫。發生塑性收縮裂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早期養護不好,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沒有及時覆蓋,受風吹日曬,表面游離水蒸發過快,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此時混凝土強度很低,不能抵抗變形應力而導致開裂。
(2)干燥收縮裂縫。發生干燥收縮裂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收到風吹日曬,表面水分散失過快,體積收縮大,而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收縮也小,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構件表面產生較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即產生干縮裂縫。
1.2蜂窩
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蜂窩往往出現在鋼筋最密集處或混凝土難以搗實的部位。
1.3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麻面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模板拼縫不嚴,出現局部漏漿;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2防治措施
(1)裂縫。配置混凝土時,要嚴格控制組成材料的質量,選用合適的水泥品種和水泥標號,選用級配良好的石子,減小孔隙率,選用合適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劑;認真優選配合比,在確保規定強度等級外,要滿足施工要求的稠度,按配合比規定認真計量,控制用水量,攪拌均勻;正確掌握混凝土振搗技藝,不宜多振、少振和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2次振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強度;在夏季高溫、濕度低或風速大的環境中施工,混凝土澆筑后的裸露表面,應及時用潮濕材料覆蓋,使其保持濕潤不少于7 d。一般可采用噴灑養護液、塑料薄膜覆蓋、蓄水養護等方法[3]。
(2)蜂窩。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確保計量準確;增加混凝土攪拌時間,澆灌時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和過振現象;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 m時,應設串筒,下一層混凝土澆筑前應鋪設2 cm水泥砂漿[4]。
(3)麻面。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應選用長效的模板隔離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4)露筋。澆灌混凝土時,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查,當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 m時,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離析;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現象應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拆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省級工業期刊發表須知:《山西冶金》雜志創刊于1974年,是由山西省冶金工業廳、山西省金屬學會和山西有色金屬學會主辦的面向生產和科研、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技術刊物,主要刊載山西省冶金工業各專業領域的學術論文、實用技術、國內外新設備和新動向,以及山西省冶金產品廣告和生產技術情報信息,以溝通用戶和生產廠家的聯系,為促進冶金科學事業和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3參考文獻
[1] 馬虎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控制[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 王杰.鋼筋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2):131-132.
[3] 李樹平.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質量通病防治[J].山西建筑,2006(8):121-122.
[4] 韓曉征,蔡麗萍.常見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0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