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產只要、生態之基,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端的重要性。我國雖然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水管理制度急需提升,以保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局勢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應運而生,它將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產生質的改變,這一制度的實行會更加科學有效地對我國水資源加以保護和利用。
Abstract: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and production as long as the base of the ecology, water resour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Although China has total water resources,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s still greater than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is in urgent need of upgr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most stringen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came into being, it will produce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China'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will b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關鍵詞:水資源;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the most stringen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three red lines.
中圖分類號:P64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我國當前水資源形勢:
當前世界水資源總量為140億km3[1],其中淡水資源僅占2.5%。淡水資源中分布在南北兩極和高山地帶的冰川和永久積雪的占到2/3,剩下的1/3中大部分為地下水,余下的僅有小部分的淡水可容易獲得。我國雖然水資源總量居于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20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人均占有量來看,中國是世界上13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處于嚴重缺水邊緣。全國668個城市中,300多個城市水資源不足,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2-4]加之,我國由于受到大陸季風氣候的影響,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呈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季秋季多、冬季春季少的現象。其中長江以南水量占全國總量的81%;6-9月降水量達到全年的70%-80%。可以看出,人多水少、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勻是我國水資源的基本國情。同時我國面臨著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開發混亂,水管理體制不健全,水資源市場不成熟等問題。
2世界各國的水資源管理經驗
在19世紀末至20 世紀初,世界各國對水資源的管理還較為欠缺,各國政府對水的態度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水資源;然而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許多發達國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逐步調整了水資源管理政策,將重心由開發轉為管理。這其中,政府對水資源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的典范有: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流域和我國黃河流域。
針對我國當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初步主要解決途徑有: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并加強供水設施建設以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另外尋找開辟新水源的途徑,如海水淡化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開辟新水源等工程措施的前提和基礎是: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想要真正實現可持續利用水資源的目標,需要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實行定額管理,控制污水排放等。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例,“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提,如果水資源管理沒有嚴格的制度,就非常有可能造成污染浪費的現象。
3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在2009年由回良玉副總理提出,陳雷部長對其進行過闡述和部署。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其進行了系統地界定和說明。
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以“三條紅線”為核心的四項制度。三條紅線,即為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水資源利用效率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四項制度即為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及水資源管理的責任與考核制度。
第一條紅線,用水總量管理是對水資源宏觀管理的調控,要求建立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加強水資源論證工作,并對地下水進行嚴格的管理和保護,同時建立和完善國家的水權制度。第二條紅線,用水效率紅線,它既可以宏觀考察流域或區域的用水效率也可以微觀考核行業或者企業的用水效率。同時在建設項目節水上它也有所要求,即三同時制度。第三條紅線,他要求建立水功能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完善監測預警管理制度,強化水生態補償機制。
三條紅線的設定反映了水資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特點:首先三條紅線是為解決水資源承載能力而產生;并且將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的三大步考慮在內,還體現了對水資源管理環節細化的進一步要求。它限制了取水的最大值,所取之水的利用效率的最小值以及污水排放的最大值,這是“三條紅線”的根本所在。它將過去水資源的定性管理轉變為定量管理,同時把以往的水資源管理依需定供轉變為依供定需。這一轉變將以往單純地水資源管理擴容到把水資源管理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考慮在內,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用水保證的同時減少了水資源的不合理浪費。這是從以往的只注重開發不重視保護到開發與保護并重的改變。這兩個轉變是我國水資源管理史上的一項巨大突破,無疑將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三條紅線”也會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的三個環節進行了有效的管理,用水總量紅線、用水效率紅線、限制納污紅線分別在取水、用水和排水三個環節,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最后“三條紅線”對水資源管理的任務有了新的要求,它將水資源管理工作更加細致地分類,對以往水資源管理過程中的矛盾進行了梳理,要求將以往散亂的水資源管理統一化,協作化。在水資源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無疑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地區部門利益或是長期利益、短期利益沖突所導致的。三條紅線開展在流域上,但是在區域上實行,這就要求流域與區域之間的管理協作化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促進水務一體化改革的深入,將要求城鄉供水統一化管理,這為實現統一水源的調度、高效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4結語
水資源的保障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對當今我國水管理制度進行有效改善,才能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它將對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起到無比深遠的影響,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堅實的后盾。
參考文獻:
[1]Shiklomanov I.A.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of world water resources [J]. Water International,2000,25: 11-32.
[2]余謀昌.中國資源現狀[J].中國城市經濟,2004,(8) : 4-9.
[3]徐彬. 水資源的危機警示[J]. 決策與信息,2004,(8): 6-7.
[4]孫中偉.中國水資源問題對策新論[J ]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1)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