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本篇造價師論文對國內外工程造價管理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及借鑒,總結國內外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模式與特點,推測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趨勢,并提出了應對國內外工程造價管理的差距,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推薦期刊:《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雜志由廣東省建設廳主管、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和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聯合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CN44—1644/TU)將于2008年1月正式創刊。該刊物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廣東工程監督與檢測》(CN44—1583/TU)更名而來,并增加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為第二主辦單位。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加快工程造價管理體制改革,早日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變得必要而緊迫。本文通過對我國與發達國家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比較與分析,從多個側面總結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不足,尋找改革和發展的突破點,試圖提出符合市場化運作要求的管理新思路與新辦法。
工程造價管理有 2 種管理,一是建設工程投資費用管理,屬于投資管理范疇,為了實現投資的預期目標,在擬定的規劃、設計方案的條件下,預測、計算、確定和監控工程造價及其變動的系統活動。二、工程價格管理屬于價格管理范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管理分 2 個層次:1.在微觀層次上生產企業進行的成本控制、計價、訂價和競價的系統活動。2.在宏觀層次上政府利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對價格進行管理和調控。
國內外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模式與特點
1.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工程造價的管理趨于科學合理。但是目前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影響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正常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忽視價格機制,行政干預過多。二是割斷工程造價和流通領域價格的聯系。三是缺乏信息加工和傳遞。四是投資主體責任制未完全建成。五是領域內的高素質從業人員較缺乏。
2. 國外工程造價管理的模式與特點
隨著國際建筑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已在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上運行,已形成了許多國際慣例。這些成功的經驗在我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中均可借鑒。
(1)美國工程造價的管理。美國有統一的計價依據和標準,是典型的市場化價格。工程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機械消耗定額,不是由政府部門組織制訂的,而是由幾個大區的行會(協會)組織,按照各施工企業工程積累的資料和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出平方英尺建筑面積的消耗量和基價,并以此作為依據,將數據輸入電腦,推向市場。這些數據資料雖不是政府部門的強制性法規,但因其建立在科學性、準確性、公正性及實際工程資料的基礎上,能反映實際情況,得到社會的普遍公認,并能順利加以實施。
(2)英國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造價管理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幾百年的實踐形成了全英統一的工程量標準計量規則(SMM)和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使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個科學化、規范化的頗有影響的獨立專業。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由財政部門依據不同類別工程的建設標準和造價標準,并考慮通貨膨脹對造價的影響等確定投資額,各部門在核定的建設規模和投資額范圍內組織實施,不得突破。對于私人投資的項目政府不進行干預,投資者一般是委托中介組織進行投資估算。
從上述幾個經濟發達國家的管理方式看,工程造價管理均處于有序的市場運行環境,實行了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在價格的確定和管理上以市場和社會認同為取向。同時,政府的宏觀調控,先進的計價依據、計價方法、發達的咨詢業、多渠道的信息發布等做法,基本上代表了現行工程造價管理的國際慣例。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趨勢
1. 工程造價管理的國際化趨勢
隨著加入 WTO 中國經濟日益深刻融入全球市場,跨國公司和跨國項目越來越多,許多項目要通過國際招標、咨詢或 BOT 方式運作。同時,我國企業走出過國門在海外投資和經營項目也在增加。隨著國內市場國際化,國內外市場全面融合,外國企業必定利用其在資本、技術、管理、人才、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擠占我國國內市場,尤其是工程總承包市場。
2. 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化趨勢
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化發展趨勢給工程造價管理帶來很多新的特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己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運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網上招投標,開始實現了工程造價管理網絡化、虛擬化。而我國工程造價管理軟件也大量應用于造價工作中,同時還有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工程造價管理軟件開發公司。種種跡象表明工程造價管理更多的依靠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未來的工程造價管理必將成為信息化管理。
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分析研究對策應從國情出發,既要以積極的態度抓住機遇,又要以謹慎的態度迎接挑戰,特別是加入 WTO 的過渡期已經過去,真正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化不適應為適應,構建起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慣例要求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1. 規范國內工程造價咨詢市場。首先,要積極開展人才培訓,提高咨詢服務單位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術資質等級。其次,對現有從事咨詢服務單位進行清理、整頓,對不合格的要清除。最后,制定咨詢服務機構的行為規范,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2. 改革和完善工程造價的計價依據及計價辦法。計價依據及計價辦法的改革和完善是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關鍵。要繼續完善和改革現行工程造價計價依據及計價辦法。計價依據及計價辦法改革和完善的思路應該是:統一量,放開價,指導費。
3. 加強全國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網絡的建設及應用。信息化工作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礎,工程造價信息化應該圍繞為工程建設市場服務,為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服務這條主線,組織技術攻關,開展信息化建設及應用的更大發展。
4. 對造價工程師的重新定位。目前我國的造價工程師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造價工程師還不能得到國際互認,到國際市場上承攬業務更有困難。因此,在新的形式下急需對我國的造價工程師的考試要求、職責范圍等進行重新定位。
結束語
總之,如何加快中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步伐,盡快縮短與國際間的差距,剖析存在的問題,探討科學的管理模式,是擺在工程造價管理者面前的實際問題,為推動我國建筑工程價格管理的規范化、市場化和科學化進程,使我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不斷深人,作為從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每一位執業者都應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