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工程地質學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近期的研究成果已實現了向建筑工程勘察方向發展,技術人員的知識得到了更新換代,建筑工程技術不管從勘探手段、測試設備、試驗儀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還是技術人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地質勘察報告是建筑工程設計的重要依據,是保證滿足上述兩個技術條件的必備資料。科學的地質勘察報告不僅能提高建筑設計質量,還可節省工程量,減少投資,從而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字:建筑工程;地基變形;地質勘察;承載力
Abstract: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it is the guarantee to meet the two conditions of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The science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ut also can save the engineering quantity, reduce investment, so as to br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deformation; geological survey; bearing capacity
中圖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當前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建筑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大建筑物地基,有時通過詳細勘察尚不能全部查明情況或取得全部所需資料時,則需進行施工勘察。當前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著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對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性和價值認識不夠
地質勘察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揭示地質構成,二是提供土體的力學指標;地質構成決定基礎處理方案的選擇,力學指標對工程造價影響很大。眾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靠鉆探勘察,建設場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沒有可比性,因此建設單位選擇一家專業技術強,操作規范嚴謹,能準確提供成果的勘察單位相當重要,對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順利進行、節約投資都有重要的意義。
1.2地勘部門地勘報告質量不高
地勘部門提出的地勘報告'質量不高,并不乏錯誤。現某些地勘報告其內容簡化到不提供土工試驗指標,不作評價,不作明確的結論和提出建議性工程處理意見等。一些報告中該省略的不省略,不該省略卻沒有;不該附的圖附上,需要的表格又沒有;文字不多,卻廢話連篇。其做法是蒙哄不懂專業的管理人員和去迎合部分設計人員只要提供地基承載力這一指標。
1.3勘探方法不對
一些勘察部門用所謂的靜載荷試驗壓裂探坑兩側土層為準來確定承載力,其做法是一種誤導,是不科學的。試想,壓裂較淺和較深的兩側土層所需的壓力大小都不一樣,究竟取用哪一壓力定值來作為地基承載力。另外,壓裂兩側土層又怎能替代或者說明該壓力值就是豎直方向土層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
1.4工程地質勘察缺乏監管
工程地質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階段進行'由建設單位自主選擇勘察單位,一般建設單位缺少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地質勘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對勘察單位要求不高,有個成果就可以,鉆探費用上考慮多點,對技術的要求就輕了。地質勘探是野外作業、土工試驗和資料整理,整個過程只有勘探單位獨自完成,沒有監督,到底鉆了幾個孔,鉆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樣,土工試驗做了多少,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單位的“良心”活。現在施工圖審查也對地質勘察成果進行審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資料造得過得去都能通過,地質構成與實際施工嚴重不符時有發生,力學指標的精確性更是無法判別。
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方法和取值問題
地基承載力決不是用一種方法就可以確定的,而是要根據《規范》表格、靜載荷試驗方法、動力或靜力觸探方法、土的強度理論計算、鄰近條件相似的建筑物經驗確定。由上述五種方法得到承載力后,再經過分析,綜合取值才能得到地基承載力。在上述方法中,一般以野外鑒別、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查《規范》表、動力靜力觸探方法和理論公式計算方法為主要的確定方法。目前,質檢部門只承認的現場靜載荷試驗法是當遇到地質條件復雜、土質很不均勻或遇到重大工程時才采用的一種方法,但在一般不具設備條件和壓力達不到的情況下,很難實施此方法。用現場靜載荷試驗確定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其正確的方法:
1、強度控制法,即以比例界限PO值作為地基土承載力。它適用于硬塑 堅硬的粘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土。
2、相對沉降控制法。根據沉降量和承壓板寬度的比值s/b確定,對于黏性土采用s/b<0.02對應的壓力為地基承載力,對于砂土采用s/b≤O.01~0.015對應的壓力為地基承載力。
3、極限荷載法。當P—s曲線上的比例界限出現后,土很快達到極限荷載Pu,將Pu除以安全系數F(F=2.0 3.0)作為地基土承載力。如地基土,一般在深1.0m~2.0m以下均為碎E+(P2礫石、卵石為主),即使用靜載荷試驗方法確定承載力,也應用強度控制法或極限荷載法。
三、地基承載力控制與變形控制
規范規定設計等級為甲級和乙級的建筑物, 均應按變形設計。對于如何執行這一規定, 設計人員中有一些困惑, 是否所有的甲級和乙級的建筑物都具備了按變形設計的條件? 如何按變形設計? 按變形設計控制是否承載力就不起控制作用了?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是地基基礎設計必須同時滿足的兩個基本要求, 缺一不可, 設計時必須同時進行地基承載力的控制與地基變形的控制。在有些情況下, 滿足了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變形要求也就自然滿足, 這時地基承載力是控制的條件; 有些時候, 變形是控制性的, 只要滿足了變形的要求, 承載力也自然滿足。但在很多時候, 這兩個條件不一定是同時滿足的, 都需要進行驗算。
如何理解上述三種情況呢?
例如, 持力層是低壓縮性的粘性土, 厚度不厚, 地基承載力和壓縮模量都比較高, 下臥層是卵石層, 只要基底壓力小于容許承載力, 變形將遠小于規范規定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對于這種情況, 地基承載力是控制性的, 而變形是自然滿足的。又如, 軟土地基的表層有相對較高的地基承載力, 下面有厚層的軟土, 按承載力計算雖然可以容許較高的基底壓力, 但由于變形超過了規范規定的地基變形允許值, 不得不降低基底壓力使之滿足變形規定。這時變形是控制性的, 變形滿足了規范要求, 地基承載力也就自然滿足了。除了上述兩種比較明顯的極端情況之外, 更多的情況可能是不容易判斷, 或者需要更多的經驗才能判斷, 這時往往承載力和變形都要驗算。地基承載力控制與變形控制所考慮的問題不同, 側重面不同, 控制的條件不同, 需要具體分析, 強調一個方面而忽略另一個方面都是不合適的。
地基承載力控制可以用一個設計表達式表示,荷載條件是比較明確的, 影響地基承載力控制的主要因素是對持力層和軟弱下臥層承載性狀的估計。可以通過對地基土穩定性的分析, 估計地基所處的狀態, 或采取控制性的工程措施控制安全系數, 不使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發生。計算地基變形時, 荷載和對土層的性狀的估計都是影響地基變形計算結果準確性的主要因素, 這方面的難度和地基承載力控制基本相似。但最困難的是對建筑物承受變形能力的估計, 建筑物承受變形能力隨結構類型與施工質量而異, 規范提出的允許變形值僅是很粗略的概率估計。
總結:
一些建筑質檢部門當前只認定由現場靜載荷試驗得來的承載力,而排除其他主要確定地基承載力方法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誤導,這違反了科學技術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所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之所以當前地勘工作和報告質量不高,地勘報告中忽視提供由理論公式計算和《規范》查表確定樂載力所必需的一些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就是由上述錯誤的指導思想導致而成的,這違背了經多種方法、綜合分析取值的科學方法,要堅決克服這種片面性。對于當前地勘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提出來,以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作為從事地勘工作的技術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精通業務,精心做好工程地質勘探工作,不斷提高地勘水平。否則,在驗收工程時必須有地勘報告的這一國家規定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并有可能釀成工程事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 87-2012)》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2012
【2】唐輝明《工程地質學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4
【3】《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200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