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市場
![]() |
期刊名稱: | 中國電影市場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3308/J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6-3714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 |
主辦單位: |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電影市場》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國電影市場》是宣傳黨和政府關于電影發行放映的方針政策交流國內外電影市場信息宣傳行業干部職工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交流業務技術經驗是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以研究電影產業經濟報道電影市場動態宣傳電影產業政策統計電影市場相關數據為主兼顧電影行業內的學術成果展示電影藝術創作分析評論的國內唯一電影經濟類期刊自創刊以來緊扣我國電影事業發展的脈搏抓住電影產業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資訊覆蓋廣泛學術成果權威產業動態前瞻數據統計嚴謹而受到廣大讀者和相關從業人員的喜愛
《中國電影市場》目前開辟有國產新片推介產業論壇營銷與策劃市場掃描戰例分析影人論壇觀察與思考技術與市場數字電影市場院線風云等欄目
《中國電影市場》主管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單位: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出刊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主編:姜忠亞創刊時間:1951年國際標準刊號:1006-3714國內統一刊號:11-3308/J
《中國電影市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電影市場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電影市場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電影市場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期刊欄目:國產新片推介、產業論壇、營銷與策劃、市場掃描、戰例分析、影人論壇、觀察與思考、技術與市場、數字電影市場、院線風云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
• 辦刊宗旨:《中國電影市場》(月刊)創刊于195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宣傳黨和政府關于電影發行放映的方針政策,交流國內外電影市場信息,宣傳行業干部職工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交流業務、技術經驗。
《中國電影市場》以研究電影產業經濟、報道電影市場動態,宣傳電影產業政策、統計電影市場相關數據為主,兼顧電影行業內的學術成果展示、電影藝術創作分析、評論的國內唯一電影經濟類期刊。自創刊以來緊扣我國電影事業發展的脈搏,抓住電影產業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資訊覆蓋廣泛、學術成果權威、產業動態前瞻、數據統計嚴謹而受到廣大讀者和相關從業人員的喜愛。
• 2015 年《中國電影市場》雜志第1期論文收錄查稿:
1 關于對河南濮陽星光影城等17家影院違規行為處理決定的通報………………………… 1
2 《校車安全》系列電影科教片在京首映 …………………………本刊記者; 4
3 電影·新年的陪伴——電影頻道元旦節目推介 …………………………本刊記者; 5-6
4 電影眾籌的模式和新玩法 電影眾籌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趙佳佳; 7-8+22
5 從電商排片看互聯網時代的垂直公司與生態鏈………………………… 趙軍; 9-10
6 電影投融資宏觀系統 …………………………海闊;唐晨光; 15-17
7 網絡營銷:得觀眾者得天下 …………………………李爍; 17-18
8 印象政和七星電影城——數字影院改造建設亮點多 …………………………陳華;顧陳江; 23-24
9 淺談中國動畫電影飛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張律; 25-27
10 NEC激光無機房方案打造耀萊奢華影城 …………………………本刊記者; 27
藝術論文:談當下電影文化產業的發展管理模式
摘要:傳統武術文化蘊含著深邃的古代思想精華,對此進行深入挖掘與恰當呈現,顯然十分有利于提升電影的精神品位、增強其民族風格。武術以攻防格斗的動作為主體形態、以套路為基本單位,是中華民族在歷史演進中不斷創造積累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它融匯了陰陽五行學說,以及儒、道、佛等多元理念,蘊含著豐富的古代思想,被視為“國粹”之一。陰陽五行是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其中,“陰陽離合”(《內經》)觀念是武術技擊理論和方法的核心,由此衍生的剛柔、虛實、動靜等陰陽關系的對立統一與相互轉化機制,在大多數拳術或器械套路中都有運用。“五行”觀念則進一步認為:所有事物相互間都存在著相生相克、互利互害的可能。這些理念使武術活動注重剛柔相濟、內外呼應、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豐富完善了武術技法和理論體系。儒家文化認為:要實現“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的政治抱負,就應重視武藝軍旅之學。《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主張“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這些學說讓統治者十分受用,因此也極大推動了技擊武術之拓展。此外,儒家講求的“仁、義、禮、智、信”以及經世致用等哲學觀念,也深刻影響了武術的倫理價值觀。
關鍵詞:電影文化,藝術特點,文化產業
道家哲學對武術的指導更為具體。老子強調“反者道之動”,若此則可“致虛積”“守靜駕”。進而,便能夠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是至堅”(老子《道德經》第43章)……顯然,在太極拳等項目中所強調的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慢制快等理念,無疑直接體現了老子思想。莊子主張“夫大道不稱……大勇不忮”(《莊子•齊物論》),由此指出了武術的至高境界———擺脫招式、技能與器械束縛,追求一種心胸開闊、至剛至大的精神境界。當然,對武術文化影響最大的還是佛教。相傳,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來華后首創了“少林拳”,在此基礎上,原先散落各地的拳術、散打、器械和功法,才逐步衍生為少林、武當等多種武術流派,并最終形成了“中華武術體系”,武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也才得以奠定。佛門武術講求五戒十善、恩威并濟、悲智雙運———既要有慈悲的攝受,也要有武力的折服,如此才能捍衛公理、伸張正義。顯然,佛教給武術注入了慈悲、智慧、勇敢等理念,升華了武術的精神,制約了利用武術去爭強斗狠的惡劣傾向。可見,我國武術文化在形成過程中,蓄積、負載了大量精辟的傳統思想。可以說,武術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浸染著濃郁的民族精神與氣質。因此,在那些采用了武術元素的影片中,便常常呈現出鮮明的中華風范。此外,武術活動在傳播傳統思想觀念時,很少直接訴諸赤裸的教化或灌輸,而是將思想觀念的傳播蘊含在武術行為當中,讓習武者在演練或交鋒中去頓悟、領教其精髓。武術這種傳達理念的方式,顯然很符合電影創作的藝術規律———讓觀眾通過觀看銀幕故事去感受微言大義,《俠女》(1971)、《少林寺》(1982)、《武當》(1983)、《推手》(1991)、《臥虎藏龍》(2000)等影片都屬此類杰作。可見,武術在賦予電影視聽奇觀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電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