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為本?;A教育應對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培養?;A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要求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要求家庭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質,為小學生在家里的素質培養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家長更要改變思想,在為兒童選擇學校時不只是一味地看學校成績、升學率等,要注重該學校的教師素質、文化底蘊等。家庭的改變亦是應對應試教育持續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教育,教學模式
學校自身,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增加音樂、美術、體育、課外勞動等課程,讓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上,要改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標準上,要改變過去單純的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把體育、音樂、美術、課外實踐活動等納入考核,全面衡量一個學生;再者,要改革小學的辦學體制,形成基礎教育多樣化的辦學格局。
現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巨大,老師要以身作則,有終身教育的意識、責任意識。教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為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學校要構筑高效率的課堂,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人的創造思維發展的重要過程。教育要在內容上、方法上和各個環節上由單一走向多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確定科學的教育目標,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組織教育,例如多媒體、網絡等,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啟發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提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全面發展,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和發展性,提高課上的實際利用率。
小學素質教育已開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應試教育依然嚴重,實現素質教育有一定差距。相信經過種種措施一定會完成在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小學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全面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不僅美觀、有特色,而且富有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
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素質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素質教育的實踐模式正處在積極探索和建設之中。但素質教育是一個“老問題、大問題、難問題”,我國長久以來的傳統教育、社會環境、應試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其中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難以推進的深層次原因。一些地方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一些學校對待素質教育態度積極,行動遲緩,認為可以說說不可真做,就是真做也不在主課中做。一些家長競爭目標不斷提高,競爭重心不斷偏移,不僅想讓孩子上大學,而且想上好大學,從幼兒園階段就讓孩子上各種校外輔導班。素質教育難登教育之門,傳統觀念為其存在之源,社會意識為其盛行之由。
對于素質教育,社會應給出一個較清晰的概念,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要改變對學校和人才的評價觀念,不再給學校必須應對應試教育的壓力,同時不能放任一切權利,不致于有些學校把素質教育等同于給學生減負、減課業、給學生權利。社會要從法律上確認學校與家長在安全方面的義務和責任,解開學校、教師的手腳。提高民族素質,實施小學素質教育,關鍵是要社會轉變教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