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下,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語文教師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越發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能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本文對遼寧省高級語文教師李愛華的課堂實 錄——《袁憲傳》進行分析,從她的課堂講授藝術、課堂提問藝術、課堂教學管理藝術、課堂評價藝術四個方面著手,總結并歸納了李愛華的課堂教學藝術,從中得出其對當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課堂教學新制度,教學藝術模式,教學論文發表
目前,語文課程改革正在遼寧省如火如荼地展開,語文教育工作者紛紛響應改革,在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后,形成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藝術。沈陽市120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李愛華就是追求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典范之一,她所輔導的青年教師公開課多次獲省市國家級獎勵,所教班級語文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筆者以李愛華的課堂實錄——《袁憲傳》為對象,分析并總結李愛華課堂教學藝術如下:
一、課堂講授藝術──注重“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1]第三部分實施建議第一條教學建議第三點提出:“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在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論文網推薦:《小學教學設計》,《小學教學設計》是以小學語文教師和教研員為主要對象,以教學設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類期刊。2001年創刊,它立足前沿,科學指導,啟迪思維,實用性強,深受廣大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的喜愛。本刊六個常設板塊交相輝映,彰顯教學理念、演繹精彩課堂:理論網站教學頻道、名師精品、教研視窗、測評園地、實踐空間。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在《袁憲傳》的學習中,李愛華首先帶領學生發現問題──找出文本中的重點字詞;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深入研究這些字詞的意義并疏通文意;討論結束后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從學生板書的釋義出發,總結翻譯字詞的方法。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師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學在其中,樂在其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張開思維的翅膀,享受自己思考與合作釋疑的快樂。
二、課堂提問藝術──積極引導,注重拓展延伸
有價值的課堂提問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激活學生的知識庫,喚醒學生的想象。李愛華的課堂問題設置的特點在于她十分注重問題的引導性、遷移性和拓展性。比如《袁憲傳》中的“庠序”一詞,她將這個詞的教學分作三步走。第一步詮釋:“這個詞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學校’”;第二步追問:“我們還在哪見過這個詞?”學生隨即答出“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第三步拓展:帶領學生重新回顧了與《寡人之于國也》相關的文學知識。學生在李愛華設置的問題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地進行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既鞏固了新的知識,又復習了舊的知識,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李愛華總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別具匠心的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并在他們思考表達之后適時表揚,讓學生有所收獲、感到愉悅。在不自覺的提問與回答中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學生感受不到提問的壓力,在放松的狀態下積累知識。
三、課堂教學管理藝術──民主自由,親切自然
李愛華的課堂氣氛是十分活躍而熱烈的,這在文言文的課堂中甚是少見。講《袁憲傳》一課時,李愛華設計競賽環節:每組派一名代表輪流去黑板板書字詞的意義。當時的課堂氣氛一下達到高點,學生有秩序的每組派出一個代表,但在到達講臺時學生忽然開始“哄搶”自己熟悉的字詞,一時間臺下的指揮聲、臺上的爭搶聲交織在一起,孩子們活潑的身影、熱鬧的“搶奪”使這堂文言文課變得可愛異常。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2]。”李愛華追求民主自由,在課堂中完全充當引導者和維護者的角色,寬嚴適度、善于控制,既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保證課堂秩序井然有序的進行。
四、課堂評價藝術──多角度評價,注重鼓勵性、針對性
法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3]。”好的課堂評價能夠充分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自信心,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李愛華善于使用多樣的、生動的鼓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如對照意義時,有的同學把“仍知太常事”的“知”寫為“知道”,李愛華先是問寫錯的學生:“為什么這樣翻譯?”在了解學生的錯誤解題思維后,她沒有給出正確答案,而是循循善誘,給出解題思路:“聯系上下文試試?”該生重新思考,最終給出正確答案。李愛華當即鼓勵并總結說:“這回答對了,理解文言文字詞有時要注意聯系上下文來翻譯,這樣會簡單得多。”在評價的同時不忘進行學法的指點,讓學生既了解了此題的解法,又了解此類題的解法。
李愛華的課堂教學藝術給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從中可以得到啟示如下:其一,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用自身獨特的魅力喚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其二,要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到樂于學并且會學;其三,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與成長,提高教學效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李愛華這樣的教師,也需要李愛華這樣的課堂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