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前期準備,課程錄制,后期制作這三個階段是視頻公開課制作的完整過程的主要階段。后期制作階段就是通過各種編輯軟件,對錄制好的公開課音頻文件進行后期整理、編輯和制作,知道最后成片制作的一個過程,也是公開課錄制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一個總結和早創造的重要階段。
關鍵詞:制作技術,錄制,藝術
公開課錄制聲音后期制作編輯的方式有很多,一些編輯軟件,如edius、Ae等都能對聲音進行簡單的處理,或者利用專業音頻處理軟件Cool Editpro來處理音頻。不論是通過哪種方式,最終的效果就是畫面與聲音有機結合,力爭給觀看者帶來聲音的時間美感和空間美感,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視頻公開課的音頻工作有其特殊性,我們需要懂技術,也需要懂藝術;要懂聲音,也要懂畫面。調音臺、話筒、效果器、錄像機,這些相關軟硬件知識都需要去掌握。畫面和聲音的藝術表現手段需要去把握,只有這樣,技術手段才能更好的為藝術服務,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一、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顧名思義,就是把公開課錄制的腳本和各項注意事項都計劃好的一個過程。每一節視頻公開課的錄制,都需要前期與老師溝通,確定拍攝方案以及拍攝地點。拍攝地點的選擇不同,就意味著收音環境的不同,那么就需要我們對不同的錄制環境都要指定一套相應的收音方案。
對于普通類授課,我們最常采用演播室錄制。
課程主講人在講臺周邊授課,根據需要采用領夾式話筒或者頭戴式話筒。對于一些頭部擺動頻率不是很高的授課教師,我們采用領夾式話筒,領夾式話筒體積小、靈敏度高、噪音低、可承受高分貝的聲壓級而不失真;而對于在授課時,來回走動范圍比較大的授課教師,我們采用頭戴式話筒,頭戴式話筒的拾音頭靠近嘴邊,可以配以心形或超心形話筒,拾音效果好,并且不易嘯叫。在演播室的錄制環境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視頻公開課,雖然主講人是授課老師,但是也會涉及到提問環節,所以我們在演播廳里布置1至2個強指話筒,用于收同學們回答老師問題的聲音,另外,有老師也會指定學生單獨回答問題,那么就要在現場準備手持話筒。
對于實踐類授課,例如體育類課程,一般采用無線收音設備,主講教師采用頭戴式話筒,在動作示范時便于收音;體育類課程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較少,而跟著教師做動作的情況較多,因此,現場需要吊桿,收學生和老師運動的環境音。
二、公開課錄制環節
公開課錄制過程,就是按照事先計劃好的腳本和方案,用攝像機、拾音話筒等器材進行實地錄制的一個過程。視頻公開課的主要音源就是授課老師的語言聲,也就是“說話聲”,因此音色和音量的起伏變化不是很大,常用的錄制方式就是近距離拾音,對音色的加工也不需過多,只需要保持原聲的清晰度和圓潤度,再加以適當的降噪處理即可。為了提高音色的藝術表現力,可以適當通過調音臺,對四段均衡器進行調節,詳細如下:
(1)HF:6—16kHz,影響音色的表現力、解析力。
(2)MID HF:600Hz—6kHz,影響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3)MID HF:200—600Hz,影響音色結實度。
(4)LF:20—200Hz,影響音色的渾厚度和豐滿度。
因為我們采用高清電視轉播車錄制視頻公開課,停車位置與演播廳之間距離較遠,用音頻線傳輸,音質損耗的比較厲害,因此我們在演播廳設置一級調音臺,通過一級調音臺將聲音放大后送入轉播車的二級調音臺,這樣,保證了聲音信號錄制下來損耗小,音質好。此外,在公開課錄制環節,我們后期需要對講課老師的授課內容添加字幕,因此,一級調音臺輸出一路給電腦,單獨錄制授課音頻,便于課程錄制結束后立即開展打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