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在闡述全納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態發展背景基礎上,分析了中職教師在電子商務混合式教學應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根據現階段電商混合式教學課題研究所獲實踐成果,提出教師應努力通過師資培訓、資源整合、同伴引領、平臺應用、課賽融通等多措并舉,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持續深入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創新應用,以進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關 鍵 詞] 全納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提質增效
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新時代發展新契機。鑒于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的人才培養需要,我們這支中職教學科研團隊以《基于超星泛雅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以網店客服為例》的課題研究方式進行思考,在中職教學模式探索實踐中有意識地借鑒高職院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從傳統課堂授課方式轉向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應用。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
混合式教學是順應時代產生的一種教與學新方法,既繼承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優點,又發揮了信息化的優勢[1],而其快速發展應用與中等職業教育所處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一)全納教育理念的積極倡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積極倡導全納教育,將其定義為:通過增加學習、文化與社區參與,減少教育系統內外的排斥,關注并滿足所有學習者多樣化需求的過程。這一教育思想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2]。這其實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全納教育理念的延伸與拓展,也引發了中職教育工作者在全納教育視域下對教學的重新審視與思考。
教科文組織還指出,全納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確保教師為所有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負責,提供每個學生都可獲得的一系列選擇,而不是只為某些學生提供有區別的選擇[3]。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積極回應,它能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學習支持,為實現“人人出彩”積極助力。
(二)“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態的創新發展
在“互聯網+”教育大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拓展跨界應用領域助推教師智能助手的深度應用。以北京超星為代表的網絡教學平臺,能有效整合智能教學工具和數字資源,其能輔助教師創新應用人工智能新技術,為課堂教學擴容提質,加快傳統教學模式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三)知識建構主義的重要啟示
從建構主義觀點來看,學習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進行主動意義上的建構[4]。筆者所在課題團隊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研究實踐也印證了這一教學模式的長處:能夠充分實現線上與線下優勢互補,既能發揮線上優勢,讓學生借助移動學習工具提前學、隨時學、反復學,將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又能利用課堂反饋及時調整進度,因材施教[5]。線上、線下兩者相得益彰,對實現學生知識自我建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混合式教學在中職課堂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課題團隊認真設計并面向廣西南寧市的中職學校發放《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混合式教學應用現狀調查問卷》,發現現階段中職教師應用混合式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方法策略的學習亟需加強
調查顯示,超半數受訪教師對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方法、策略了解程度一般,有34%的教師自認為比較了解,可見大部分受訪教師對混合式教學設計方略的認知學習仍需加強。畢竟有效的教學設計是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充分掌握教學方略,才能切實提升教學有效性。
(二)新教法和信息技術難以整合應用
統計表明,近六成受訪教師表示,對教學內容、方法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運用不熟練,表示能熟練運用的教師僅占比6%。足以見得,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教法的綜合運用能力亟待提升。
教師本人的信息素養和技術應用水平,必然影響其運用混合式教學平臺創設情境、整合教學內容的能力。能力不濟會導致教師難以組織高質量的混合式教學活動,更枉論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
(三)線上線下教學平衡能力有待提升
據調查,超過50%的教師表示難以協調好面授教學和在線教學,另有近四成受訪者表明只在多數情況下能平衡兩者關系。可見,中職教師想要科學協調好線上、線下兩方面教學安排,確實存在一定困難。這意味著要想科學開展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仍需持續思考和開展應用研究,強化時間管理,加以實踐再上升為理論,進而指導日常教學。
三、應對策略與具體運用實踐
(一)強化師資培訓,拓展教師自學實踐
推薦閱讀:電商領域論文發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