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西南科技大學校團委、校關工委共同制定并發布了“關于聯合開展老少共建團支部”的活動實施方案。該方案設立了活動領導小組,以聯系關工委聯系100個基層團支部為主導,利用校團委有效的組織機制和暢通的工作渠道,全面展開學校共青團基層建設活動。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路徑探尋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4)38-0000-00
市場經濟是高度社會化的商品經濟,個人利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承認和一定程度的強化,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評價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多元文化擴展青年學生對人生觀和價值觀面臨著諸多選擇。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便捷,一方面使人們快速地獲取了信息;另一方面,也使母語文化遭到沖擊。當代青年學生越來越崇尚個性。個性的表達愿望和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如何引導青年發展積極健康的個性,是當前學生工作的新課題。如何培養學生既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又能辨別是非、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的路徑范例
1.充分做好校內結合工作——湖南大學“三進”引導模式
湖南大學將“三進”工作與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青年人勇開風氣之先的光榮傳統,通過舉辦每年一屆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紀念“一二•九”運動、愛黨愛國愛笑青春頌合唱比賽以及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的開展,著力建設健康高雅、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以先進的校園文化影響、感染、激勵、培育青年學生,使同學們在陶冶情操的同時,自覺成為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
將“三進”工作與加強艱苦奮斗教育相結合,引導青年學生牢記“兩個務必”,進一步樹立艱苦奮斗的信念。以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為載體,為青年學生營造奮斗氣氛,打造奮斗空間,培養奮斗才智,激發奮斗熱情,引導青年學生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去,通過艱苦奮斗創造出永恒的青春。將“三進”工作于實現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結合,通過開展“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創業設計大賽、職業生涯規劃等活動,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努力將青年學生培育成為思想成熟、素質全面、能力過硬的“四有”新人。加強青年學生先進典型的選樹工作,為優秀青年學生脫穎而出、人盡其才創造平臺,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成就事業。
2.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廈門大學“興業證券”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
廈門大學團委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研究,為能使專業教育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到社會專業技術的發展動態,切實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大膽采用項目化運作模式,走社會化道路,圍繞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提升就業潛力的中心,結合廈門市的特區優勢和廈門大學的區位特點,努力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打造素質拓展的社會平臺,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縮短了在校大學生與社會和企業融合的時間。這對培養學生的時間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現代科技人才必備的素質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學生領悟理論應用于時間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進而形成了積極主動地拓展自身組織的良好風氣。這種嘗試,更加促成了廈門大學“興業證券”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營的出現。
3.創新基層團建——西南科技大學“老少共建團支部”模式
“老少共建團支部”不僅是一項具體的工作,更是西南科技大學育人精神的實質體現,肩負著構建和諧校園、加強青年團員信念理想教育等重要使命,為抓好學生黨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老少共建”活動通過督導學生學習生活、指導學生社團工作、幫助教育網站建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將活動落到了實處。此外,“老少共建”領導小組還組織開展了諸如“我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讀書征文大賽、主題班會、演講、辯論卡、聯歡、倡議等一系列妙趣橫生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從而加強了老少兩代之間在交流上的互動。
二、A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路徑探索
A高校結合自身工作特點,探索出“六求”大學生思想引導模式。
1.求“真”——思考分析引導
根據大學生思想不夠穩定成熟,政治信仰不夠堅定,對外界事物的認知還不夠全面的特點,引導大學生從正確的視角觀察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求“真”精神探究各類社會現象的本質、辨析各種社會思潮實質,善于從理性層面上對所看到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進行再認識、再思考,從而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方向。
2.求“善”——品格重塑引導
根據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以及正處于人生發展歷程中關鍵期和人格再造期的特點,引導大學生培養崇高的思想品質、堅定的政治品質、高尚的道德品質、健康的意志品質,培育大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和社會主義的深厚感情,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3.求“美”——文化熏陶引導
在時代的喧嘩與躁動中,大學生具有旺盛的文化藝術需求與文化創造活力,同時非主流校園文化正不斷演變發展變化,逐漸體現出文化追求的低俗化、文化功能的工具化、文化行為的商業化、文化表現的另類化特點,引導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發展現代文化、認同主流文化,在發揮青年大學生文化創造力的同時,通過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實現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滲透。
4.求“實”——實踐服務引導
根據大學生生活圈子局限,缺少接觸社會、了解國情、體驗生活,服務民眾機會的特點。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直接參與社會活動、積累社會經驗、提高社會認知、形成正確的社會態度,真正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在社會服務中,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培養大學生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品質,形成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正確的思想觀念。
5.求“特”——個性展示引導
根據大學生個性鮮明張揚而又內斂隔閡、自信自主而又自卑依賴、樂于表現自我而又標新立異、思想開放獨立而又自我中心、早熟老練而又叛逆幼稚、追求非主流生活去大眾化而人際交往又廣泛多元化的特點,引導大學生在正確思想的指引下、公認的價值道德體系中,凝聚共性、張揚個性,實現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6.求“強”——就業創業引導
根據大學生創業就業期望值過高,留戀城市、難下基層、貪圖舒適、追求穩定以及害怕冒險的特點,引導大學生將個人自我成長、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個人理想與經濟發展、民主復興、國家富強的社會理想相結合,在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指引下,提高服務社會的意識與能力,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實現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毅,周妮笛,何偉光.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體系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 2009(8).
[2]任飛.從胡錦濤的青年觀談當代青年思想引導[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28).
[3]余守萍.分類引導——新時期大學生思想引導的重要舉措[J].理論觀察,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