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職業教學的層次上有哪些區分,教學管理中應該怎么去解決一些問題,同時在當下教學管理的新模式對這些又有何影響及意義呢?職業教學管理的新發展方向技巧有何方案?《職業教育》本刊是國內第一份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的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雜志,受國家教育部職成教司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培訓就業司的直接指導,為廣大職教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教學成果,發表科研論文的機會。本刊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受益于社會,社會也可受益于職業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和神圣職責。凡事當遵循其客觀規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教育更是如此。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層次劃分的問題所在,拋開工作經驗與教育規律,硬性賦予你授予職業教育學歷資格的資格。這其中更大的潛在問題是,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更難以對接更高層次的在職教育。舉例來說,就是無法滿足企業中的職業人在職學習與業余深造的需求;在國外,企業中的員工或是經理仍可以來到學校參加在再學習,你已經具備相當的職業經驗與業務能力,你仍有機會來到學校吸取更多的職業力量,一個中層管理者仍可到職業學校來專門選讀更高的領導力課程。但在國內,這方面的培訓都被社會的專業培訓機構及企業內部大學所承擔。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層次,教學技巧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 lay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regardles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laws, hard to give you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 The greater potential problem is that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ore difficult to docking in-service education of higher level. For example, is unable to satisfy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f professional people on-the-job learning with the needs of amateur study; Abroad, the enterprise staff or manager can still came to school to learn, you already have a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nd business ability, you st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ome to school to learn more professional power, a middle managers can still be to specially selected reading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leadership. But in domestic, this aspect of training are soci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within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skills
一.目前我國在職業教育的層次劃分所存在的現象
但職業教育內部的層次劃分可能并非如此簡單,先解讀兩個現象:
1.目前我國職業層次的劃分現狀
中職與高職是目前人所共知的職業教育的層次劃分。這種劃分與我國中等、高等教育的歷史沿革有關,是歷史的產物,并非源于職業教育的自身邏輯。真正劃分中職與高職的并非它來自何方,更不能以教學內容定高低,本質的劃分應是它帶著誰(學生)、走向哪兒(目標)。
在我國職業教育的研究中有兩個基本認知,一是類型;二是層次。所謂類型,是針對外部比較而言,例如:某某大學與某某職業學院,職業教育與學術教育被劃分為兩大類別,這已達成共識,或無二意。所謂層次,是針對內部比較而言,例如:某某中職學校與某某高職學院,本文就圍繞其出現的現象展開了具體的論述。
試想,一個初中畢業生可以入高中學習,高中畢業后可再入高職學習,但當初的初中同學畢業后可直接讀中職,中職畢業后再讀高職。既然兩人都達到或勝任高職的教育條件,那職業教育的中職與學歷教育的高中差異幾何?意義何為?
2.職業教改中的內容質疑
在辦學評估或教改評估中,專家常常針對課程開發內容的“深與淺”提出質疑。常常問:課程的內容設計太簡單了,應屬中職,而高職要在內容上顯出高等的層次。真正判定教學內容是中職還是高職的不應只關注內容的難易,而另有其解,它與學員對象,尤其是學員的工作經歷高度相關,這是第一性的。
二.工作經驗對職業教育層次劃分的影響
簡單講,只要學生入學時沒有工作經歷,不管你怎么教改,都只是中職層次。職業教育的層次劃分應牢牢把握三個基礎:工作經驗、能力積累、職業追求。如果以這三個角度作為職教層次的劃分基礎,去反觀與把握成熟職教國家的層級體系,如德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就會發現人家的設計較為科學。這里僅圍繞工作經驗對職業教育層次劃分的影響。
既然是職業教育,當然要培養具備相應工作能力的職業人。作為職業教育的生源輸入或培養對象,學生的現狀即工作經驗是開展后續教學的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如果學生的工作經驗相當,那么他們面對的培養層次也應相當。
1.目前我國對于學生無工作經驗現狀分析
就國內情況而言,目前的中職、高職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幾乎沒有工作經驗。只要你是按正規的基礎教育來,如小學、中學,那么可以肯定地說,什么是職業在學生的頭腦中僅僅是個概念,缺少切身的體會與感受,工作經驗約等于零。
還有能力積累與職業追求。能力積累不到一定程度,僅憑在學校練就的幾把刀在空氣中揮舞,你永遠成不了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勇士。職業追求也是源發性條件,我國總講職業不分優劣,無論是政府總理還是環衛工人,都是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現實看這是徹徹底底的空話,小區保安、家務小時工、建筑工地的農民工,再怎么也不會發自內心地拍著胸脯感到職業的榮耀,因為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遠未健全。相反,國外一些國家的職業人在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保護下,可以踏踏實實地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一個電梯工就喜歡自己的工作,他會主動放棄其它機會;一個熱愛銷售的老手,他可能不喜歡承擔起管理的責任,而熱忠于客戶服務的快樂與搞定客戶的快感。
既然讀中職的學生與讀高職的學生都沒有工作經驗,那么他們的培養層次首先面對的都應該是一樣的,都是中職層次。只是所謂的高職應在培養完中職層次后,嚴格講,中職層次的培養結束后還必須經過工作實踐,再深入對接高職而已。從這個角度看,上面專家所談的“應是中職,還是高職的教學內容”就站不住腳了。
2.國內與國外對待職教層次的對比及存在問題
在國外成熟的職業教育國家,他們的職教層次是逐步遞進的。當然,你或許也可以找到國外職業教育也有直接切入高層級資格教育的情況,這并不能否定上述的判斷,人家直接切入更高層級的職業教育是有要求的、是有約束的,對學員的知識背景、專業角度及未來崗位,都有事先的研究,只有適合如此安排才會這樣設計。
在我國,目前還遠沒達到這種精細化程度,對應我國情況所應有的結果說得再通俗點,讀高職的學生本應該在讀完一、二年后就可以拿到中職的資格(或證書或學歷),然后你經過繼續學習(嚴格講,期間或許要加入企業實踐環節),再可以拿到高職的資格。但我國的現狀是,你讀了高職,就只能拿高職的資格,如果你無法完成,對不起,中職的資格不會給你。一來高職學院沒有發中職的資格,二來那顯不出自己高人一等的牛氣勁。
只要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無法滿足更多在職工作者終身學習的需求,我們的職業教育就沒有成功,沒有直接面對市場,就難以成功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