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移動互聯網的信息交互性極大豐富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倒逼職業教育教材編發變革,使教材出版更加關注終端市場需要。移動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教材出版需要以組稿與出版模式變革為突破口,創新教材的內容生產方式和營銷推廣模式,并強化編輯人員的業務能力建設。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教材出版
作者:李豐園
移動互聯網是將互聯網技術、平臺、商業模式等與移動通信技術融合于一體,將成為人類社會生產要素配置中最具效率的要素,會引發職業教育在內容、形式與組織結構等方面的深刻變革。
首先,移動互聯網的信息交互性極大豐富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識,還包括網絡上海量的微課程、視頻公開課、輔助資料及題庫資源等,打通了信息壁壘。其次,移動互聯網的超時空性活化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式。移動互聯網使傳統課堂的“教師中心”不復存在,學生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尋者,可以在真實情境中參與技能的觀摩與體驗訓練,并獲得實時評價,實現因材施教。[1]再次,移動互聯網催生了職業教育的市場化組織模式。一是出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二是出現“訂單式”“委托式”“儲備式”等人才培養模式,市場需要成為職業院校的辦學導向,學校的品牌形象與市場認可度成為辦學的評價標準之一。
職業教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的改變自然會對教材出版提出新的要求。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對職業教育教材出版的要求
(一)移動互聯網增加了職業教育教材出版工作模式的技術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的教材內容不再局限于文字或靜態的圖片,還包括音頻、視頻或者參與式的仿真程序等。一是傳統紙質教材的唯一性地位不再繼續保持,需要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在紙質教材中附加互聯網資源庫,并配套多媒體課件、生產實時視頻以達到內容的高度同步與互補。二是對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與針對性的要求格外迫切。以往教材出版需要經歷“組稿—編寫—審稿—出版”等系列程序,起碼需要10~12個月的時間。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生產周期短,技術更新快,產品的個性化特點明顯,要求職業教育教材內容更新速度加快,出版效率提升。三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材形態從單一的紙質型發展為多樣化的電子形態。視頻課件的拍攝、剪輯與制作等不但需要較高的投入,還需要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進行加密、防盜、打造掛載平臺,推高了教材的整體成本。
(二)職業教育組織形式的變化使教材出版更加關注終端市場需求
傳統的職業教育教材編寫基本采用出版社與職業學校合作策劃出版的方式進行,出版社與企業的銜接較少。這種模式的弊端就是行業企業資源嚴重匱乏,很多教材對行業企業新技術、新工藝的關注度不夠,導致教材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脫節,不能滿足學生技能強化的實際需要。移動互聯網使得職業教育教學組織向“職業教育+企業”轉變,教材就必須緊跟市場,及時反映和服務于企業的生產實踐。教材編寫人員需要深入行業企業生產的第一線,將工作崗位的實際內容、技術技能等相關知識予以整合提煉,以提升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教材出版的新思路
職業教育的教材出版機構需要更新理念,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學要求,不斷創新教材出版模式,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一)以組稿與出版模式變革為突破口,創新教材的內容生產方式
首先需要構建“出版社+企業+院校”三位一體的教材資源開發平臺,改變傳統教材編寫“出版社+教師”的二元組合模式,將教材內容遴選的核心主體定位于“企業+職校”。企業作為教材資源遴選的第一責任人,職業院校教師為文字編著責任人,其他相關人士如優秀技師、非遺傳承人等協同參與課程資源的設計與制作,數字視頻材料與紙質資源有機融合于教材之中。出版單位需要常態化地跟蹤用戶對“立體化教材”的反饋情況,及時修訂與更新。同時這種模式可以實現三方成本與風險的分擔,提升出版效率與質量。
其次需要將移動互聯網新技術充分運用到教材出版工作之中,精心策劃出版流程,組織專業力量如數字化圖書處理技術人員、視頻拍攝藝術設計人員等的參與,認真把好教材編校關。
(二)針對市場變化創新教材的營銷推廣模式
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將“間斷式營銷模式”轉變為“全程營銷模式”,[2]即教材營銷必須前置。當教材編寫方“職業院校—企業”組合定型以后就需要啟動營銷,借助互聯網及傳統媒介對目標受眾(如職業院校、學生、企業、書店等)進行持續的、圖文并茂的立體營銷手段。
傳統的教材營銷主要是教材出版單位的“獨角戲”,從營銷計劃制訂到教輔制作都由出版社完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材出版包含企業、出版社、職業院校等多方利益相關者,因此,教材的營銷也要轉為多元主體模式,由出版社、企業以及參編職業院校共同發力。可以打造一定的網絡空間如微信公眾號等,然后根據教材編撰進度發布有關教材品牌、內容、體例、展銷或者設計等方面的信息,吸引潛在用戶的關注和興趣。
(三)強化編輯人員的業務能力建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材編寫必然會導入現代信息元素,這就要求教材編輯人員具有較好的現代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能力。一是教材編輯人員要增強對信息時代發展趨勢的把握以及職業的敏感性,關注國家職業教育的宏觀政策、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的新動向等;還需要有卓越的市場信息獲取能力與市場分析能力,獲取有關教材內容的選擇與加工、市場渠道的拓展、促銷與宣傳等方面的經驗啟示。二是教材編輯人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習和掌握,特別要突出辦公自動化、圖像與視頻處理、數字存儲、信息傳送、網絡編輯、防盜版技術等技術內容。[3]三是教材編輯與營銷人員都需要具有守法意識與警覺性,不但要強化市場風險意識,還要從正規途徑選取教材素材,及時與版權者溝通購買,防止產生法律風險;對于自身編輯或推送的內容加強版權保護意識,從技術及制度上防止被侵權。[4]
【參考文獻】
[1]吳麗生.“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服務的目標與策略[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77-81.
[2]張曉莉.數字出版商業模式研究[J].中國報業,2019(12):20-21.
[3]孫袁華.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企業服務化轉型途徑探析[J].出版參考,2019(6):50-53.
[4]王淑娟.“互聯網+”時代數字出版產業版權法治之完善[J].傳播與版權,2019(5):204-206+209.
推薦閱讀:職業教育方面有什么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