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中,隨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出現了生態破壞、交通堵塞、環境惡化等城市病態現象。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對現代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人工智能(AI)的廣泛應用,為解決城市治理難題,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途徑。文中從人工智能技術概述出發,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領域,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作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口密度大、經濟體量大、高密度要素集中是當今城市的主要特點,這些都為現今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治理帶來了巨大壓力,也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出現了生態破壞、交通堵塞、環境惡化等城市病態現象,這些對當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及人工智能(AI)技術的的廣泛應用,為解決城市治理難題,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人工智能技術概述
人工智能(AI),是用于模擬及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及技術的新興學科,可理解為具備人類的感知與思維,并使用人類相似活動進行思考并做出行動的機器,涉及的領域包括:圖像及語言識別、自動駕駛、專家系統等[1]。自從人工智能出現后,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它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增大,人工智能的應用在科學領域、生產領域有所發展,并開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可分為強人工智能與弱人工智能兩大類別。弱人工智能是指無法實現自我思考與推理、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沒有自我思維的人工智能,可以說不能真正稱為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相反,是指具備自我自考與推理能力,具備感知及行動能力,能夠自我思考擁有一定意識的人工智能。對于強人工智能,可分為類人人工智能與非類人人工智能。類人人工智能具有人類的思維習慣與行動方式,非類人人工智能則無法按照人類思維習慣去思考與行動[2]。
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領域
自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這一術語后,已經歷了60多年的發展,目前形成了一門廣泛的前沿科學。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已在多領域展開,主要包括:
(1)環境感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使用計算機的模式識別方法,對外界環境進行感知,其主要包括對自然語言的理解和對外部信息的識別能力等[3]。它可通過外部傳感設備對現有環境進行識別,收集現有環境信息,通過內部存儲和運算完成對環境的感知和識別。對于自然語言理解,它可通過建立大型數據庫,進行存儲、加工、分析后,實現對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完成指令獲取過程。
(2)邏輯推理:邏輯推理可用于解決數學問題、專家系統、天氣預測、打擊詐騙等多方面的場景中。如:將人工智能用于棋類比賽。2016年3月,韓國首爾舉行的圍棋比賽中,AlphaGo以總比分4比1戰勝李世石,即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戰勝職業圍棋棋手;在線支付服務平臺PayPal使用人工智能學習技術,對每天百萬級的交易進行學習,通過神經網絡模型對欺詐性交易進行識別,過濾掉欺騙行為,從而打擊非法交易[4]。
(3)智能行為:智能行為在人工智能方面使用較為廣泛,它可包括:行為控制、機器視覺、智能調度、智能檢索等方面。可以說,智能行為是人對機器行為方面的研究,如為提高醫院運營效率,使用健康咨詢機器人,可以普及疾病預防知識。使用醫療輔助機器人,在減輕醫務人員工作負擔的同時,減少醫務人員與細菌、病毒的直接接觸,從而減少交叉感染等。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作用
當前城市的快速發展給城市治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挑戰。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可為當前社會治理提供較大空間,表現在:
1.智能政務服務。
電子政務是利用實時通訊技術和移動終端建立起的政務系統。智慧政務是電子政務的升級,它是現代傳感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智慧政務系統可實現智慧決策,即通過對大數據的提取、加工,對社會熱點及公共事件進行響應與決策[5]。同時,智慧政務系統具備AI助手功能,可以實現對于群眾提出問題的智能響應,AI助手可以同時對應多人對話而不出錯,AI助手也可對于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統計歸類,對解決緊急程度加權后進行排序,以此解決政務工作人員資源稀缺、解決群眾反映的重要事件發生延誤等問題。
2.智能交通指揮。
智能交通指揮是指通過專家系統對重要交通路口的車輛進行指揮,從而疏導車流避免車輛擁堵。當前城市道路較為復雜,特別在上下班高峰期和平常時段的車流量是不同的。在大型十字路口控制好紅綠燈,做好交通指揮就能夠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如設置可變車道、智能紅綠燈等措施。這些都需要通過專家系統對當前車流進行準確判斷,對車道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和預判,最終實現使用智能交通系統緩解交通擁堵,避免交通事故發生。
3.智能教育系統。
當前時代的教育主要表現在創新教育方面。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符合需要的人才,為社會及國家發展做出貢獻。人工智能時代中,教師可將研究重點放在創新教育方面,原本流程化的內容可交由計算機進行,以此解放了教師的有限時間和精力。此外,利用智能化教育云平臺,可將增強現實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增強現實技術通過圖片、動畫等多種方式可將抽象化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化。通過虛擬信息與現實環境的無縫結合,增強學員沉浸感和存在感,幫助學員更好的理解抽象知識。
4.智能醫療導診。
百姓看病難、掛號排隊、取報告排隊、基層醫療服務弱,大型綜合醫院看病人擠人、基層醫院無人問津,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智能醫療導診的實現將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城市的醫療衛生水平。利用智能醫療導診,群眾使用手機APP可進行醫療咨詢,導診系統依據咨詢的問題與“云端”醫生相匹配,選擇有相應特長和經驗的醫生進行咨詢,解決咨詢排隊的問題。在APP中搜索專科名醫,不同的名醫就職于不同醫院,通過預約掛號,避免了患者集中去三甲醫院排隊的情況。單位員工體檢時,通過智能導診系統也可以進行科室分流,將不同的人員安排到不同檢查科室,當前科室檢查完后,根據人流進行實時調整,安排人員到下一個檢查項目。通過這種方式,提高醫生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了大家的滿意度。
5.智能安全監測
安全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了公共秩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自然災害處置等多方面[6]。為了提升城市總體安全,就需要抓好安全監測及預警。例如,結合“互聯網+”提升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對食品建立起從生產-檢驗-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監測及追溯機制,對每一食品實現溯源,找到其原材料構成、添加劑使用量等,最大程度保障當地群眾的食品安全。對于山區或森林環境,將管轄區域劃分為網格,通過傳感技術聯成監測網絡,使用智能技術對當前環境溫度、濕度、資源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防范自然災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明斗,劉奕.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邏輯與風險應對 [J].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1(1):5-13.
[2]高奇琦,劉洋.人工智能時代的城市治理 [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9(20):62-65.
[3]賈開,蔣余浩.人工智能治理的三個基本問題 :技術邏輯、風險挑戰與公共政策選擇 [J]. 中國行政管理,2017(10):40-45.
[4]何哲.人工智能時代的政府適應與轉型 [J]. 行政管理改革,2016(8):53-59.
[5]胡洪彬.人工智能時代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J]. 學術界,2018(04):75-87.
[6]陳水生. 技術驅動與治理變革:人工智能對城市治理的挑戰 及政府的回應策略[J]. 探索,2019(6):34-43.
推薦閱讀:人工智能論文翻譯英文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