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學會耐心傾聽、冷靜分析、合理引導,更要尊重學生,正確處理。既要他們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欲望,又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我們只要做個有心人,用有效教學理論武裝自己,“插話”這一課堂上“不和諧音符”一定能成為有效教學的一抹奪目的亮色。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已逐步深入到我們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中去了。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教師的成長,使課堂成為教師展示教學才華的平臺。“學生插嘴”現象將直接考驗教師的教學調控水平和應變能力,是對老師課堂駕馭能力的一個挑戰,如果應對得當,它將成為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資源。
針對課堂上學生的插嘴現象,教師需做出理性的思考,如果采用強制性“高壓政策”固然能暫時緩解、穩定課堂秩序,但這樣做容易挫傷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如果盲目地遷就或無原則地鼓勵、引導又容易助長學生任意插嘴的壞習慣,擾亂課堂秩序……該如何正確處理課堂上學生的插嘴行為呢?
一、傾聽——應對插嘴的基礎
不少學生的插嘴其實源于對課堂聽講的思考而迸發的靈感,所以當課堂有學生插嘴時,首先得做好不怕影響教學進度的心理準備,耐心地聽,弄清是故意的搗亂還是善意的補充、提醒。然后,再根據其插嘴結果的價值大小,可利用和開發的程度迅速作出決策:是淡然處之,還是加以分析引導、思考探討。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他可以在進行發散思維時無須處于防御狀態,從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傳統的幾句簡單的批評駁斥方法很可能就會擾亂“插嘴”學生原本清晰的思維,導致流暢的思維突然受阻,甚至對數學課堂沉默以待,失去學習的激情;如果是故意的搗亂就必須及時進行批評教育。
二、引導——滿足學生插嘴的愿望
1、讓展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
插嘴的學生大多反應靈敏,但思考問題的深度不夠,答案剛想到點眉目時,就迫不及待地舉手,根本無心思把答案考慮完整、考慮周全,以至于他們插嘴時想法和思路根本沒有完整地表達出來。對這樣表現欲較強的孩子,教師就要想辦法讓他們把話說完,這既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比如,給插嘴學生一個機會,讓他把想說的話充分展示于眾,再動用集體的評價對他的發言進行點評,肯定正確之處,糾正錯誤之點。這樣既讓學生滿足了“插話”欲望,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思考問題急噪,片面之處。還讓全體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掌握了知識,受到了教育,可謂一舉三得。
2、讓申辯演繹預設之外的精彩。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不時呈現出當代學生廣博的知識面,開闊的思維、鮮明的個性觀點。當學生不惜用“插嘴”方式將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看法表達出來時,我們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課堂隨時生成的教學信息資源,堅持實事求是的評價,迅速地做出應變。或讓孩子把與眾不同的道理闡述清楚。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或組織正反雙方展開辯論,給他一個申辯的機會……從而讓“插嘴”學生的觀點起到“反而深化”的作用,達到“正面拓展延伸”的效果。如教學《時分秒》后,我隨手出了一道題:“小明和小強參加學校秋季田徑運動會短跑競賽,小明用了9秒,小強用了10秒,他倆誰跑的快?”幾乎沒費什么力氣,全班同學對答案都達成了共識,可一位平時數學成績一般的男生卻突然站起來說:“老師這道題出錯了!”全班同學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可這位同學卻振振有詞地說:男子100米賽跑的世界記錄是9秒76,是由美國短跑將加特林創造的,難道小強跑得比世界冠還快?面對他的回答,全班同學恍然大悟,我不禁當場為他鼓起了掌。我們每天說教學就是為了服務生活,自己出題時怎么就沒對它的真實性推敲一下呢?如果不是這位同學“插嘴“也許就成為數學上一個永遠的失誤。
三、警示——彌補學生插嘴的過失
對于惡意的插嘴的同學制定一個制度,自覺接受自我教育:上課插話者不分理由,先登記再把插嘴的原因陳述清楚,最后把插嘴的內容,自己未來得及說完的想法及學習內容相結合寫一篇數學日記,在全班交流,這樣不僅能起到促進大家鞏固舊知的作用,還對全體同學都是一個警示,記得在做選擇題“周長相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誰的面積大?時,就有個同學在下面搶著說:“正方形面積大。”這樣影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這時我來個因勢利導,我建議他把周長相同的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作比較,并把過程和結果寫出來,最后他有理有據地總結出了“周長相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積最大。”他的辛勤勞動蠃得了全體同學的肯定。我采用警示措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控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