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開展評估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評估是高等學校建設、改革、發展的“助推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文章發表在《思想戰線》上,是研究生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基礎實驗室,評估,實驗室改革
從近幾年的評估情況看,高校在教學工作中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有的高校教學條件還不夠好,管理也不夠規范,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通過評估發現了不少問題。一些學校為了應付評估,組織教師和學生補做試卷和論文,甚至編造假文件、假數據,還把這種造假行為歸結為是評估造成的。
實驗室是高校組織教學、開展科學研究、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我系在參評中,按照評估考核量化的6項39條標準,找存在的薄弱環節,找與評估指標的差距,找今后改進的方向,落實整改的措施,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實驗室工作逐步達到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
實驗室評估工作過程.
加強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驗室實行校、系兩級管理和實驗室主任負責制,實驗室主任是計算機專業的副教授且由學校任命。我系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全面負責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主要負責儀器設備的管理、維護、安全及衛生。
由于堅持了“專人保管,正確使用,定期檢查,及時維護”的管理制度,設備的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更新率在99%以上。實驗室配備了消防報警系統和監視系統,具有良好的通風、防潮、防火、防盜措施。由于多次發動全體師生利用雙休日進行義務勞動,開展實驗室環境衛生大清掃,使實驗室環境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室內安靜整潔、通暢明亮、布局合理、規范有序,給人以文化、文明的熏陶,為實驗設備的安全運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根據學校有關規定,結合實驗室實際,健全和完善了實驗室各項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種崗位職責、學生實驗守則、實驗室安全制度、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設備器材損壞和丟失賠償制度等,相關制度已懸掛于實驗室、保管室。同時,對一些原始材料進行了收集、整理和完善,對所有的儀器設備進行清查,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調整,集中時間和人力反復核查,堅持以物對帳卡為主,帳卡各項目必須準確、齊全,確保帳、物、卡完全相符。
校內自評自評是進行評估驗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自評能給我們造成改進的緊迫感,營造進取的氛圍,使自己的實驗室有了參照物,找到自己所在的目標,爭取了整改的時間。
為了搞好校內的自評工作,學校組織了一個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為組長,教務處處長為副組長,其他有豐富經驗的副教授、實驗工作者為成員的高效精干的校內自評專家組,他們嚴格按照評估標準進行細致評審。做到既抓重點,又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凡重點條目采取一票否決制。
他們秉著對學校負責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講真話,提建議,挑不足,使我們的實驗室評估工作人員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同時他們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評判,對于工作中的不足或不達標的實驗室,給予加壓,抓緊時間完成準備工作,同時自評工作小組會再一次進行復評。在工作中,各實驗室在準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好的建設方案都不問斷地反映到校內專家組,通過自評小組的總結整理,再把意見返回到系部,使我們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迎接省教育廳的評估在實驗室通過了校內評估專家組的評估以后,再同其他系的實驗室一起申報參與省一級的實驗室評估。在這次評估中,我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高度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作風,舒適的實驗環境,完善的管理制度,先進的教學水平,贏得了省專家組的好評。
評估對實驗室工作的促進作用實驗室評估工作充分調動了實驗教學的積極性。事實證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實驗,是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之一,讓學生敢于去動手,敢于去探索,使老師需要孜孜不倦地實踐,以幫助和啟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通過評估,促進了我系教學與管理的正規化與科學化,推動了我系基礎課實驗室改革的深化,為我校的升本工作添加了砝碼,為我系專業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今后工作的設想評估實驗室僅是當前實驗改革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實驗室建設,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現代化建設的高級人才,而實驗室深化改革,離不開人才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可以逐步制定一些可行性計劃。
重新審定所開教學實驗項目內容,保留少量必開的經典實驗,增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同時對有些實驗內容可進行系統的優化組合。
在現有條件下合理、有效利用資源,開放實驗室。
在學生完成規定的實驗后,根據學生所需開展一些適用性強、應用性廣的新型實驗項目和內容,采取實驗室、實驗項目計算機網絡化管理,有利于學生對實驗項目、實驗時間的選擇。
不斷加強基礎實驗室建設,同時制定我系專業實驗室,綜合實驗室的發展制度,逐步進行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畢業論文發表期刊:《思想戰線》于1975年創刊,由云南大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雙月期刊。國內代號:64-3 國外代號:BM—253。